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中應該注意的績效主義陷阱
最近有條被稱作KPI秘笈的段子在PV(頁面瀏覽量)且你的網站操作需要輸入驗證碼,你可以設置用戶第一次輸入的驗證碼全部錯誤,刷新頁面再次輸入的時候才開始判定……顯然,這種做法的確可以讓基于流量的KPI翻倍,不過,這對于用戶體驗的損失可就大了。
其實在此之前,我已經看過至少七八個行業所謂“面向KPI的應對策略”了。我總是想,這么多“員工智慧”真是浪費在了錯誤的地方。但是,對很多企業來說,還真不能簡單地去抱怨員工的職業素養,而恰恰應該反思自己。為什么花了那么多精力制定的績效考核體系,卻并沒有真正為自己想要的效果服務?
這讓我想起了《績效主義毀了索尼》──現在重溫這篇幾年前索尼常務董事天外伺郎先生的反思型文章,其實對中國很多的企業都有借鑒意義。
天外伺郎認為索尼公司最近10年來的低迷,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墜入了“績效主義陷阱”。比如他指出索尼公司的績效主義盛行造成了內部最具創新精神的“激情集團”的消亡──那些原本處在忘我、自發狀態的“激情集團”之所以被績效主義消滅,是因為業務成果和金錢報酬直接掛鉤,員工都只為了拿到更多報酬而工作。對人來說,如果外在的動機不斷增強,那么自發的動機就會受到抑制。所以最終整個企業創新精神和能力也隨之喪失,這讓企業從領先滑向了落伍。
雖然很多人質疑天外伺郎把索尼的挫敗歸罪于績效有些片面,但是他的確提出了幾個非常有意義的思考。實際上,如今績效主義正在逐漸成為中國企業界主流的價值體系,因為越來越多的企業經歷了創業期正在進入了發展期,他們需要通過建立新的管理體系來符合更大規模的運營和更扎實的成長。
只不過中國許多公司在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引進績效評價體系后,卻往往發現自己的業績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滑;公司原有的氛圍和文化也不再鮮明,而變得毫無個性。
為什么很多企業會出現這種KPI管理的“過敏癥狀”?我相信問題出在企業的管理者將績效管理過于程式化和機械化,進而失去了管理的平衡感──當你讓管理的科學性被最大程度地發揮,其藝術性就會徹底消退,其最終后果與完全不講科學性的管理其實是一樣的。
企業的管理者必須認識到績效管理絕不僅僅意味著量化管理,不能因為工作的“質”不好衡量,就完全用“量”的衡量來替代。因為這種做法是懶惰而短視的。
不論是在什么時代,也不論是在哪個國家,企業都應該注重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所以,無論是科學的還是藝術的管理,其目的都應該是讓員工煥發熱情,把創意和智慧用在與公司目標一致的方向上。
過去中國企業“文化主義”曾經泛濫成災,當現在面對“績效主義”的時候,千萬不要走到另一個極端上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