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半年報前瞻:生物醫藥“疫情紅利”猶在 電子產業苦等芯片“下鍋”
2021年二季度進入尾聲,半年報行情即將開啟,以“硬科技”為底色的科創板公司陸續預告半年度成績,從中基本可管窺各行業板塊的整體情況。
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6月23日收盤,科創板共有52家公司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共有14家公司業績預喜,3家扭虧,2家預減,22家續虧,2家首虧,還有9家不確定。
從行業來看,生物制藥板塊出現極大業績分化,虧損企業數量最多,主要是新藥研發企業,但利潤增幅較大的也在該領域,主要是新冠檢測試劑提供商。此外,軟件行業也出現了多家企業續虧的情況,主要是由于行業季節性波動。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對半年度業績作出“不確定”預測的企業多達9家,主要是半導體行業、生物制藥公司。結合當下的背景,缺芯潮的持續,給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帶來更多變數。而多家生物制藥企業雖然對半年度業績給出了“不確定”預測,細看之下,其實是確定性增長中對業績增長幅度的不確定性。
普遍看好體外診斷公司業績
在今年科創板一季度成績單中,以東方生物(688298.SH)、熱景生物(688068.SH)為代表的體外診斷公司業績井噴,后者更是獲得了1000倍以上的凈利潤增長。
熱景生物曾公告稱,公司一季度經營業績的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為歐洲第二波新冠疫情的暴發,公司研發的新冠抗原快速檢測試劑銷售帶來外貿訂單的爆發式增長所致。而從二季度的情況來看,海外新冠檢測的需求仍在持續增長中,市場人士預計,熱景生物上半年業績還將持續大增。
作出上述判斷的依據是,熱景生物出口德國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分別于3月2日和22日獲得認證,有效期為三個月,認證的到期時間分別為6月2日和6月20日。也就是說,在歐洲疫情還沒有完全受控的情況下,僅從認證有效時間上判斷,熱景生物的外貿訂單仍有望在二季度實現同比爆發式增長。
碩世生物(688399.SH)的情況與之類似,盡管公司對半年度業績的預告是“不確定”,進一步來看,數據上的同比大幅增長幾乎已經“板上釘釘”。
今年一季度,碩世生物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儀器等相關產品銷量短期內大幅增長,實現凈利潤為3.88億元,已超過2020年1-6月水平(3.08億元)。公司預測2021年1-6月的累計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將有一定規模的增長幅度。
就海外市場來看,碩世生物研發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于去年先后獲得歐盟、澳大利亞認證。
另一家新冠病毒檢測產品提供商東方生物對上半年的業績判斷也是“同比大幅度增長”。
不過,在市場的高度關注下,三個公司不約而同地進行了風險提示。碩世生物稱,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相關產品的銷量將會有所下降,海外業務推廣等具有不確定性,無法預測1-6月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具體幅度。熱景生物也表示,經營業績具有很大不可確定性。
盡管如此,有印度疫情的案例在前,市場人士對海外疫情的控制并不樂觀,體外診斷公司的業績增長仍被寄予厚望。在二級市場上,三家公司均受到資金追捧。4月以來,熱景生物、東方生物、碩世生物的股價累計漲幅分別為296%、57%、21%。
安信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馬帥認為,“歐洲部分國家對于居家檢測產品需求量快速增長,產品一經上市便迅速面臨供不應求,銷售渠道由藥店進一步向商超拓展,英國政府更是鼓勵全民每周進行兩次病毒檢測。因此,新冠檢測業務有望持續驅動公司業績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家生物醫藥公司受益于新冠疫情,康希諾-U(688185.SH)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將轉正,這將是公司歷史性扭虧為盈,其原因就是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商業化。
在一季報中,康希諾披露,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已獲得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國的緊急使用授權及中國附條件上市批準,對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產生積極影響,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凈利潤為正。
半導體行業受不確定因素擾動
不同于前述生物科技領域的確定性增長,在電子產業,由于缺芯潮的影響,相關科創板公司半年度業績就受到了擾動。
典型代表是有方科技(688159.SH),公司為產業物聯網提供接入通信產品和相關服務,主要的產品之一為物聯網無線通信模塊,是智能互聯終端產品連接網絡的核心部件。今年一季度,有方科技接單量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但受到市場芯片原材料供應等因素的影響,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僅增長約14%。
如果基于對芯片供應的樂觀判斷,有方科技預計上半年業績將實現大幅增長,但這一情況存在不確定性。
公司表示,“截至4月中旬尚未交付的在手訂單超過2.5億元。業內預計上游芯片等原材料的供應將在二季度開始緩解,公司根據在手訂單及芯片供應的情況,預計上半年能實現的營業收入為4億-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預計增長超過40%,但如芯片供應未能緩解或價格波動較大,則上半年累計凈利潤仍可能虧損,但二季度單季度預期能夠實現的盈利將使累計虧損幅度減小。”
主營顯示面板的和輝光電-U(688538.SH),預計今年上半年仍將處于虧損,芯片是其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其采購價格和產品銷售價格變化趨勢是影響公司盈利能力改善的重要因素。公司表示,“后續芯片、偏光片及基板玻璃等原材料價格不排除存在持續上漲的風險,從而對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而當前市場芯片緊缺情況仍然存在。根據一份最新的機構研究,今年5月份芯片交貨期較上月又增加7天,達到了18周,這表明芯片制造商更難滿足市場需求。
針對芯片帶來的不確定性,產業鏈下游公司也在積極應對。
主營業務為物聯網的鴻泉物聯(688288.SH)日前在互動平臺稱,“公司在此次原材料供應問題顯現之前就已經做了相應的準備,對包括芯片在內的關鍵原材料保持六個月以上的戰略儲備和滾動備貨。目前芯片短缺和漲價的現象對具備供應鏈優勢的企業來說也是一次機遇,能夠利用供貨優勢鞏固客戶關系甚至提高市占率。”
“此輪芯片短缺潮,正聯動影響上下游企業的業績。這考驗著半導體上下游企業的資金實力和供應鏈管理能力,如何根據客戶的需求做預估,甚至多做一些預測去備貨,才能保障在這次異常情況下交貨,也能減少因原材料價格波動導致的業績影響?!币晃唤K的半導體行業從業人員對記者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