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塑造自己的奢侈品品牌
“就連受到國人追捧國酒茅臺、上海灘服裝等幾個為數不多的本土品牌,距離真正的奢侈品還有一段距離。”中國奢侈品品牌高峰論壇組委會副秘書長陳保華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在他看來,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能被國際認可的奢侈品品牌。而且,在美國《商業周刊》每年評出的世界最有價值的品牌百強榜中,也沒有一個席位屬于中國。
一個成功的奢侈品品牌需要具備3個要素,優良品質、深厚的產品文化內涵、固定的目標人群。在中國有望成為奢侈品品牌中最為欠缺的是后兩者。
“最初,奢侈品是由歐洲一些家族企業塑造出來的,它的模式也是由家庭企業的模式轉換而來的。雖然我國也有眾多的家族企業,但由于不重視品牌建設、不懂得與時俱進、管理不完善等因素已經逐漸消亡,更別提稱為奢侈品品牌了。所以說,我國的一些老品牌還是缺乏成為奢侈品必要條件之一的產品文化內涵。”陳保華說。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一些家族企業也開始走入國際市場,而它們所采取的模式,也只是照搬發達國家的經營模式,雖然有一定的創新,但是企業文化依然不足。
中國本土品牌沒有成為奢侈品的另一個因素是沒能打開本土市場。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老百姓的消費理念還是以物美價廉為主,而奢侈品是比較昂貴的非生活必需品。所以,本土品牌無法迎合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本土市場還沒打開,自然國際市場更是難上加難。”陳保華說。
另外,我國對奢侈品的定位也存在問題。“并不是說昂貴的東西就是奢侈品,也不能說奢侈品就必須是昂貴的。以國酒茅臺和玉器為例,它們之所以不能稱之為奢侈品,是因為它們所面對的消費群體是所有的消費群體。而國外奢侈品是有固定目標人群的,比方說高端白領,它們的企業文化也與相對應的消費群體有很大的關聯。”陳保華說。
那么應該如何塑造中國自己的奢侈品呢?陳保華建議,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注重加強品牌建設和品牌意識,逐步豐富企業文化內涵。在此基礎上,開始細分市場,針對一些特定人群量身定做一些限量產品,走物以稀為貴的路線。
在傳播方面,我國品牌的傳播大多采用了在主流媒體投入巨資作廣告,或在戶外作鋪天蓋地的宣傳。但是這并不適用于奢侈品牌的營銷。“靠廣告在短時間內是轟炸不出奢侈品品牌內涵的,奢侈品內涵更多的是要依靠使用者的口碑相傳。”陳保華說。諸如,勞斯萊斯在大陸和香港地區就大量運用這種方式以很低的成本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和品牌形象。
此外,還要打造專業團隊,成就一個奢侈品品牌一定要有一支專業化的團隊,這包括專業技術隊伍和品牌管理團隊。他們對奢侈品牌有足夠的認識和經驗,同時還能夠對自己的品牌和市場特點進行不斷的優化和提升。“沃華傳媒網的副主編、國內著名市場營銷策劃專家孫長勝建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