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服裝產業價值標簽到底意味著什么?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今年中國經濟最為關鍵的一年,如何轉?怎么轉?我們邀請厲以寧等著名經濟學家,走訪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地區,深入一線,共商轉變之道。這次首站來到的是珠三角。中國制造是中國經濟迅猛增長的重要標志之一。可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制造帶來了嚴峻挑戰,特別東南沿海一帶,很多習慣于靠海外訂單賺取微薄利潤的出口加工基地,一時間陷入了冰點。對它們來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盡快邁上全球產業鏈的高端,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是最現實也是最急迫的一條路。
21世紀,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已是全球加工生產中心,掌握了一定的生產主導權,但我們長期處在全球產業鏈的低端,貿易主導權卻離我們很遠。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制造已經顯現出發展隱憂。要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我們顯然是剛剛上路。
在海西區的核心地區泉州灣一帶,聚集了53家上市企業,形成了產值近2千億元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如著名的安踏、匹克、九牧王、361度[3.37 0.60%]等幾十個知名品牌都在泉州,它們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走過的路也許能告訴我們: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該關注的并不是中國制造了多少,而是中國在制造什么,“中國制造”的價值標簽到底意味著什么?
一、危局和機遇
5月7日,泉州市政府企業上市辦公室正在掛牌。作為泉州市獨有的政府機構,上市辦一直非正式地存在,在50多家企業陸續上市并創建眾多知名品牌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上市辦副主任劉曙慶告訴記者,在10多年前,這里只有廠房,沒有品牌。
泉州市企業上市辦公室副主任 劉曙慶
劉曙慶:紡織、鞋服,這些企業從最開始接觸港澳,被外面的僑資帶動發展,這個階段低層次勞動密集型的這個方式,因為門檻比較低。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泉州灣已形成從抽絲、織布、染整到服裝生產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和龐大的產業集群。金融危機之前,泉州市已經有8000多家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從業人員約50萬人,年產值超千億元,產量占全國的10%。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波及南部沿海,一些利潤率低下的企業最先倒下。福建泉州也受到了強烈的沖擊,20%的企業實行了“并”“轉”,眾多的知名品牌也受到了沖擊。
九牧王是當地全國知名的大型企業,已經發展到生產流水線上幾千名員工同時作業,但在之前招收工人的時候卻遇到了困難。
九牧王國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聰穎
林聰穎:那么原計劃是增加一千人,結果只招收了七百多人。
民工荒沖擊著南部沿海眾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九牧王這樣有實力的知名企業也沒有招到足夠的工人,一些小企業就可想而知了。
九牧王的董事長林聰穎帶領記者參觀他的工廠。他告訴記者,這條生產褲子的生產線,已經是目前最先進的生產線了。他指著流水線上熟練而麻利的工人,贊許不已。但是,他馬上又開始不住嘆息。因為現在勞動力越來越短缺,越依賴勞動力只會越困難。他告訴記者,企業必須轉型,金融危機促使他思考得更加長遠。
林聰穎:金融危機對于我們企業來講,或者說對于我們中國企業來講是很大的機會,為什么?我們利用這段時間,不斷地去調整,不斷地去升級,而且不斷地去審視我們企業的優劣勢,包括我們核心競爭力。
林聰穎抓住金融危機的機會,買入了大量技術設備,從而提高勞動效率,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
林聰穎:像這些都是自動的,裁后帶的一些機器,原來是要人工,現在采用機器來替代。
林聰穎的目標是讓自己的企業盡快轉型,從勞動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用高科技實現對制造水平的升級換代。
林聰穎:在整個的制造環節過程當中,能夠提高每一個人,每一天的效率。
記者隨后又來到泉州市的另一家知名企業,運動品牌特步公司。副總裁劉慶先興奮地帶領記者去見一個人。
