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落地最佳實踐案例:慧聰集團的“垂直賽道”模式
一方面,在降本增效的經營需求下,越來越多企業將數字化作為一把手工程大力推進,找數據要效率,用科技做增量;另一方面消費市場紅利越來越少,B端成為科技行業的新增量。
騰訊在2018年底提出產業互聯網戰略后正在深入推進,騰訊云2019年營收破千億全員獎勵新iPhone;百度將AI產業化作為AI戰略的核心方向,百度智能云正在發力;阿里不斷強化商業操作系統概念,積極助力各行各業數智化;京東數科將自己定位為“產業數字化操作系統”,在智能城市等行業落地。雖然BATJ的B端戰略名字各有不同,但本質都是在做產業互聯網。
01
2020,產業互聯網玩家躊躇滿志
2020年,5G全面走向商用,AI產業化進入深水區,企業數字化轉型換擋提速……產業互聯網將加速爆發,巨頭們躊躇滿志準備大干一場。
聯想、小米等科技巨頭的CEO新年發布的內部信均強調B端戰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年底內部信表示:聯想新成立了商用物聯網事業部(CIoT),與2019年6月成立的數據智能業務(DIBG)密切協作,強化聯想在智能化變革大潮中的引領地位。小米CEO雷軍在1月2日的內部信中宣布2020年重大戰略升級:將2019年年初提出5年“AIoT”100億元的戰略,加碼升級為5年投入“5G+AIoT”500億元,雷軍表示希望將AIoT、智能生活的持續優勢轉化為智能全場景的絕對勝勢,徹底確立小米智能時代的王者地位。
阿里在2020年第一天進行架構調整,天貓精靈升級為獨立事業部,由阿里云IoT負責人庫偉負責,實現IoT的云/端和B/C協同;天貓精靈原業務負責人陳麗娟將帶領人工智能實驗室其余業務加入云智能,并負責產品解決方案和大網站事業部,推動并建立云智能to B產品體系。兩個調整均與to B業務息息相關。
在消費端崛起的科技巨頭外,像慧聰、金蝶這樣的扎根B端多年的玩家,也在積極擁抱產業互聯網實現跨越式發展。12月30日,產業互聯網先行者慧聰董事會主席劉軍發布全員內部信,這是在年初組織架構調整發布內部信后,劉軍一年內第二次發布全員內部信,在信中劉軍回顧了慧聰集團產業互聯網轉型23個月以來的成績,慧聰集團一級火箭已初具規模,依托產業互聯網,慧聰將實現從百億到千億的跨越。財報顯示,慧聰集團2019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69.6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84.3%。
2020年,各路玩家都對產業互聯網信心十足、躊躇滿志。然而,跟消費互聯網不同,產業互聯網具有“慢”、“重”、“雜”諸多特征,雖然科技公司提出B端戰略的多,然而在落地上,卻有不少頭重腳輕的現象,很多公司戰略聲量大,在落地時卻不算順利,給人感覺是重拳砸在了棉花上。產業互聯網應該如何落地?
