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封禁中國App背后:巨頭謹慎出手,祈望下一片藍海
“這幾年,經常有印度的同行、創業者、基金來找我們聊,要不要在印度投資合資、開拓業務。我們都回絕了。在那些法制不健全、風俗文化不熟悉、政府決策隨意、社會階層貧富分化嚴重、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如果要認真做事業,千萬千萬慎重。”一名大型在線招聘企業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前年和去年印度市場尤其熱門,直到今年才慢慢冷卻下來。
與此同時,中國互聯網在印度的“開疆拓土”,也不得不按下暫停鍵。7月27日,繼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決定禁用包括TikTok(抖音國際版)、微博、微信、UC瀏覽器等在內的59款應用后,又有275個中國App被納入所謂“清單”,可能有更多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應用被印度政府禁用。
盡管印度政府并沒有對禁用給出詳細的規定,但是由此引發的一系列風波已經開始顯現。
馬云與UC印度
近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因UC印度裁員被法庭傳喚上了熱搜。
此事源于一位名叫帕瑪的UCweb前員工起訴了阿里巴巴,聲稱自己因反對UC瀏覽器和UC News存在內容審查和假新聞而遭到不合理解雇。因此,受理此案的印度古魯格地方法院傳喚了阿里巴巴、馬云等多名相關個人和運營主體,要求其在7月29日親自或通過律師出席法庭。
對此,阿里巴巴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在7月26日下午回應稱,UC印度確實收到通知,公司正按流程處理,但至于馬云對此是否知情,王帥戲稱“馬云已經退休,很難找”。
這名員工與公司的糾紛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7月15日,阿里巴巴出海印度的UC瀏覽器、UC News以及短視頻產品Vmate,均通過公司內部信通知本地員工團隊即將解散。同時,裁掉了350多名印度員工中的近90%。 一些助理、管理和初級職位的員工,都已經通過視頻會議被口頭告知了裁員的消息。
阿里巴巴印度方面對此解釋稱,對員工進行解聘是因為印度對UCWeb及Vmate實施的禁令,阻礙了公司后續繼續對印度提供服務的能力。不過,阿里巴巴官方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仍然表示不予回應。
此前,UC印度有兩款產品用戶量級較大,分別是UC瀏覽器和UC News,觸寶大數據顯示,截止到7月上旬,這兩款產品一直排在所屬垂直行業的TOP10當中,屬于當地頭部的手機瀏覽器和新聞資訊應用。
不過,放眼全球市場,行情并不樂觀。UC瀏覽器在全球擁有超過4.3億活躍用戶,其中1.3億在印度,是印度第二大移動瀏覽器。據調研公司StatCounter數據,截至2020年6月,UC瀏覽器在印度的市場份額為10.19%,而谷歌Chrom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超過75%。
“我覺得UC在印度的調整,與阿里巴巴的全球化策略變化也有關系。最近兩年,阿里巴巴在印度幾乎沒有新的投資,只有對過去項目的跟投。說明它對這個市場變得更加謹慎。印度確實存在很大的潛力,但是眼下離商業變現和回報還有很遠的距離。”志象網創始人胡劍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短期的一兩年內,印度市場會受到較大影響,但印度并不是巨頭們最核心的業務。未來出海的格局會有所調整,也可能會重新洗牌,但不會改變阿里巴巴、騰訊們的全球化思維。
騰訊調整策略
近日,多位微信印度用戶透露,在使用微信時,不斷被強制退出,且無法重新登錄。受到微信停止服務影響最大的,除了那些用印度手機號注冊的中國人和華人,還有與中國有業務往來的印度人。
一名在印度的中國創業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于印度當地人來說影響并不大,主流的社交應用還是what’s up或Facebook。相比之下,TikTok受到的沖擊更加嚴重,畢竟市場占有率更高。
在這一禁令頒布之前,中國互聯網公司已經公開了在印度的詳細投資計劃和商業戰略。TikTok和Helo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曾表示,計劃在印度投資至多10億美元的資金。根據印度當地機構的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5月,騰訊在當地投資約13億美元,涉及出行、游戲、電商、醫療等十大領域。
