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商所攜手當地證監局,以風險管理護航湖北涉棉產業疫后重啟
在我國棉花產業中, 位于長江流域的湖北是內地傳統的產棉區之一。而且,湖北當地紡織產業鏈比較完整,形成了棉花種植加工貿易、棉紡織、織造、印染、成衣加工一條產業鏈。但今年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置身“疫情中心”的湖北棉花和棉紡織產業損失慘重。當前,隨著湖北整體進入“疫后重振”階段,如何重振當地棉花和棉紡織產業活力就成為擺在湖北面前的眾多難題中的一道。
7月21日,湖北證監局與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共同主辦“穩企安農、護航實體”大宗商品風險管理(湖北)論壇。本次論壇采用線上會議形式,為期4天,期間,聚焦棉花等湖北地區優勢品種,為湖北棉花、棉紡織行業訂制了“棉花分論壇”,邀請業內專家就國內棉花和湖北棉花及棉紡織市場當前發展形勢進行了分析,并緊密結合現貨企業風險管理需求,就湖北棉花和棉紡織產業鏈企業如何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如何加快恢復經營活力等話題進行了探討,有效幫助湖北棉花行業和涉棉企業增強了發展信心。
湖北棉花和棉紡織產業損失慘重
一直以來,湖北是我國長江流域傳統棉基地,在氣候條件、土壤適宜度、植棉傳統、技術積累、經營模式、加工能力、用棉需求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在我國棉花主產區新疆之外,湖北是我國內地重要的棉花產區之一,也是我國紡織產業大省之一。
從棉花產量看,依據相關統計機構數據, 2019年我國棉花總產量約為590.57萬噸,其中,湖北棉花的產量占比約為2.44%,約為14.4萬噸;其他兩個內地重要棉花產區河北和山東的棉花產量占比分別約為3.85%和3.33%,分別約為22.7萬噸、19.6萬噸。從種植面積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湖北省棉花種植面積約為244.2萬畝,比2018年增加5.2萬畝,同比增長2.2%;皮棉單產為58.8公斤/畝,較2018年減產3.6公斤/畝。
湖北省纖檢局近期發布的《2019年度湖北省棉花質量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分析報告》)》中指出, 從顏色級看,2019年度,湖北棉花以白棉和淡點污棉為主,合計占比超過98%,其中白棉占比為68.68%;從長度結構看,2019年湖北省棉花長度分布集中,27mm以上的占比超過95%;從長度整齊度看,2019年湖北棉花中高檔棉花占比穩定,中等及以上棉花占比95.68%;從斷裂比強度看,2019年度湖北棉花高強度及以上等級占比近93%,總體水平較好。
“2017年~2019年,湖北棉花質量穩中有升。2019年度,湖北棉花整體質量為3年間最優。其中,顏色級、長度、長度整齊度等多項指標均處于3年內最高水平。湖北棉花在本地棉花市場上受到企業青睞。”上述《分析報告》中這樣表述。
在棉花貿易方面,湖北天門形成了全國知名的棉花交易平臺,棉花倉儲庫年存儲量約為100萬噸,并開展棉花現貨交易、代管代儲、倉儲物流等多種服務。
在棉紡織產業方面,湖北也擁有一批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企業。 湖北景天棉花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是當地規模最大的棉紡企業,形成了從棉花收購、加工、紡紗到織布的一條龍經營模式,年紡紗規模為50萬錠。 湖北孝棉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目前擁有環錠紡35萬紗錠、進口氣流紡2300頭、高檔噴氣織機200臺、有梭織機500臺,年產紗線5萬噸、坯布2300萬米。歷史悠久的 湖北安棉紡織有限公司目前擁有8萬枚環錠紡、936頭氣流紡和302臺織機,年產紗線1.8萬噸、坯布1800萬米,主要產品包括各型號的“如意”牌高檔精梳紗、普梳全棉紗、滌棉紗、緊密賽絡紡紗。
然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打亂了湖北棉花和棉紡織企業的經營節奏。雖然湖北棉紡織企業自4月開始陸續復工復產,但由于國外疫情仍在蔓延,對全球大宗商品貿易、金融市場運行等多方面造成深遠影響,加之疫情以來國內紡織市場持續面臨需求不暢等挑戰,總體來看,今年以來,湖北棉花及棉紡織產業受到重大打擊,庫存、成本、資金、復工等多重壓力倍增。
