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重要窗口 貢獻柯橋力量 | 用“文創+”為傳統行業“加碼”
一排排文創產品,擺滿了工作室的樓上樓下,“時光荒野”上的“時光”仿佛在絲綢上停頓,“澳洲黑天鵝”掌下的“波浪”,在柔軟的絲巾上呈現出奇妙的波紋……最近,自閉癥青年畫家畢昌煜的新作和設計師強強聯手,新產品火到了北上廣。“高定服裝投放市場后已初獲成功。前不久,文創絲巾一周就訂出了近7000條,以‘BCY+’品牌開啟了和世界時尚大牌的合作。”工作室相關負責人徐顯龍喜上眉梢。
讓傳統而普通的商品變得與眾不同,是促進柯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在紡織型老牌科技企業“吉麻良絲”的漢麻美學生活館中,用麻制成的書簽、圓扇、筆記本等創意產品人氣一路走高。研發設計總監王駕宇向記者展示了多種文創麻產品,有體現紹興名人文化的,也有展現魯迅小說情節的,還有融合水墨江南特色的……“將文化創意融入麻布中,棉麻就成了時尚用品、工藝品和收藏品,既能對零頭面料做二次開發,也能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年銷售額達百余萬元。”
在柯橋,從染缸里邁出來的文創產業,同時也帶動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漣漪效益”正在染缸里擴散開來。據統計,2019年,僅紡織工業創意基地的文創企業實現營業額2.93億元,帶動相關企業實現銷售346.5億元,同比增長15.5%。
在群賢路與鏡水路交匯處,“群賢198文化創意園”五彩斑斕的大門入口引人注目。“這里原是舊工業廠區,騰籠換鳥后,我們決定引入文創產業,涵蓋創意設計、創業孵化、影視傳媒、藝術交流等前沿板塊。”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有蹦床主題公園、少年派藝術培訓、黑科技親子樂園、花藝培訓等文創項目入駐,一個集文化熏陶和娛樂體驗于一體的多功能時尚休閑空間初具雛形。
以文化為根基,創意為靈魂,技術為支撐,柯橋的文創產業之路越走越寬。在安昌古鎮內,本月開放的天官第醬醉工坊也成了文化標桿,讓古鎮愈發“年輕”。通過光影、人工智能、AR、VR等科技手段,深挖文化資源,用全新理念和技術講述文創產業的“古鎮故事”,成為年輕游客的新晉網紅打卡地。
“我區文創產業正從表面化、淺層次向深度融合發展。以文化創意為紐帶,一方面緊抓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致力于文化資源變資產,使兩者互相融合、共促發展。”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區全力搭建重點發展平臺,推進文創產業的拓展延伸,并抓住印染產業提升轉型集聚的契機,利用閑置舊廠房、倉庫等引導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園區(集聚區)、文化創意街區建設。同時,充分發揮大項目的示范帶動作用,全區現有在建重點文化產業項目32只,總投資325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140余億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