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珠三角外遷鞋企涌向江西
以加工制造業聞名全球的珠三角,歷經30年高速發展后,感到了疲憊不堪。面對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勞動力成本上升、電力供應等因素的巨大壓力,珠三角產業大轉移的號角已然吹響。在這一輪有史以來最大的珠三角產業大轉移熱潮中,與廣東“山相連、水同源”的江西,則是眾多珠三角企業轉移的首選地。 現狀 近四成港企欲遷離珠三角 “我們應該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珠三角轉移企業。”談及來江西投資,贛州華堅國際鞋城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李衛民滿臉笑容,短短六年時間里,實現了產值十一億元的飛躍。而他在東莞的同行業者,卻在備受煎熬。 據香港工業總會一份針對珠三角港商的調查顯示,珠三角目前約8萬家港企中,有37.3%正計劃將全部或部分生產能力搬離珠三角,更有超過63%的企業計劃遷出廣東。 “在東莞,約1000家制鞋企業中就有200-300家倒閉。”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說,廣東制鞋企業主要集中在東莞、惠州、廣州、鶴山和中山這幾個城市,總共有5000-6000家。近一年來關閉的大中型鞋企已超過1000家。在鞋企較集中的惠東有3000多家鞋廠,最近兩三個月內,中小型的制鞋、鞋材廠就關閉了四五百家。 “外遷不是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而是為了生存。”從東莞來到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考察的某鞋企負責人張先生苦笑,往年這個時候公司已經下了訂單開始生產,而今年大家卻都在想辦法轉移出去。 據亞洲鞋業協會統計,廣東的鞋業企業中,目前有25%左右到越南、印度等國家設廠,而有50%左右則選擇轉移至江西、湖南等中西部地區,只有25%左右的企業目前還處于觀望狀態。 機遇 江西成珠三角產業轉移首選地 一天十多批企業來贛州考察 作為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的負責人,王玉椿每年都要去幾趟廣東,她很清楚目前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型企業的生存現狀,隨著勞動力緊缺、土地成本上升,“他們的生存空間已經很小”,唯有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接受記者采訪時,王玉椿簡單收拾了辦公桌上一堆堆疊放的材料。“剛剛送走一個來考察的企業投資考察團”。以前她每個月都要天南地北地去跑客商,現在她的主要工作是接待眾多來開發區考察的企業,“多的時候一天十多批。”她說。這種變化從側面反映出了珠三角企業目前迫切希望外遷的現實。 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干道兩旁,隨處可見正在開工建設的工廠。當地政府官員告訴記者,目前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有約300家企業,其中80%-90%都是從珠三角地區轉移而來,而且從去年到今年的情況看,轉移過來的企業數量和規模都成明顯上升態勢。 江西的三大優勢 “勞動力、電力和運輸是我們在企業搬遷時考慮最多的三大因素。”李衛民告訴記者,與其他省份相比,江西這三方面都具有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明顯優勢。 李衛民舉例說,贛州現在的電價比東莞便宜40%,他的華堅鞋城每年的電費支出達到1500萬元,與在東莞的工廠相比,僅電費一項每年就能節省600萬元的開支。而毗鄰珠三角的地理位置優勢消除了轉出企業對產業配套的擔憂,“贛州到東莞只有450公里,從粵北到粵西地區都不止這個距離。” 他告訴記者,江西目前已經成為珠三角制鞋行業的轉移首選地,許多國際知名的鞋業龍頭企業都紛紛來到這里,除排名第二的國內女鞋制造企業華堅之外,全球最大的制鞋企業臺灣寶成集團落戶上高縣,臺資鞋企永恩則選擇黎川……或許不久之后的“世界鞋廠”就在江西,李衛民笑稱。 江西省發改委主任姚木根表示,從當前全國產業梯度轉移的趨勢看,江西首當其沖。首先是地理位置,江西是我國三個最具活力的經濟金三角的直接腹地;其次是商務成本江西最低,我省勞動力資源豐富,土地、水電等要素費用都比發達地區低,平均水價只有上海的50%、廣東的60%左右;承接條件江西最好,在基礎設施條件方面,是中西部地區率先實現與沿海發達地區交通對接的省份;也是近幾年全國唯一用電高峰不拉閘限電的省份。 模式 香港工業園:新型招商方式 “我沒聽說有這么個大項目。”出租車在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兜轉許久,老司機劉國平仍舊沒找到記者要去的“香港工業園”。 香港工業園 占地50平方公里,大過贛州老城區 難怪劉國平不知道這個名字聽上去十分響亮的園區。現在的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北角仍是一片荒山,這塊占地50平方公里的贛州“香港工業園”,面積比目前贛州市老城區還大,然而從贛港兩地政府部門開始醞釀、規劃直到簽訂框架協議,不過用了短短三四個月的時間。 談及剛簽約的香港工業園項目,當地一位政府官員用“巨無霸”來形容,因為“僅硬件投入可能就需要上百億”。作為江西“南大門”的贛州,也冀望通過香港工業園項目來實現自己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第一城”的愿望。 贛州市政府部門有關人士認為,眾多港企在珠三角地區的艱難是“巨無霸項目”能短時間敲定的原因。香港工業園的提議始于去年12月香港經貿代表團訪問贛州時,這立刻引起了香港方面的濃厚興趣,之后,雙方進行了頻繁接觸,并最終于今年2月下旬,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香港建設(控股)有限公司簽訂了《關于合作開發香港工業園的框架協議》。園區選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定位電子電器、有色新材料、機械制造三大產業。 “飛地”合作 沿海產業轉出地政府前來建工業園 “香港工業園實際就是一個新型招商方式——‘飛地’的模式。”江西省政府部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飛地”也稱產業轉移園區,是指一級政府引進資金、項目,在本區域以外興辦工業企業的地方。在沿海地區“騰籠換鳥”政策的背后,許多地方政府也積極推進一些企業向外轉移,就給江西承接這些地區的規模產業提供了機會,與產業轉出地政府進行“飛地”合作則是其中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贛州市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今年該市招商引資的重點之一就是建設沿海產業“飛地”,目前正在與廣東等沿海產業轉出地政府、行業協會進行接觸,也開出了非常優厚的政策,設立產業轉移工業園由沿海地區政府、行業協會、企業負責組織投資、開發、建設和招商引資等工作,并按商定比例從當地財政受益年度起30年內進行利益分成,前10年按60%的比例、后20年按40%的比例獎勵給投資方。 “這改變了原來單一的招商方式,來的都是上規模、整個產業的搬遷,這對當地的經濟將起到巨大的改變。”江西省一位政府人士說。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