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力西:企業變革 觀念為先
從8個人的樂清縣求精開關廠到今天擁有70家下屬公司、20,000名員工、資產總額逾8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德力西無疑是民營企業大軍中的佼佼者。在短短的二十幾年里,德力西創造出經濟騰飛的奇跡,被譽為“德力西現象”。德力西的成功來自于領導者明確的目標,持續的創新和先進的理念。
胡成中進入電器行業并非偶然。德力西的前身是求精開關廠,1984年他創建開關廠的時候還只是供銷員,職業的敏感使他認識到做電器產品的商機。當初只是做單一的零件,但這樣并不能帶來更多的競爭優勢。開關廠逐步發展成電器生產商,產品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最終發展成今天以生產工業電氣為主,同時涉足高科技、礦產能源、綜合物流、交通運輸、環保工程、再生資源、PE投資等產業的龐大產業集團。德力西的創立、發展和壯大都向著一個明確的方向,發展的軌跡清晰可見。
企業不斷發展要依賴創新,使德力西脫穎而出的是可持續創新和戰略創新。綠色、低碳、環保的發展觀念使企業的發展更環保,更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方向。重視人才資源,打造企業品牌,與商業伙伴間互利合作方式是德力西的長期戰略。
長江商學院項兵(博客)院長在關于創新的演講中提到,“要真正產生顛覆性的創新,首先是視野與思維的超越。思維空間的拓展才可能產生大幅度的創新”。德力西的成功很好地印證了這句話。在創新和成績的背后,是先進的觀念和視野。 民營企業做大后的弊端被胡成中巧妙地克服了,他不任人唯親,建立了現代化的企業制度。他也摒棄了很多民營企業家的“發財觀念”,不把眼光只盯在短期利益上,而是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變“發財觀”為“發展觀”。胡成中把領導者的視野與思維融入到企業文化中,使觀念成為企業核心的競爭力。
《長江》:在您看來,運作至今,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最核心的魅力在哪里?公司有哪些內容上的創新和營銷運作上的改良?
胡成中:有人說,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一個悲哀的民族。同樣,一個沒有企業文化的企業也是沒有前途的企業。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企業變革,觀念為先。首先要有內在的精神動力,才能引領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戰略創新。我認為,文化特質決定了企業的地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德力西的發展,得益于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首先,用理念文化提升價值追求。2001年5月1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同志親臨德力西視察。他問我們“德力西”這個名稱有什么含義?我回答:“德,就是德報人類;力,就是力創未來;西,就是趕超西方。”胡錦濤同志高興地說:“很好,黨和國家需要一大批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我們把“德力西”詮釋為“德報人類,力創未來”,這理念和價值觀是在企業的發展歷程中不斷形成的。
圍繞著“德報人類,力創未來”,德力西形成一個企業理念價值體系。價值觀是“讓品質寫出德力西人的尊嚴”;人才觀是“海納百川,讓蛟龍騰飛;千舟競發,任群英爭先”;使命是“為顧客提供卓越的產品和增值服務”;愿景是“打造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卓越企業”。企業品牌、主題理念、價值追求等融為一種文化,塑造了“團結、求實、創新、發展”的企業精神,落實到企業戰略實施工作之中。
其次,以制度文化規范企業行為。民營企業,大多起源于家族企業,在創業初期,規模較小,全家人一條心,拼出一番天地。企業做大了,問題也暴露出來了。我主張把管理工作交給職業經理人,但并不意味著把“開國功臣”都趕出去。我認為,關鍵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我們強調 “制度第一,董事長第二”。德力西建立了人事管理制度、勞動合同制度、薪酬制度等多項制度。我們還總結了企業管理箴言:“你的權利是領導團隊科學制定規則,你的權力必須在規則中量化;你的權利是帶領團隊嚴格執行規則,你的權力不能凌駕規則之上。”強調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真正把制度作為企業行為準則,以制度文化形成“法治”而非“人治”的格局。
第三則是需要以情感文化營造親和氛圍。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得人心者得天下”。在現代企業里,強硬的、專制的、命令式的管理風格已經不是主流,我們利用企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以贏得員工的心。
最后,我們必須以品牌文化提高影響力。一是精心設計品牌形象,突出個性特征。二是以理念文化,為品牌注入豐富的思想內涵。我們把“德力西”詮釋為“德報人類,力創未來”,將這一企業理念融入企業品牌之中,為品牌注入了靈魂。三是以優質產品和一流的服務,營造品牌信譽。四是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提高社會美譽度。德力西熱心社會公益、慈善事業,近些年各種捐資達一億多元,社會上口碑很好。社會信譽提高了德力西的知名度和顧客對產品的忠誠度。五是通過參與重大活動,提高品牌影響力。德力西承接了應用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系統的電氣業務。這筆業務利潤微不足道,可要求很嚴,但大家認為這是為榮譽而戰,公司層層簽訂了責任狀,細上加細,嚴上加嚴,確保萬無一失。德力西助神五、神六、神七飛天,助嫦娥一號繞月,大大提升了德力西品牌的影響力。
《長江》:與競爭對手相比,您做的最不一樣的事有哪些?相比單純的產品創新、流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您認為公司創新價值在哪里?
