周伯文:內生能量,外賦于行,內部能量到了臨界點,開始外賦于行
2019年12月6日,京東集團宣布成立了京東云與AI事業部,整合了原京東云、AI、IoT三大事業部的架構與職責,京東集團副總裁周伯文擔任負責人,直接向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匯報。
幾天后的12月10日,京東宣布設立集團技術委員會,周伯文擔任技術委員會主席。
技術委員會下設決策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周伯文任主席,顏偉鵬和曹鵬任常務副主席,于建強和李德浩任常務委員,組成技術決策委員會并享有投票權;執行委員會由集團各體系及BGBU技術VP及T12(含)以上技術專家或高級技術業務負責人組成。
京東方面表示,集團技術委員會將致力于構建京東技術品牌,統籌并打造京東集團技術文化,增強京東技術人才隊伍的專業性和多樣性,推進集團技術轉型和技術服務戰略的落地;同時,將主導集團層面的對外技術合作與交流,提升京東集團在全行業整體的技術影響力。
京東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技術對于京東而言意味著什么?
淡出視線的CTO
將云、AI和IoT整合成一個技術的重要載體意味著什么?近日,在接受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周伯文用一個簡單而生動的比方做出了解釋。
在周伯文看來,若整個技術是一個人,AI就是大腦,IoT負責神經末端的感知和采集功能以及信號的執行,云則是身體的軀干、肌肉和血管,在里面跑的是數據,大數據是氧氣。京東將AI、云、IoT和大數據結合在一起,能夠形成能力更強、更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實體。
而京東技術委員會的成立,則意味著京東有了更加體系化的組織架構,技術轉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周伯文用一句話總結了京東的技術轉型新階段:內生能量,外賦于行,內部能量到了臨界點,開始外賦于行。
為什么在這個時候設立技術委員會?周伯文說:“京東希望內部在面對各種技術問題時有一個統一的決策機構進行決策,委員會的核心定位是在技術方面完成技術、人才、組織、戰略、品牌和文化的建設。”
與之相對的,是京東集團CTO一職的淡化。
2019年3月15日,京東集團宣布張晨卸任集團CTO一職,并從6月30日起擔任集團顧問。當時京東方面給出的卸任原因是家庭原因。自此,京東CTO一職一直處于空缺狀態。
此次成立技術委員會,似乎是京東對CTO一職空缺的回應。
周伯文告訴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CTO是內生型的職位,技術委員會則是開放型、外向型的技術組織,強調由內而外和協同。”
在他看來,很多傳統企業都有這樣一個漏洞,從外看向內,外部有什么技術用,以我為中心,由外向內幫助提供決策;技術委員會則更多是由內看向外。
技術委員會的設定表明了京東戰略的核心思想——不僅僅是為了提供技術服務,也不僅僅是為業務提供生產,更多的是生態、協同的概念。
實際上,互聯網公司設立技術委員會,京東并不是先例。
阿里巴巴和百度在技術委員會上的布局比較早,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在去年11月當選2019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中國首個民企院士;百度技術委員會主席吳華在去年年初獲“杰出工程師獎”。
2019年年初,騰訊宣布設立技術委員會,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技術工程事業群總裁盧山和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負責牽頭。
2019年2月,小米成立了技術委員會,小米集團副總裁崔寶秋博士擔任技術委員會主席。
3月,拼多多創始人兼CEO黃崢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拼多多將成立技術顧問委員會,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現YC中國創始人、拼多多獨立董事、百度集團前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領導技術委員會相關工作。
在產業互聯網的變革時代,互聯網公司對技術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技術!技術!技術!”
周伯文在接受采訪時介紹了京東目前的ABCDE戰略,A指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指Big Data(大數據),C是Cloud(云計算),D指Devices,E則是Exploration(前沿探索)。
ABCDE戰略表示京東的技術體制一直探索前沿,前沿的技術通過ABCD轉化新的生產力。
實際上,2017年起,京東便有意擺脫單純電商零售的帽子,向技術公司看齊。
在2017年的京東年會上,劉強東表示,未來京東只有三件事——“技術、技術、技術”,正式宣布京東要全面向技術轉型。
同年,申元慶從微軟離職后加盟京東,AI大牛周伯文、Amazon首席科學家薄列峰也正式入職京東。
在去年11月19日的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JDDiscovery-2019)上,京東宣布成立了智能供應鏈“國家隊”專家顧問委員會,打造國家新一代智能供應鏈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智庫”。
大會上,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表示,京東零售已經成為一家典型的以技術驅動為主的零售公司。
根據京東方面的數據,目前京東擁有研發人員超過1.8萬人,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才引入占比超80%,2019年京東專利申請量達3651件,進入國內互聯網企業第一陣營。
京東持續技術投入的回報也日益凸顯,京東在零售、物流、數字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取得眾多成果。
以技術中臺建設為例,京東自2017年就開始打造技術中臺,同年12月開始做數據中臺,并在去年1月份明確提出了大中臺建設目標,幫助更多新興業務和技術人員打破部門邊界、共享體系,增加了技術的深度和社區感。
京東集團在技術體系全面推動的中臺化、組件化等舉措,不僅提升了京東內部的研發效率,拓展了創新空間,更為京東云等對外技術服務窗口提供了基礎,讓京東的技術服務收入實現持續高速增長,服務的行業范圍不斷擴展。
京東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京東技術與服務收入占公司凈收入的比重進一步提升至11.9%。去年前三個季度,京東體系所屬上市及非上市企業合計研發投入超過130億元人民幣,躍升為國內企業中對技術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去年也是京東正式打響下沉戰略的一年。
在下沉市場,截至去年年底,京東云、京東AI與產業互聯網結合,在三四線城市建立了近40個產業基地,賦能當地政府和企業進行產業互聯網轉型,通過產業的數字化和數字的產業化,幫助當地的產業政府實現了效率提升。
此外,去年8月,在上海舉行的2019 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京東集團入選科技部最新一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參與建設國家新一代智能供應鏈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