上述《分析報告》中便指出: “2019年,湖北本地棉產量有一定萎縮,現貨銷售價格震蕩運行。特別是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湖北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經營壓力大,大量紡織企業面臨訂單不足、效益下滑、資金鏈緊張等困難,中小微企業生存壓力大。總體看,今年以來,湖北棉紡織產業的損失深重,虧損面不斷擴大,虧損程度加深。部分紡織企業主動轉型生產防護用品和口罩,以渡過特殊的艱難時期,爭取在疫情中活下來。”
期貨工具“穩企安農”助企業和棉農發展
正是在以上背景下,湖北證監局攜手鄭商所,在共同主辦的“穩企安農、護航實體”大宗商品風險管理(湖北)論壇期間,特別舉辦了“棉花分論壇”。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實體企業通過期貨市場管理風險、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的需求更加強烈。”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貫徹中央“六保”、“六穩”工作要求,落實中國證監會服務實體經濟工作部署,鄭商所提出“穩企安農、護航實體”行動計劃。“穩企”就是要積極引導實體企業利用期貨衍生工具管理風險,幫助市場主體穩健經營,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安農”就是要發揮期貨市場功能作用,創新金融支農模式和途徑,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助力決勝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湖北證監局副局長王佐強介紹,近年來,湖北證監局持續推動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加強市場宣傳培訓,積極推動湖北優勢期貨品種上市,大力推廣發展企業客戶,協助100余家重點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深入推動設立期貨交割倉庫,努力實施“保險+期貨”試點工作,建設好、利用好期貨市場,已經成為湖北資本市場各類主體的共同心聲。
“當前,新棉季臨近,湖北棉花和棉紡織企業經歷幾番磨練,發展更加堅實了,在加快復工復產的同時,對后市也多了些謹慎,多了些期許,當然,也還隱含些擔憂。”湖北省棉花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本次“棉花分論壇”的舉辦,增強了湖北棉花行業和涉棉企業的發展信心。
湖北美爾雅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武漢,是一家以外貿為主的紡織服裝企業,持有美爾雅期貨有限公司45.08%股權。 美爾雅期貨從事棉花期貨等相關經營業務,2019年其營收為8222.15萬元,實現凈利潤2248.4萬元。但今年疫情以來,美爾雅期貨在一段時期內面臨著資金等方面的壓力。
對此,美爾雅期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疫情發生以來,鄭商所給予了公司很多支持,比如,免收特定時期交割和倉單轉讓手續費、支持線上投教等,這為公司盡快恢復正常運營,完成服務模式線下轉線上提供了很大幫助。”
另據記者了解, 一直以來,鄭商所都高度重視服務湖北經濟與產業發展,先后在湖北設立了棉花等12個品種的期貨交割倉庫、廠庫27個;確定武漢光谷等2家企業為鄭商所2020年產業基地;在湖北地區開展80多場次市場培訓活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鄭商所迅速向湖北捐款900萬元支持當地抗疫復產;同時,加大湖北會員單位市場活動支持力度,積極幫助湖北地區產業企業渡過難關。
“近期,長江流域持續降雨,防汛形勢嚴峻。根據中國證監會有關要求,鄭商所目前正在抓緊研究細化有關政策措施,以進一步支持湖北相關產業加快恢復發展。下一步,鄭商所將繼續推進產品業務創新,持續培育已上市品種,不斷提高市場服務工作質效,努力擴大市場對外開放。”鄭商所上述負責人說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