除了投資,據志象網報道,微信曾試圖在印度市場上有所表現。早在2012年初,騰訊在離印度首都不遠的古爾岡(Gurugram)組建了一支由十余名員工組成的團隊,開展了微信的營銷活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微信印度前高管向媒體透露,微信是第一個在印度推出電視廣告的移動應用。
剛開始的時候,微信吸引了大眾的注意力,曾在連續45天的時間里,高居谷歌應用中下載排名榜首。但是,從觸寶大數據7月中旬的數據看,印度社交行業主要被Facebook、Ins兩大巨頭占據,并一直保持著領先位置。在短視頻社交方面,Sharechat、TikTok、Roposo、Snapchat、Helo等都排名前列。
在印度市場上,中國出海開發者在社交(尤其是短視頻社交)、視頻、攝影、工具、電商、游戲等行業中,經常活躍在TOP10榜單,最多時甚至可以占據榜單上的半壁江山。
不同于最早的單純工具形態產品出海,現在出海的開發者,已經通過在中國的經驗和本土化運營成功的經驗,孵化出一批內容或者是泛娛樂產品,這些產品與用戶的聯系也更緊密。
“印度用戶選擇短視頻社交的情況很普遍,因此出海短視頻應用很容易獲得青睞。微信屬于通訊類應用,大概處于TOP30的陣營中,應用總排名TOP200之內。很多的印度用戶與國內用戶有商務交流需要用到微信。”觸寶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潘超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這部分用戶來說,微信如果停止服務影響將會很大。
據悉,對于該市場存在的風險,騰訊已經有所預判。一名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雖然市場份額不大,但對于騰訊還是有影響的,相當于當地市場的開拓計劃因為政治因素被迫中止。“但是,因為之前就來回封過中國App好幾次,國內互聯網公司在印度的業務布局策略都調整了,不會做太大投入。騰訊的投資重心在東南亞,并不在印度。”
尋找下一個沃土
對于印度政府的一系列封禁政策,中國駐印度使館發言人嵇蓉參贊7月28日表示,中方已就此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并要求印方糾正錯誤做法。
嵇蓉表示,印政府有責任根據市場原則,維護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國際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中印合作是互利共贏的,這種合作格局受到人為損害,實際上也不符合印方自己的利益。中方也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在接受采訪的互聯網行業人士看來,仍然要看印度對中國這一批應用的封禁時間與范圍,以及開發者對于印度這部分禁令的應對情況。目前來看,印度第一批禁令中的App集中在工具、社交及泛娛樂領域,對這類行業會產生較大影響。
“中國的互聯網去印度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去搶占巨大的用戶體量和流量,認為可能有下一個中國的成功機會。但是,像招聘、教育、O2O等模式,本身就是非常依賴線下,對于本地化的需求特別高。在這類新興市場,沒有什么成功是可以直接復制的。”一名本地生活服務的創業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盲目出海可能并不一定是最佳的選擇。
那么,現有環境下,中國互聯網企業在海外市場還有什么機會?如何去規避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數字化全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CDP集團總裁呂威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互聯網、通訊業的發展雖然沒有國界、種族和空間的隔離,但文化的融合是前提。印度對于國家的自我保護還沒有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因此也制約了技術的暢通性。“目前看來,我們服務的企業還沒有看到在印度雇用人員的下降,但明顯可以看到企業對于決策在放緩。”
在她看來,并不用擔心印度市場的經濟效應,即使失去了印度市場,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都存在很大的機會。從消費者市場來講,印度的平均消費水平非常低。也就是說,100個印度人可能相當于中東或者歐洲一個人的消費量。此外,印度的互聯網基建、數字化基礎、資金的流動性都相對落后。“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必須要做好兩點,一個是全球治理的體系,對于規則要非常清晰;另一個是項目管理,做到有效追蹤和良好的質量控制。”
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中國的互聯網從業者們在調整了策略之后,也在等待機會找到下一片藍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