02
產業互聯網落地,方法論正在形成
經過兩年左右時間的發展,行業對產業互聯網概念本身的理解已經不存在分歧,與互聯網+只是存量改善和物理疊加不同,產業互聯網更強調重構產業,跟零售、貿易、金融、制造、娛樂等等行業結合,通過化學反應創造增量市場,幫助產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的有識之士均已意識到產業互聯網的價值,開始積極利用第三方產業互聯網平臺提供的工具、能力、方案和服務實現轉型升級。
在如何落地上,主流產業互聯網玩家形成了各自的方法論,出現了不同的“流派”。
第一類是騰訊和百度“以點帶面”的模式。百度產業端布局核心有且只有一個,就是AI,百度不叫產業互聯網,叫AI產業化,通過擅長的AI能力解決各行各業智能化需求;騰訊則以微信和騰訊云作為兩大抓手,基于核心能力再面向B端企業提供更多服務,推動產業互聯網落地。
第二類是阿里的“商業操作系統”的底盤模式。阿里B2B跟慧聰一樣屬于中國最早一批B2B電商平臺,起家于B2B,發展出螞蟻金服、阿里云、菜鳥、阿里媽媽等to B強勢業務,形成獨特的數字經濟體,有B端客戶資源,有服務B端的能力,有數據、技術和平臺等底盤能力,因此在產業互聯網落地上形成面面俱到的能力,不論什么行業的數智化,阿里都強調整合旗下各個BU的資源一起滿足,這被阿里總結成“商業操作系統”。
第三類是很多互聯網公司采取的“單點模式”,基于自身核心能力,只做特定產業的產業互聯網,比如美團外賣提出“下一代門店”解決方案,專注于滿足餐飲行業的產業互聯網需求;再比如度小滿金融基于自身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積累,專注于解決金融機構的智能金融轉型需求。“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對于垂直領域的互聯網巨頭來說,單點模式是明智的舉措。
第四類則是慧聰摸索出來的“垂直賽道”模式。產業互聯網市場太大了,各行各業再加上場景的疊加,需求龐大而復雜,什么都做就給人一種無處下牙的感覺?;勐斪霎a業互聯網第一天就想清楚了策略:集中資源干好自己最擅長的少數產業,摸透了、做好了,再復制到更多產業規?;?。京東數科等玩家也是瞄準少數行業猛攻,而慧聰模式的獨特性在于孵化垂直產業互聯網的領頭羊。
最初,慧聰基于自身當時的積累瞄準了三大頭部行業:千億棉花市場,五千億建筑裝備領域和萬億化工領域,三大行業都不是慧聰網直接負責,而是分別交給了棉聯、中模國際和買化塑。2015年慧聰集團以內部創業的模式孵化出化塑產業供應鏈服務平臺買化塑,2018年4月出資5000萬戰略控股棉花全產業鏈電商綜合服務平臺棉聯;2018年7月控股定位于中國建筑模架物資銀行的中模國際。
如今慧聰一共有六條“垂直跑道”,在三大頭部行業交易平臺外,兆信則以產品身份標識為切入點給企業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解決方案,成為中國領先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服務商;估值25億的中關村在線成功從科技媒體公司轉型成科技新零售公司;2016年上線的拿貨商城定位于全國家電零售門店綜合服務平臺。
慧聰六大垂直賽道覆蓋棉花、工業品、化塑、科技新零售、家電零售和制造業等行業的核心產業互聯場景,已成為對應領域的領頭羊。劉軍在內部信中透露,2019年慧聰六大垂直賽道公司進展都不錯,中關村在線2019年再度融資;近期中模國際也以投前10億人民幣估值進行了新一輪融資;自2016年開始,棉聯營收年復合增長率每年超過100%,沒有出現過一筆壞賬;2019年數字化解決方案在兆信的營收占比首次上升到50%以上;2019年拿貨商城營收增長預計超過100%;買化塑在2018年就已實現年50億元交易服務。
03
產業互聯網落地,有沒有最佳實踐?
慧聰的“垂直賽道”模式好處很多:
1、B端市場有“慢”的特性,每個產業的玩家都有時間的沉淀,后來者很難復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投資并購,花錢換時間和空間,垂直賽道非常適合投資并購孵化,這樣垂直產業的客戶資源、技術能力、解決方案和專業人才都會被快速納入體系。
2、不同的垂直平臺獨立公司化運作,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靈活度,可以貼合產業特性制定戰略和調整節奏,形成各自品牌和小生態。不同的垂直平臺都將伴隨著產業的壯大而成長,每一個都有巨大的想象空間,大家會更有戰斗意愿,賽道公司你追我趕,這被慧聰總結成“蒙古軍團作戰方式”。
3、產業互聯網一定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隔行如隔山,不同產業都有各自領域特性,慧聰垂直賽道模式本質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將資源鋪到核心行業,實現專業化發展。
4、不同垂直平臺一起構成一個龐大的產業互聯網服務生態,實現縱橫交錯的資源共享。產業分割明顯,因此不同垂直平臺與平行賽道的玩家只有協作空間而無競爭關系。慧聰六大垂直賽道公司可與慧聰網實現信息共享,共用底層的金融科技、IT技術、產業數據等資源,垂直賽道戰略是化整為零,而生態協作則是化零為整,構成慧聰產業互聯網的整體?;勐數拇怪辟惖滥J讲皇羌兺顿Y模式,而是會提供平臺+資源的支撐,利用孵化模式來加速企業發展,讓一個個竹子一起構成一片竹林,竹林就是一個大生態。
慧聰的垂直賽道模式跟小米生態鏈模式很像,不同生態鏈公司負責一個類目,單點擊穿,將產品做到極致,在各自領域做到頭部,同時會在IoT等技術的支持下互相協作、互聯互通,共享小米零售等資源,一起構成小米IoT生態。在12月30日的內部信中,劉軍這樣詮釋慧聰的產業互聯網方法論:“在供應鏈有機會重塑的領域,在重服務的領域,在創新商業模式的領域,應用好互聯網工具,’創業公司’有機會勝出!”