記者:你來自什么地方?{page_break}
設計師:首爾。
劉慶先:首爾是吧,首爾。
原來記者見到的是在幾天前特步剛剛引進的韓國首席設計師。這位設計師的桌上擺著各種各樣的布料和顏色,他將為特步的時尚運動產品更為大膽地搭配色彩和款式。
副總裁劉慶先告訴記者,金融危機給國內的紡織服裝業造成了沖擊,大家都在想辦法轉變發展方式。但是金融危機給國外一些國家和地區造成了更大的市場和就業問題,特步公司趁機開始大舉吸引國際人才。
特步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 劉慶先
劉慶先:我們會引進更多的人才,比如香港的、臺灣的、日本、韓國的,我們有分三撥,韓國的、日本的、本土的,這三撥又是互相配合的,那么韓國人他對整個色彩是非常敏感的,非常敏感,那么日本人的話呢,他對整個質量這塊,技術這塊他掌握的非常好。
劉慶先告訴記者,在這之前,特步還只是在國際產業鏈條中小小的配角,現在要反客為主,抓住金融危機的機會大舉整合國際資源其實,他們在4年前才開始轉型做自己的品牌,而在以前的很長時間里都是在做貼牌生產。
劉慶先:整個晉江,我們這一個整個的產品,包括整個的供應鏈都比較適合做外貿產品,做邊貿,86年開始,應該我們做了十多年。
劉慶先告訴記者,因為貼牌加工門檻很低,所以后來泉州灣涌現出了8千多家企業幾十萬人共同從事服裝生產。看上去極其繁榮,但是大家賺的都是辛苦錢。
劉慶先:不賺錢,但是以量,以量來充整個的效益,以量致勝,因為它那個貼牌量大,比較單一,比較好制造,比較好做。
金融海嘯來臨,小魚小蝦最先被沖上沙灘,低級的貼牌生產模式終于無路可走,一批以出口低附加值為主的、沒有自主接單能力的小型企業紛紛退出市場。對于以美元結算的出口企業來說,人民幣匯率每升值1%,紡織服裝業的銷售利潤率就會下降2%至6%。
此次金融危機的沖擊,讓泉州市委書記徐鋼對泉州服裝產業集群的未來憂慮重重。
泉州市委書記 徐鋼
徐鋼:土地資源匱乏,其他一些主要原材料匱乏,水資源也有緊張的,生態環境能量也很有限、脆弱,經不起折騰的等等,它跟我們情況,勞工成本不斷推高,產品的傳統產業比重相對比較高。
全行業利潤下降,以勞動密集型為特征的產業如何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尋求突破?規模龐大的南部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瓶頸,轉變,是必由之路。
徐鋼:對它來說是好事,逼著它轉了,逼著它加快轉型,一種強制,市場的一種強制,這一點主要從這個程度上來說,陣痛一下,但是徹底警醒了大家,包括企業家,也讓官員們看清楚不轉變不行。
二、企業的基因突變
在二三十年前,很多中國企業都是做代工起家的,可以說處在產業鏈最低端最脆弱的一環,隨著對產業鏈上巨大利益的發現,這些企業開始仿制并創建自主品牌。經濟環境不斷地發生變化,他們也不斷地調整公司的組織、營銷方式,產品也不斷升級。最終他們從一家家小企業成長為在國內外上市的大公司。他們的成長再次證明,變,才是生存之道。
早在金融危機之前,泉州的很多企業已經經歷過相似的生存危機,知名品牌利郎在沒有自主品牌的時候,也曾經一度瀕臨倒閉。
利郎(中國)有限公司總裁 王良星
王良星:當時主要是靠石獅的批發,就是批給誰也不知道,然后附加值比較低,庫存很大。
但是利郎公司卻成為金融危機期間擴張最明顯的服裝企業之一。記者來到利郎公司,卻沒有看到他們的廠房。
總裁王良星告訴記者,他們在泉州只有一個最重要的部門,那就是設計室。他們正在準備擴張,馬上要推出一個新的年輕時尚系列,創建一個新的品牌,而不是擴建新的廠房。
王良星:比如說這普通的品牌,我們整個商標一設計,形象工程一改造,派一個設計師去那邊,整個一弄,感覺這個品牌活了,像國際大品牌了,它的價值就體現了。所以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做我們品牌的包裝能力,就是點石成金的能力。
王良星認為點石成金的能力就來自于利郎公司最關鍵的一個部門,設計室,因為是在這里創造了一件衣服大部分的價值,而不是在生產車間。在設計室里,設計師們正在忙著做展廳的準備,因為和利郎合作的法國巴黎時裝工會馬上就要過來。
利郎(中國)有限公司總設計師 計文波
計文波:我們叫黑白灰的,紫金碧綠的主打色了。但是要今天拿出來。
王良星:你注意去看了我們那個牛仔褲,真正意義上沒有牛仔褲,我們那個牛仔褲的面料跟休閑褲沒什么兩樣。
王良星向設計師們指出展廳牛仔褲的設計品味不夠純正,必須改正。年輕的設計師馬上拿來了各種風格的牛仔褲樣式進行對比。
計文波:有時候可能要把握一個時度,這個跨度就比較大了,今天要放到春夏。
王良星:我覺得問題都不大,可以幾個風格推。
利郎請來了國內資深的設計師,每年投入上億元來研發設計服裝款式。因為他們認為,一件服裝的成本其實很低,但是要賺錢,要賣出和國際品牌一樣的高價格,就必須依靠獨創的設計。
王良星:所以說這件衣服,它賣一千也賣,它賣五千也是賣,所以就是說整個研發設計的創造的價值。(接)這件就更有個性了。(接)所以這個你想想中的西服,哪里是西服了,這個衣服你跟國際品牌有什么兩樣,跟阿瑪尼有什么兩樣。
記者隨后來到泉州市安踏公司的一個國家級的運動科學實驗室,安踏總裁丁志忠自豪地告訴記者,到現在為止,安踏是整個行業獲得專利技術最多的一個企業,他們用到所有產品的專利技術超過了50種。
丁志忠:我們從2006年的2千萬,到2009年我們超過了1.5億的研發費用,每年的研發費用我們都是在不斷地的加大跟投入,你像這雙鞋,這雙鞋是跑步鞋,這雙應該講,目前應該是國內外算是一雙最輕的跑步鞋了,這個鞋多少克?180克。
