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運快訊:我們紡織力量也是這樣!
北京2022年冬奧會在舉世矚目中,給人們帶來接連驚喜。從開幕式到領獎臺,從賽場到冬奧村,到處都彰顯著我國紡織行業科技、時尚、綠色發展的最新成果,讓人感嘆,令人振奮。現在,就讓我們細數冬奧會上的紡織時尚和“黑科技”,領略紡織行業為冬奧助力的高光時刻。
火炬飄帶和頒獎花束
“織”出新意
奧運火炬是歷屆奧運會中備受關注的元素之一,本屆冬奧會火炬“飛揚”一經亮相就吸睛無數。東華大學教授、紡織科技創新中心主任孫以澤團隊作為火炬重要部分外飄帶(外殼)的關鍵制造技術提供方,道出了“小”火炬背后蘊藏的“大”學問。
孫以澤用“高新材料、高新裝備、高端制造”,概括表達了火炬藝術設計與科技創新的完美碰撞。火炬“飛揚”的外飄帶造型非常特殊,是一個高維曲面體,對于工程化制造來說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異型結構件。2020年8月,火炬總體的承擔方上海石化找到在自動編織裝備領域具有近20年經驗的孫以澤,尋求如何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將火炬外飄帶藝術造型高精度呈現出來。
孫以澤說,要把手工泥塑火炬作品轉化為數字化制造、可工業化生產的產品,并且用高科技碳纖維復合材料編織成型,首先要突破數學建模難關。只有數學建模才能高精度地生動還原作品的藝術設計,使自動化數字制造成為可能。為此,他率領團隊數次與中央美院的火炬外形設計師團隊、冬奧會組委相關工作人員等反復探討、修改、打磨。在江蘇淮安的生產車間里,一臺足有8米直徑的環形設備正在高速運轉著,成千上百根黑色絲束在交織穿梭,乍一看就像是在“織毛衣”,只需數分鐘,便能“織”出一件精確到克的火炬外衣。孫以澤介紹,火炬外飄帶是變徑、變曲率的,曲面厚薄也不一致,傳統制造工藝無法實現。他透露,這臺巨大的環型設備就是“織”火炬外衣的“秘密武器”,由東華大學獨家研制、世界首創的大尺寸異性結構件三維高精度球面立體編織機,該系列編織機可編織飛機、高鐵等大尺寸結構承力件,也可編織螺旋槳、無人機、火炬外飄帶等精密異形結構件。
為了讓碳纖維復合材料在工業生產中立體還原外飄帶的柔美飄逸,孫以澤帶領團隊發明了“偏心”編織的方法,解決了大曲率、變密度編織難題;原創了雙機器人協同夾持芯模控制算法,保證大尺寸異形結構件編織在復雜受力狀態下的動力學性能最優;研發了單紗張力全流程數字化調控技術,實現了恒張力精確編織;研發了高維曲面自動打磨的技能作業機器人系統。實現了火炬外飄帶的三維自動化立體編織和自動化打磨,項目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在國際上也處于領先地位。
奧運會頒獎儀式上也有紡織品的高光呈現。當獲獎運動員獲頒獎牌時,色澤鮮艷、造型生動的頒獎花束也映入人們眼簾,而這卻不是普通的鮮花花束。此次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共需使用1251個花束。為體現綠色奧運,本屆冬奧會的花束進行了大膽創新,采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海派絨線編結技藝”手工制作而成,由“海派絨線編結技藝”傳承單位恒源祥集團提供。參與鉤編的人員來自困難家庭和殘疾人群體。絨線花束寓意溫暖和“永不凋謝”,既保留了奧運頒獎儀式中花束的形制,又踐行了綠色的辦奧理念。
服飾設計
飽含國風特色和文化自信
2月7日,花樣滑冰團體賽決賽雙人自由滑決賽中,中國選手彭程、金楊表演的《夜宴》,展現了一幅優美的水墨山水畫。彭程的比賽服裝靈感來源于水墨山水元素,運用了傳統的扎染工藝來體現水墨漸變的感覺,同時融入非遺文化進行裝飾。比賽服裝上的蘇繡牡丹,采用平針、散套、交叉針,運用蠶絲線、銀線,由粗到細,由深到淺,精致非常,與比賽的音樂和動作編排相得益彰。這件比賽服上的蘇繡元素出自鎮湖街道姚琴華刺繡藝術館團隊。姚琴華介紹,在比賽服上運用蘇繡進行裝飾,成品既要保證運動員大幅度運動自如,又要增強服裝的藝術表現力。比賽服裝采用的是高彈性面料,并且很多都是網狀的,繡制難度與時間都極大增加。兩年來,姚琴華團隊做了大量的創新,嘗試不同的針法、絲線,攻克了一道道難關,為國家隊備戰北京冬奧會提供了保障。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入場儀式上,中國體育代表團體育健兒身著禮儀服飾“開門紅”閃耀登場,展現了寓意吉祥的中國風采,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此次中國代表團的開幕式入場禮服主題為“中國風采”,由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尤珈團隊設計,迪尚集團合作制造。禮服由羊絨面料制成,內層有保暖的羽絨,紐扣和袖子上都有“China”字樣,舉手投足之間體現中國制造之美。