胡成中:公司的創新價值在戰略創新。
產業戰略。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們進一步明確主攻方向,進行適當的戰略調整,就是在鞏固原有產業的同時,提升打造先進制造業、高科技產業和能源礦產三大核心產業。
人才戰略。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我們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培養人才、發展人才的措施,營造一種激勵創新、信任理解的寬松氛圍和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
研發戰略。新品研發一定要占有獨特模式。德力西科技中心已經被國家五部委認定為國家級技術中心,4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專利總數累計達301項,已共獲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
品牌戰略。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已成為品牌之間的競爭。德力西實施品牌戰略,以質量創牌,產品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獲得了中國質量管理領域的最高獎——全國質量管理獎。
競合戰略。老話說,商場如戰場。商業競爭的對手就是敵人,要把它打敗。但現在這種競爭模式正被一種新的理念所取代,這就是“競合”。企業之間既競爭又合作,競爭是大家搶一塊蛋糕,而合作是一起做大一塊蛋糕。集團下屬的70多家企業與供應商、營銷商,都是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特別是與世界電氣巨頭施耐德的合資合作,使企業發展得到了很大發展。當今是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沒有合作,就不能適應時代潮流。
{page_break}
《長江》:在企業產業化發展路徑上,有哪些經驗可供分享? 創新與企業成功的關系?
胡成中:德力西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創新。“低碳、環保、創新”是本屆上海世博最重要的理念。從世博籌備到展出,我們看到城市發展、科技發展、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參悟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徑。把世博理念落實到發展戰略上,德力西適時進行結構調整,提出在鞏固原有產業的同時,提升打造三大核心產業。
一是先進制造業。電氣也是德力西最熟悉的領域,一直是德力西的基礎產業,公司在國內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各方面資源支撐有力。我們運用先進管理模式和先進技術,大力發展綠色、節能產品,把溫州、上海、杭州三大電氣制造基地,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二是高科技產業。上海世博會園區是全球最大的LED示范區,室內照明80%采用了LED綠色光源,比普通白熾燈節電90%。LED已被世界公認為最新一代的節能標兵。德力西進軍光電高科技領域,正著手建設一流的LED產業研發、生產基地,目前設備已在安裝,很快就能投產。
三是能源礦產。德力西旗下已擁有多種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其中有超過5億噸的氣焦煤儲量,我們進軍煤化工產業,正在落實年產350萬噸的焦化項目,生產清潔能源。也在建設嘉興平湖、樂清柳市垃圾發電工程,變廢為寶,努力美化城市的人居環境。
《長江》:您將如何進行企業可持續發展?經營模式是否還將迎來更多的變化?
胡成中:我認為,只有實現這幾個轉變,企業才能持續發展。
首先,從發財觀念轉變為發展觀念。中國的大部分企業是在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當初企業主投資辦廠的主要目的是解決溫飽問題,發財致富。如果抱著發財觀念,那就會輕輕松松地守老攤頭,企業行為肯定以短期利益為導向,不愿冒較大風險進行長期的突破性創新,這樣企業就會停留在較低水平和較低層次上。企業要堅持長時間有效地創新,必須從發財觀念轉變為發展觀念,把辦企業作為事業,興企報國,才愿意辛辛苦苦地再創新業。只有提高思想境界、著眼于企業長遠的發展,才能堅持長期的資金投入和知識積累、經驗積累、能力積累、社會資源積累,實現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第二,變機會取勝為戰略制勝。民營企業創業初期,實際上是“機會取勝”的特殊的歷史時期,產品供不應求,只管埋頭生產,沒有什么戰略思考。隨著市場體制日益完善,競爭的日益激烈,戰略問題已經成為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現在的企業發展,要靠戰略取勝。
第三,變成本領先為技術領先。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人力成本低廉,企業一般都依靠靈活的市場機制和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低成本的粗放經營實現快速發展。多數企業是憑借其成本領先戰略,在市場競爭中尋求立足之地。由于缺乏技術這樣的深層次競爭資源,不可能獲得高利潤,只能位于世界制造生產鏈中的末端。技術優勢才是真正的優勢。隨著能源、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交通運輸費用、人力資源成本不斷上升,我們的成本優勢在逐漸削弱。我們要用戰略的眼光,切實轉變成本領先的觀念,通過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第四,需要變競爭為競合。“競合”就是企業之間既競爭又合作,做到互利雙贏。競爭是大家搶一塊蛋糕,而合作是一起做大一塊蛋糕。過度競爭,往往會兩敗俱傷。德力西下屬有多家協作企業,我們合作的原則是,誰跟我合作,誰的利益就比我多。凡是加盟德力西的半緊密層企業,都讓對方控股,打消了對方被吃掉的顧慮。與跨國企業實際上也可以合作共贏。我們與國際電氣巨頭施耐德戰略合作,雙方各占50%股份,成立德力西電氣公司。合資公司三年多運作的實踐證明,德力西與施耐德的“婚姻”是圓滿的,世界先進的管理經驗在德力西電氣公司得到充分運用,大幅度減少了企業的管理成本,利潤率增長超過一倍,上繳稅收躍居溫州市前列。合資之后的經濟實力、技術實力大大增強,成功地抵御了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前施耐德也是德力西的競爭對手,我們還打過官司,如今成了合作伴侶,從競爭變為競合,只有一字之變,收效卻是差之千里。
最后來講,變企業經營變為經營企業。企業經營的內涵在于經營產品,而經營企業包括經營團隊、資產、品牌,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產品經營、品牌經營與資本經營,這三者都很重要。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依賴堅實的基礎,即產品經營,基礎不扎實,一有風吹草動,企業就會發生危機。同時,產品經營必須與品牌經營結合在一起。只有當企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加速發展。資本經營則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但必須以產品經營為基礎,否則是沙漠上的大廈,一陣狂風就能吹倒。做好了產品經營和品牌經營,資本經營就能給企業帶來倍增效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