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工資對于企業來說并非高回報
事實證明,任何被刻意壓低的勞工成本,都隱含巨大的外部成本。并且,這種外部成本最終可能以非正常的方式,交還給資方。
形勢似乎越來越明朗 對無數中國制造業企業來說,加薪越來越變得不可避免。企業主面臨的選擇有兩個,要么被動等待勞方的抗爭,要么主動提高勞工薪酬待遇,把停工的危險消滅在“青萍之末” 例如北京現代,盡管停工已經發生,但它做到了快速主動,把損失降到最低。
低工資并非等于高回報,但很可能等于高風險。
眼下來看,超低工資、超低福利的超低成本發展模式即將一去不復返。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宏觀經濟決策者與企業主們,如何應對比較優勢即將喪失的“后人口紅利”時代。
不過,對宏觀管理者來說,這未必是一個十分悲觀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低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可能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想象。所謂“比較優勢”,其內在蘊含的邏輯恰恰是“絕對劣勢”。
因為,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增加人們的福祉與幸福感。如果中國經濟一高速增長,但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并沒有同步增加,甚至遠遠低于其所創造的財富增長。并且,社會的貧富差距因財富的分配方式扭曲而不斷擴大的話,這種結果恰恰背離了我們發展經濟的初衷。無疑,此時的“比較優勢”反而成了一種“絕對劣勢”,并促發種種社會危機,不僅低收入者,全社會的幸福感都反而因此整體降低。
長期以來,經濟決策者一直呼吁的擴大內需,但自始至終都缺乏公民收入增長的支撐,最終為了保住經濟增長,又不得不再次落入高投資的陷阱之中。3年前,國際勞工組織就指出,中國的人均產出增長幅度遠高于周邊的印度與東盟國家,但工資增長緩慢,因而造成消費長期低迷。
今天的制造者,如果不能讓自己的生產者享受創造財富所帶來的應有回報,那么人類文明,將重新回到前工業時代少數人占有絕對社會財富的時期。不同的是,當時的生產方式與規模,并不像今天這樣,存在需求不足的嚴峻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