“中國風采”設計方案,以傳達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為目標,結合開幕式的時間、空間、氣候等因素,自然地與中國春節吉祥喜慶的氣氛相結合,與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運精神相呼應,融實用、美觀于一體,傳統文化與奧運相輝映,傳遞中國特色。
“中國風采”服裝形制以簡約為主,中式服裝元素結合西式服裝剪裁方法,整體兼具東方文化韻味與結構科學美感,展現運動員的健康體態。在整體搭配中,女運動員服裝采用紅色大衣搭配白色高筒靴,突出柔美婉約、優雅知性的形象;男運動員服裝采用時尚米白色大衣配白色西褲、短靴,表現時尚儒雅、青春勃發的氣質。男女運動員均搭配時尚保暖的圍巾、帽子和手套,其中圍巾以自由佩戴方式設計,可展現不同時尚風格。圍巾以國旗紅和國旗黃為主色,以隸書、楷書、行書三種書法字體織出的“中國”二字,盡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平衡與韻律之美。
中國代表團運動員穿戴的御寒“三件套”,內搭的紅色毛衣,佩戴的針織帽子、圍巾和官員黑色毛衣所用紗線,均來自于寧波康賽妮集團有限公司,佩戴的紅色針織毛線帽來自南京海爾曼斯集團有限公司制造。
此外,英國代表團的入場禮服英倫風大衣也來自中國制造。2021年年初,陜西安康益成服飾有限公司接到英國品牌“Ben sherman”的服裝訂單,需要為北京冬奧會英國國家隊設計生產一批大衣。考慮到英國冬季的氣候條件與雨雪天的特殊情,保暖、防水、防風是重要指標,結合品牌時尚大方的設計理念,經過近半年時間與品牌方反復探討、打樣修改,終于在2021年7月份投入生產。在生產過程中,公司克服面料厚重、工藝要求復雜等技術難題,257件英國國家隊冬奧會隊服按期交付并驗收成功,其生產技術水平深獲品牌方的認可。
冬奧會上,紡織服裝企業通過實際行動展現了“中國品牌”的創造性力量。由山東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的冬奧會頒獎服裝,“以剪紙為媒、會世界之友”,將剪紙這種鏤空藝術利用現代紡織科技新手段使其巧妙運用到服裝設計中,既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又展現了科技創新成果。
高科技競技服
助力決勝0.01秒
2月5日,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混合團隊接力賽打響,中國短道速滑隊獲得中國隊首枚金牌。賽場上除了運動員技術水平的發揮以外,其他因素對比賽成績的影響也不可忽略,服裝就是其中之一。北京服裝學院劉莉教授帶領研發團隊打破了中國冬季運動比賽服依賴進口的狀態,實現了超世界水平的“中國造”。
2019年,北京服裝學院作為牽頭單位獲批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季運動與訓練比賽高性能服裝研發關鍵技術”項目應運而生。劉莉的團隊為400多名國家運動員進行了三維測量,追蹤運動員的動作,細化研究運動員的皮膚伸展規律,進而精細化設計比賽服的結構,最大程度符合運動員的動作規律。例如,中國速度滑冰隊運動員高亭宇的賽服制作,從模型入手到面料制造,曾經對比過56種服裝結構,并篩選出最適合中國運動員技戰術特點的比賽服結構,經風洞測試將阻力下降超10%。
據劉莉教授介紹,賽服的研制背后有賴于強大的科技助力。國家體育總局在2020年建成兩大兩小體育風洞,對冬季運動項目的每支隊伍都進行了運動姿態的科學化評價與矯正。冬奧賽服所用的所有面料和設計都要提前進行風洞測試,服裝減阻可以直接影響比賽成績,速度提高0.01秒都可能形成關鍵突破。在風洞里吹過900個小時,110件不同款式,逐步確定各速度類項目的比賽服減阻設計。
此外,劉莉團隊還為雪上項目設計了“堡壘”綜合保暖裝備,針對女性運動員的戶外加熱坐墊、保持體能的加熱T恤、加熱馬甲,針對鋼架雪車項目方便穿脫的“快拆熱褲”,都是立足冬季訓練的專項開發。為保存實力,降低“非戰斗”減員,科研項目組為每一個高山運動員配備了護具和背甲,使用吸能緩釋材料設計成柱狀陣列抗沖擊結構,運用3D打印實現體型定制,兼顧減阻和防護作用。目前項目組研發的面料性能已經超越了海外采購產品的技術,既防切割,又柔軟可穿。
