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利率等保供政策明確扎實 金融與實體經濟共克時艱
人民網北京2月6日電(章斐然、申佳平)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在前期針對疫情防控已出臺各方面措施的基礎上,再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財稅金融政策。
其中,會議確定,用好專項再貸款政策,支持銀行向重點醫療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生產、運輸和銷售的重點企業包括小微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由財政再給予一半的貼息,確保企業貸款利率低于1.6%。
生產企業是抗擊疫情的“軍工廠”。連日來,許多防疫相關企業加班加點,加大產能保障一線物資供給,成為他們在這個“特殊春節”的常態。針對一些企業當前面臨的產能不足、原材料及用工成本上升等問題,國務院常務會給出的政策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多位專家在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大對疫情防控企業包括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維護我國社會經濟長遠發展的重要一環。從國務院常務會披露的信息來看,當前政策正朝著更明確、更扎實的方向前進,期待接下來有更多市場化手段陸續推出,持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政策措施明確、實在具有可操作性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指出,此次國常會的給出的信貸政策明確且實在。
“貸款對象有兩‘重’,包括重點醫療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生產、運輸和銷售的重點企業包括小微企業;配套的兩項政策分別是專項再貸款和財政貼息;結果是確保企業貸款利率低于1.6%。”他闡釋說。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盡管1.6%的企業貸款利率對不少銀行來說,意味著保本微利甚至可能是虧損,“但站在大局的角度,通過‘央行政策、財政貼息、銀行讓利’三方合力,針對疫情相關企業實施這樣的貸款優惠,仍然具有可操作性。”
立足實際、放眼長遠金融與實體共克時艱
專家表示,加大金融信貸支持,不僅是為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對我國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也尤為重要。
董希淼認為,疫情發生后,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機構紛紛采取措施,在資金匯劃、信貸供給、財物捐贈等方面有效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工作,增強了全社會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彰顯了與實體經濟共克時艱的擔當和精神。
郭田勇表示,從短期利益來看,積極落實政策、加大對防疫相關企業的金融支持是戰勝疫情的關鍵一環;從長期來看,提早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社會經濟生活早日恢復正常,也能為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的全年發展鋪平道路。
期待更多市場化手段持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疫情發生以來,一系列穩市場、穩預期的金融政策陸續出臺。
1日,央行等5部門出臺30條金融舉措支持抗疫;銀保監會表示從保障信貸資源供給等6方面落實工作;證監會表示在“特殊時期作出特別政策安排”;3日,央行逆回購1.2萬億元,并在投放流動性基礎上分別下調兩種期限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
“在特殊時期采取特殊手段,有其必要性。”董希淼表示,后續期待政策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正向激勵,發揮金融機構自身的積極性,采取更多市場手段,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疫情發生以來,金融機構以專業服務馳援抗“疫”在持續加速中。1月24日,國家開發銀行向武漢市發放應急貸款20億元,用于支持武漢市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工作。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月4日12時,銀行業發放的防疫及支持相關企業生產貸款已經超過1600億元,多家銀行還特事特辦,對各地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在現有利率基礎上做出下調;5日,全國首單防控疫情債務融資工具成功發行;6日,抗擊疫情主題金融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
董希淼認為,下一步,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有望下降,并引導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降。他指出,通過這樣的市場傳導,引導貸款實際利率下行,進而推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更好更可持續地服務實體經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