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 有規矩才能走得更遠
直播電商正成為網絡經濟發展的新風向。據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不過火爆的直播帶貨背后,卻是泥沙俱下——虛假宣傳、售后服務差、刷粉絲數據等已屢見不鮮。
有規矩方可成方圓。浙江制定了全國首個直播電商服務規范標準,并將于本月正式發布;中國廣告協會發布國內首個關于網絡視頻營銷活動的專門規范《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從7月1日起正式施行……有規可循,為的也是讓直播帶貨能走得更穩更遠。
直播帶貨亂象多消費者屢有踩坑
最近,中消協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今年618促銷活動期間,直播帶貨暴露問題最多。6月1日至6月20日的監測期數據顯示,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112384條,日均在5600條左右。
直播帶貨的“槽點”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直播帶貨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證照信息公示義務;部分主播特別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嫌存在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等違規宣傳問題;產品質量貨不對板,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直播刷粉絲數據、銷售量刷單造假“殺雛”,售后服務難保障等。
事實上,帶貨界亂象頻出早已不是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柯橋的不少市民也在電商直播購物中踩過“坑”。
今年3月,區市場監管部門接到一起關于直播帶貨的投訴:張女士于今年2月份在某直播平臺上的一家服裝店購買多件衣服,總價在1500余元。可張女士在收到第一批商品后發現衣服存在明顯的質量問題,于是便聯系店家要求進行退換貨處理,店家不但不予理睬、不予退款,索性連剩余的衣服也不給發貨了。無奈之下,張女士根據店家在平臺內的經營資質,撥打了柯橋區投訴熱線尋求幫助。柯橋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在接到投訴后,經過與商家耐心的協商,商家同意給消費者換貨,張女士表示了認可。
區市場監管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分局副局長何祖國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接到的關于直播帶貨的消費投訴中,多以服裝鞋帽商品為主。為此,他提醒消費者,在進行直播購物過程中,要理性選擇商品,切不可輕信網紅效應,同時要培養存證意識,保留好消費憑證。若遇到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與商家無法協商解決時,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依法主動維權。
交易數據套路多商家也成受害者
在柯橋做服裝生意的王女士前不久也“搭”上了電商直播的快車。為了吸引人氣,她還特意請了一位女主播來賣貨。根據協議,該女主播的經紀公司保證為王女士店鋪帶來單場3萬元以上的銷售額和6萬人次的觀看量,作為回報,王女士要付給女主播帶貨的坑位費和一定的傭金。
一場直播下來,王女士十分高興,因為女主播的給力帶貨,當天的銷售額十分喜人。不過就在她備貨準備第二天發貨時發現,后臺申請退款的有一大堆。措手不及的王女士再次聯系了女主播,對方答復她,按照合同已完成了指標,活動也已經結束了。至于退款,他們也沒辦法。
因為初入行,王女士被套路了一回。網絡上有一句話:有網店的地方,就會有刷單。記者調查發現,這樣的情況在直播帶貨中也同樣存在,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記者隨手點開幾個網站,便刷到“人氣直播間70元100個,在線4小時”、“互動20元每人每小時”這樣的廣告比比皆是。柯橋一家直播平臺的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刷單買粉主要是為了給主播在直播賣貨時造勢。由于直播前消費者的購買欲還未被調動,氣氛冷清,為使產品看起來“搶手”,一些主播會找專門的刷單團隊進行留言點贊、評論。觀看的消費者很容易被火熱的氛圍調動而沖動下單,商家也會被迷惑誤認為自己的商品很搶手。“這樣一來,我們這樣正規的運營機構就很被動,也會導致整個行業的野蠻生長。”這位負責人無奈地說道。
出臺法規直播帶貨有規可依
前不久,浙江省網商協會發布了我國首個直播電商行業團體標準《直播電子商務服務規范(征求意見稿)》,預計將于7月起正式發布。《規范》主要從平臺、主播、商家、消費四個維度提出了規范標準,旨在通過加強行業治理體系和制度規范建設,把行業的規范管理與促進發展有機融合起來。
從7月1日起,中國廣告協會制定的《網絡直播營銷活動行為規范》也開始實施。尤其是對刷單、買粉等一些行業參與者默認的潛規則也進行了規范:主播在直播活動中,應當保證信息真實、合法,不得對商品和服務進行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主播不得采取虛假購買和事后退貨等方式騙取商家的傭金,網絡直播營銷主體不得利用刷單、炒信等流量造假方式虛構或篡改交易數據和用戶評價。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中國商業聯合會也在牽頭制定網絡直播帶貨標準,預計于7月份正式發布執行,其標準包括《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范》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
也就是說,在7月份直播帶貨行業或將有4個規范標準執行,直播帶貨進入“監管時代”。“各類規范的出臺,能有效約束商家、主播、直播平臺的行為,不過規范主要還是倡導引導自律自治,不具備強制性。”在上海融孚(紹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盧志高律師看來,直播帶貨能否健康發展,除了依賴法律法規的規范外,直播平臺、商家、主播以及消費者等各方主體都應參與到依法治理環節中來,“參與各方都應該認識到,只有靠著誠信、守法經營,才是行業長久發展的關鍵所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