產業互聯網的“垂直賽道”模式不一定適合每個公司,產業互聯網落地,沒有最好的方法論,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實踐,產業互聯網玩家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路,慧聰的“垂直賽道”模式不是生硬地造出來的,而是多年來在實際業務摸索中干出來的。
很多在B端深耕多年的玩家都在擁抱產業互聯網,慧聰算是借助產業互聯網實現“老樹發新芽”的教科書案例?;勐斁W成立于1992年,是中國最早的B2B電商公司,2003年登陸香港創業板,比其勁敵阿里B2B公司早了四年。2017年底,劉軍出任CEO后對慧聰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對集團各項業務做減法,再聚焦到產業互聯網戰略,提出“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產業互聯網集團”的愿景,成為產業互聯網的先行者?;勐敳恢皇亲钤鐟鹇圆季之a業互聯網,而且摸索出了獨特的“垂直賽道”模式。
2018年,慧聰在投資并購中模國際等垂直玩家時,已經內部孵化出買化塑。買化塑前身是慧聰網化塑行業,市場大,在信息服務外延伸出強烈的交易、數據等服務需求,基于此才有了獨立的買化塑,提供專業的化塑、新材料信息交互平臺、一站式企業級商務服務,用科技為化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互動營銷、咨詢研究、商品交易、供應鏈和金融服務,賦能化塑產業升級,服務覆蓋中國化工橡塑產業鏈近100萬家企業,成為化塑行業的產業互聯網平臺。
棉花、工業品、家電科技產品等等垂直賽道都是類似的邏輯:需求本身就存在于慧聰網,打造成垂直賽道專業化運作就可以快速做大做強?;勐斁W已覆蓋63個行業,未來都有誕生垂直賽道公司的可能。垂直賽道公司在各自產業深耕細作,慧聰網則向基礎設施平臺的方向發展,聚焦于中小企業經營服務平臺,基于27年歷史、63個行業、2500萬注冊用戶的積累,做產業互聯網的超級平臺,通過SaaS等產業互聯網工具輸出連接服務,成為中小企業的經營服務工作臺,給垂直賽道公司提供底層能力。在內部信中,劉軍指出,慧聰網是慧聰集團的二級火箭,是實現百億到千億跨越的關鍵。如果說垂直賽道公司是小米生態鏈公司,慧聰網就是小米手機以及MIUI系統,是整個生態的基礎和核心。
從劉軍新年內部信透露的信息來看,慧聰不只是布局產業互聯網早,而且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方法論,使得各個垂直賽道公司并駕齊驅,整體產業互聯網戰略漸入佳境。2018年是慧聰產業互聯網戰略轉型的元年,這一年慧聰營收105.8億 元,同比增長185.8%;總資產規模87.7億元,同 比增長19.5%;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2.76億元,同比增長2.9%。2019年慧聰基于垂直賽道模式深入推進產業互聯網落地,成績單也十分值得期待。
產業互聯網將是一個比消費互聯網更大的市場,B端市場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新增量,對于BATJ等互聯網巨頭來說,B端轉型成功后將有一半甚至更高的市值來自于B端服務,聯想等公司二次崛起的機會同樣在于B端。在國外,微軟等起家于消費端的公司正是靠B端轉型實現二次崛起超越蘋果成為市值最高公司,而Salesforce這樣的扎根B端的SaaS巨頭最新市值高達1477億美元。起家于B端,戰略布局產業互聯網,摸索出獨特的垂直賽道模式的慧聰正在迎來第二春,未來可期。
來源:慧聰集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