安踏之前也是在做貼牌加工,但是從1996年就開始做自己的品牌,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運動品牌。丁志忠認為,中國制造已經沉淀很久,要改變過去只有代工沒有產品或是只有產品沒有品牌的局面,就必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重要的是要盡快擺脫核心技術的“短腿走路”,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溢價能力。安踏專注于為專業的運動員做專業的運動產品,所以安踏建立了運動科學實驗室,為運動員量身訂做運動裝備。
丁志忠: 你從這條跑道過去,跑過去的情況當中,你一個人他的腳形,包括他運動時候的受力的情況,都全部會被我們這個跑道所記錄下來。{page_break}
國內很多著名運動員都曾經在這條跑道上做過專業的檢測,他們運動時的每一個細節動作的數據都被詳細地記錄下來,然后根據這些數據,為他們訂做最適合的運動裝備。
長期以來,中國制造處在世界產業價值鏈低端環節,專利技術和世界標準的缺失讓中國制造處處受制于人,在國際競爭中往往顯得被動。
泉州市發改委副主任 陳小寶
張燕生:那我們目前就是引導企業向整個產業鏈向兩端延伸,一個就是加強研發,加強設計,加強科技跟創新的投入。另一端呢,就是品牌。
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銀根緊縮、貸款困難以及人民幣升值導致海外訂單流失等諸多困境,使處在產業鏈低端的企業走投無路。大量小型企業紛紛倒閉。金融危機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轉型,已經刻不容緩。而實際上,在陷于困境或者發展乏力的時候,在戰略迷失、執行迷茫、競爭力喪失的陣痛期過后,中國制造迎來了一次全新的自我認知。
三、向產業鏈高端進化
一方面要向產業鏈高端進化,一方面國家正發展海峽西岸經濟區。可以說這樣的背景為泉州灣的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是:如何改變長期在產業鏈低端徘徊的局面?如何從產業鏈高端尋求突破,創造更大的價值,進化成為占領全球產業鏈高端的先進制造業?
泉州石湖港是國內前五位的內貿集裝箱港口,現在正在大張旗鼓地擴建,因為碼頭、航道和堆場都遠遠不夠用。
泉州市港口管理局石湖分局副局長 張志強
張志強:去年整個我們泉州,整個泉州吞吐量是7666.5萬噸,尤其是近期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它引發了大量的物流從這里面進出。
石獅服裝城作為泉州灣服裝鞋帽的集散地,面積達到45萬平方米,每天從這里發出的服裝鞋帽不計其數。
金融危機之后,泉州灣的服裝鞋帽產業呈現出新一輪擴張的勢頭。大量服裝鞋帽從泉州灣發送到全國和世界各地,現在,這里的紡織服裝產業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匹克公司最近兩年在國際上的名氣越來越大,記者來到匹克公司的時候,總裁許志華自豪地講述了自己和眾多美國籃球巨星之間的密切關系。他們同時贊助了 NBA聯盟的巴蒂爾、阿泰斯特、穆托姆博、基德等一共13位著名球星。許志華專門拿出了為這些球星定制的球鞋,以展示其籃球運動的專業品質。
許志華:這是穆托姆博的,58碼,這雙鞋58碼,應該穆托姆博他有2米10多嘛,2米12,所以他對產品的要求也很高,因為他的運動量也大,體型、身材也很大,所以他對產品的要求非常高。
許志華告訴記者,匹克和美國籃球聯賽NBA聯盟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第一次在全球頂級賽場出現了中國品牌,也首次讓漢字出現在全球矚目的NBA現場。
許志華:我們把中國品牌提升到國際品牌的高度,在全球范圍內都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這在消費者看來是很大的提升,品牌感受上也是很大的提升。
2009年,匹克公司在香港隆重上市,同時匹克公司組織了美國NBA球星的中國行,一連串的品牌營銷行動在輸出“中國制造”的同時,也用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方法,創造性地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原創”精神。
許志華:我們這幾年的回報是80%的增長,所以企業呈現一種,可以講企業經過這一輪國際化的,我們的國際化不僅僅是跟NBA合作,包括我們的研發團隊,包括資本等等,NBA只是我們品牌先行的一個策略,通過這一系列的塑造的話,使匹克由原來的中小型企業邁入大中型企業的陣容,我們的員工由原來的一、兩千人,到現在接近一萬人。
中國制造的產業價值鏈一直是中間大、兩頭小;而在國外企業的增值比率中,營銷占到30%,研發占到40%,制造只占10%。這也是中國制造業的核心技術缺乏和產品核心競爭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國制造業難以持久地贏下去的最大困惑。金融危機促使泉州服裝鞋帽產業集群紛紛加快了根本轉型的速度,九牧王等知名品牌開始迅速把生產環節轉移出去,讓別人做。
九牧王國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聰穎:我們這兩年的戰略,就是如何能夠真正的把市場做好,把品牌做好,從原來的一個制造型的企業,轉變成為一個零售型的企業。