賽事保障展現
紡織業強大支撐力
為全力配合和保障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賽事服務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紡織行業積極行動起來,圓滿完成數量巨大、品種繁多的各類運動員服裝、冬奧會制服乃至冬奧村所用床品、防疫口罩等,顯示了我國紡織業完整而強大的產業鏈配套、加工生產與設計能力。
在本屆北京冬奧會嚴格防控疫情的形勢下,功能完備、設計時尚、造型獨特的防護口罩也成為現場一道獨特風景。這款冬奧會定制版納纖膜防護口罩是愉悅家紡與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劉莉、孫雪飛團隊合作設計研發,用于運動員在領獎時使用。口罩采用“納纖膜柳葉型立體防護口罩”樣式,在設計元素和顏色運用上,充分將中國的吉祥、和樂及美好祝愿寓意的紋樣進行了衍生和重繪,完成了“漢風祥云”和“喜上梢頭”兩個系列,每個系列運用了中國紅、冰雪白等中國色進行了漸變重構,搭配了寓意吉祥的祥云紋與動態線條,手掌大小的口罩濃縮了吉祥喜慶的美好寓意。
在北京冬奧村、延慶冬奧村和張家口冬奧村,冬奧會志愿者及工作人員全面啟用由北服設計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具有防護功能的工作服”。該系列設計突出職業屬性、功能需求,兼具隔離防疫屬性。
開幕式的觀眾禮包中,由北京雪蓮羊絨有限公司為出席開幕式的核心區嘉賓設計制作的“青銅紋提花羊絨毯”,彰顯了文化自信的力量與華夏文明的精髓。四平交織加厚純山羊絨蓋毯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青銅器裝飾紋樣,環環相扣,回轉不停。
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雙奧”贊助商,恒源祥集團還為國際奧委會提供了大衣、西服、西褲、半裙、襯衫、毛衣、羊絨圍巾、羊絨帽、領帶、絲巾、皮帶、包、冬奧村的家用紡織品等,品類共計4369件服飾裝備。
踐行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上海嘉麟杰集團公司,在冬奧服裝面料開發環節,憑借再生紗線與安踏公司簽訂供貨協議,成為冬奧會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志愿者等制服面料供應商。同時,還提供了志愿者運動手套、帽子以及相關國際奧組委、中國代表團和國家隊長袖針織衫保暖針織面料,保暖性能是市場上同類產品的2倍,兼具抗起球、抗靜電、輕薄透氣、彈力大等特性,讓穿著者更舒適。
江蘇陽光集團為國家冬季運動管理中心設計制作了商務西服套裝系列。在西服套裝的面料研發方面,設計團隊充分考慮到冬季的氣候特點和運動員的保暖需求,采用素有“纖維的鉆石”之稱的山羊絨作為紡織原料,通過澳大利亞超細羊毛、內蒙古優質白山羊絨、PTT彈性纖維和聚酯纖維的混紡,運用紗線顏色和織紋的精心配搭,再經過特殊紡紗工藝精心制作,打造出具有抗靜電功能的兩款羊絨面料,打造“溫度”與“風度”有效平衡的穿著體驗。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以及安保民警防寒服裝中的保暖“內芯”由江蘇康大無紡有限公司制造。該公司參與過多項保暖絮片技術標準的制定,此次研制的北京冬奧制服專用保暖材料——多維蓄熱保暖絮片,以其瞬間升溫、長效蓄熱、輕薄舒適、吸汗透氣的優異性能,成為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志愿者賽時制服和安保民警防寒衣等服裝的唯一供應商。據悉,該多維蓄熱保暖絮片70%采用了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的多種功能性滌綸短纖維,30%采用了恒天中纖紡化無錫有限公司與上海安凸阻燃纖維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功能性錦綸短纖維混合研制成的。這些多功能性短纖維可以吸收轉換光能和人體的熱能并能夠實現長時間蓄熱,同時短纖維的質輕、柔軟、回彈好和吸濕性好的特點提高了保暖絮片的舒適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