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撬動制服行業千億市場?
“今天,在這里我們的心情猶如10年前在廣東的沙溪。10年間的休閑裝產業呈幾何級數發展,誰又能料到10年后,職業裝產業的發展又是怎樣的情景?” 6月29日,在中國服裝協會職業裝研究中心發布會上,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感慨道。
這個坐擁千億元市場的巨大產業,究竟需要怎樣的公共平臺來施展它的拳腳?
巨大市場有隱憂
據資料顯示,中國有6.5億人的產業大軍,由國家規定統一穿制服的行業有19個,每年的市場需求應在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相應的,中國職業裝生產企業有2.5萬家之多,并且形成了產業集群。
然而,在產業一派繁榮的表象背后,仍可發現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由于行業起步晚,職業裝還不夠普及,企業自身還比較脆弱,在人才、技術、消費觀念、市場規范等方面都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標準體系不健全,大多照搬軍服模式;設計缺乏創意,顏色、款式、面料雷同,標志性不強;片面追求高品質,忽視功能性、實用性;價格混亂,惡性競爭嚴重;存在地方保護,暗箱操作時有發生,市場運作復雜而艱難。
“對于我們職業裝企業來說,未來的發展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我們通過這樣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在應對更大挑戰的時候可以得心應手;憂的是各職業裝企業沒有形成統一的市場聯合體,而是各自為政,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一位職業裝企業家談到。
科技和文化的支撐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職業服裝更加講時尚、講舒適、講環保、講健康。職業裝帶給人的已經不僅僅是行業或身份的標志,更要帶來生理上的舒適感、心理上的愉悅感和文化上的滿足感。“職業裝文化的競爭力”使我國職業裝的市場需求迅速擴大,更多的服裝企業看到了中國職業裝市場巨大的發展空間,紛紛加入了職業裝的加工生產行列。
“在中心成立之初,我們就將科技和文化作為支撐職業裝產業科學和可持續發展的兩大支點,以此來促進職業裝市場健康、快速、有序的跨越式提升。從注重產量、質量上的提升,逐步增加對于高新技術應用與提升的關注。”蔣衡杰談到。
2009年,由職業裝領軍企業宜禾股份有限公司出資興建的中國首家職業裝博覽館在江蘇揚中建成,填補了中國職業裝行業的空白,為中國職業裝業界共同探討和研究中國職業服裝發展歷史、整理和傳承職業服飾文化提供了溫故知新的環境,也為職業裝行業相互學習和對外交流搭建了平臺。
“中華文明史有多久,中國職業裝的歷史就有多久,但目前中國的職業裝企業在國際上還鮮有話語權,這需要全社會對于職業裝這個領域傾注更多的關注。” 江蘇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金芳說道,“一件時裝只需考慮它特定穿著人群的年齡段,但一件職業裝的設計卻要照顧到企業中20~60歲所有員工的合體性。這些因素,讓職業裝設計師要具備更加豐富的設計經驗以及社會經驗。此外,與普通服裝相比,職業裝的科技含量也是其一大特點,未來職業裝的發展,除加強對流行趨勢的把握外,企業的科技競爭力將幫助中國職業裝剝離傳統工業的舊殼,走上富有高產品附加值的高科技產業道路。”在做大品牌后,江蘇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金芳已把產業的持續飛躍定位在科技的提升上。
2009年,一家來自江蘇的民營企業打破了國慶閱兵服均由軍工廠包攬的傳統,在60周年國慶的閱兵場上,實現了中國民營服企完善自身發展的一次重要突破。在從大檐帽的加工生產,轉到服裝的加工生產,卡思迪萊公司把為國際大牌進行貼牌生產當作了前期質量提升的重要積淀。“從公司的制服生產歷史而言,我們只是后來者,但從制服加工啟動伊始,我們就秉承‘起步晚,起點高’的理念,從一開始就注重產品的品質。”卡思迪萊的李志明說道。為了保證制服的良好做工,他們以1200美元/每天的高價工資從德國聘請知名版型師前來公司坐鎮。“高檔工藝生產低檔服裝,西服工藝制作制服服裝”的標準,讓卡思迪萊逐步占領了市場。
“行產學研”的四方協作
據悉,職業裝中心是中國服裝協會繼西服研究中心之后成立的第二個大類服裝品種專業研究中心。在2008年的年末,中國服裝協會在江蘇常州宣布成立“中國服裝協會西服研究中心”。該中心總投資2億元左右,落戶于常州著名高檔西服企業普靈仕集團(藍豹)。據悉,西服研究中心成立后,每一年藍豹將拿出年銷售額的5%~8%投入西服中心作為研究經費并專設賬戶管理資金。兩年后,它將把研究成果提供給中國服裝協會,協會將依據實際情況在行業里推廣。
“我們給職業裝中心的定位是:具有自我運轉、自負盈虧能力的行業公益性機構。職業裝中心將致力于打造現代中國職業裝產業研究基地,促進職業裝上下游產業鏈的良性發展,樹立中國職業裝在國際上的嶄新形象,引領中國職業裝產業邁向國際領先領域。”蔣衡杰如是說。
據介紹,該中心將靈活采取“協會牽頭、企業出資、聯合研發、成果優化、企業應用、產業推進”——“行、產、學、研”協同運作的運行機制;學習和借鑒先進國家職業裝設計、工藝以及經營理念等方面的先進經驗;邀請國內知名職業裝設計師和新材料、信息化、自動化等方面的專家;按照“以職業裝優勢企業為核心研究會員,研究內容各有側重、開發的產品各有專長、職業裝文化各有特色”的原則,逐步吸收研究會員;通過職業裝中心的協調機制,集聚優化創新資源,促使企業協同創新,合作共贏。
在發布會的最后,蔣衡杰動情地向媒體說道:“職業裝中心作為職業裝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我們一定要把它做成、做實、做強、做好,以推進中國職業裝產業實現新的跨越為目標,通過實施職業裝產業發展戰略,加快服裝強國的建設步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