特步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 劉慶先:我們是完全與外貿脫離來做我們的自主品牌,這樣一個轉型。
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少明:我們進行的叫做戰略的轉型以及非核心的進行外包。
七匹狼已經將絕大部分生產環節轉移外包,而自己則專注于做品牌和技術研發。
周少明:比如說我們在浙江,在廣東,在山東,那跟人家進行的叫做產品合作,產品合作,我們也在供應鏈分工,誰產品做得最好,我們跟誰合作。
很顯然,要順利度過嚴冬,自主創新和品牌化經營是必經之路。
周少明:你的核心的東西不是在你自己手頭上,這個關鍵是品牌,那你貼牌來料加工當然很容易、很簡單,但是你賺的錢還是比較,沒有對你來說,你沒安全感。
361度(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中心總監 鐘慶輝:走在前面,不管是產品還是品牌,你一定要走在前面,你走在前面,你才成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嘛,你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一定要做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在食物鏈你在前端,你才能賺錢。
四、重組全球產業鏈
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中國的東南沿海抓住了產業轉移的歷史機會,把自己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但是我們看到新的產業轉移的趨勢已經出現了,比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地的制造成本已經比我們更加低廉。舊的優勢已經不存在了,我們需要建立新的優勢,把世界工廠發展成為價值的磁場。重組產業鏈,不僅是迫在眉睫,而是正當其時。
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宣布建成,中國企業與東盟的各經濟體將聯系得更為緊密,眾多企業將直接產生既聯系而又競爭的關系,在自貿區內也將進行新一輪的產業鏈條重組和國際化分工。顯然,自貿區帶給我們的不但有機遇,也有挑戰。在這次范圍巨大的深度調整當中,如何適應新的經濟環境,全面提升競爭合作的水平?
北部灣地區與東盟之間的貿易往來,雖然也面臨同質化的競爭,但是自貿區的建立是國際產業鏈和國際化分工的一次深度調整。廣西抓住這個機會,擴大廣西特色優勢產業,走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使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掌握了市場競爭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權。
在離北部灣地區很遠的福建泉州,服裝企業七匹狼也正在醞釀國際化分工的舉措,計劃將生產制造環節轉移到東盟地區。
周少明:我們現在也在考慮如何利用東盟的優勢,來用整個亞洲的產業分工,來配合中國市場,未來可能會用亞洲整個資源來做國際市場。
過去過于重視第二產業和GDP總量,經濟結構不合理,在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顯然難以持續。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提上日程以后,泉州市抓住海西區戰略縱深推進的有利時機,規劃了中央總部商務區,大力發展服務業,同時啟動了臺商投資區的籌建,通過產業轉移,達成兩岸經濟的對接和一體化分工。
泉州市委書記 徐鋼
徐鋼:臺灣的一些第三產業,特別是傳統的服務業,傳統的第三產業這塊,但這方面有廣泛的市場,臺灣來了,這個市場大得不得了。
多年來有1300多家的臺資企業投資將近30億美元在泉州,海西區建設將吸引當大量的臺資進駐海峽西岸,金融業、服務業、港口物流業將獲得立體發展的機遇,
泉州市臺商投資區籌委會副主任 邱經良{page_break}
邱經良:我們從目前瞄準臺資對接的產業,特別是新材料,應該說包括微導、超導這一類的新材料進來,包括光伏電子的進來,包括我們現在目前當中的一些現代裝備業,精密制造業這些進來以后,會改變我們的增長方式。
金融危機加速了地區和國際產業鏈的重組,海峽西岸經濟區和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已經為沿海地區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將進一步整合海峽兩岸產業鏈,從而促進兩岸經濟一體化,并推動南部沿海傳統產業集群加速升級為先進制造業的中心。
在古老的文興碼頭,鄭和的船隊從此滿載著中國制造的瓷器、絲綢、茶葉等價值連城的商品踏上海上絲綢之路。在離文興碼頭不遠處的泉州造船廠,正在興建亞洲最大的船塢。不久,在這里將有20萬噸級的巨輪出海,屆時,這些嶄新的商船將同樣滿載著價值連城的“中國制造”,遠涉重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