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恩格爾系數反彈 民眾富裕程度下降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初步測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6866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6%。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6%,環比上漲0.6%。漲幅創23個月以來新高。對于備受關注的通脹壓力問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副司長盛來運指出,盡管存在價格上行的壓力,如果后期通脹預期管理得當的話,那么完成全年的宏觀調控預期的目標仍然是有希望的,有可能的。他同時表示,房地產調控的作用正進一步顯現,不應過多關注房價變化,當前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向好的勢頭進一步鞏固。
GDP連續放緩 經濟向好勢頭鞏固
根據統計局數據,GDP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11.9%,二季度增長10.3%,三季度增長9.6%。對此,盛來運昨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評價稱,雖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在三季度繼續下滑,但是下滑的幅度是在收窄的,工業生產的增速也是這樣。
盡管多項指標顯示經濟增速回落明顯,但當前國民經濟總的判斷是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向好的勢頭進一步鞏固。
CPI創新高 食品居住貢獻90%
對于9月份CPI上漲,盛來運稱,新漲價的因素占到CPI同比漲幅的64%,其中食品價格的上漲和居住價格的上漲兩個因素貢獻了90%。他預測,盡管存在價格上行壓力,如果后期通脹預期管理得當的話,那么完成全年的宏觀調控預期的目標仍然說是有希望的,有可能的。
對于CPI數值低于人們感受的質疑,盛來運說:“我們通過大概10萬居民家庭樣本的生活消費支出的平均結構來確定權數,是客觀的,唯一的。”
房地產泡沫 不應過多關注房價
當被問到備受關注的中國土地和房地產市場泡沫化現象,盛來運回應稱,房地產的價格在9月確實環比上漲0.5%,但房地產調控不應過多關注房地產價格的變化,房地產調控是一個“組合拳”,也是一個“一攬子計劃”,不僅包括價格方面的控制,也包括投資性需求的控制,更包括加大房地產供給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他舉例稱,房地產投資性的需求得到了明顯的遏制。一些城市的銷售量下降主要是投機性的需求。{page_break}
昨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目前我國的恩格爾系數在40%左右(之前基本維持在37%左右)。恩格爾系數再度反彈,意味著食品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占比上漲,人們生活的富裕程度下降。
廣州的李女士一家四口,夫妻雙方都是白領,由于老公在外地上班,孩子中午在學校吃飯,平時只兩個或者3個人吃飯,去年下半年,婆婆每月買菜的錢還只需1000元左右,現在,婆婆說給1400元都不夠花了,普通的青菜,去年一兩元還能買得到,現在差不多都是3元以上了。伙食費在家庭月支出里的占比,一下子提高了四五個百分點。
“吃的越來越不及從前” 貧困家庭生活質量變差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表示,此次的CPI數據,對農民來說是好事,雖然不會馬上受益,但是未來肯定要受益的。對城市居民來說,并非好事,特別是對低收入階層,恩格爾系數的反彈,就意味著生活水平的下降。
家住廣州市赤崗聚德花苑解困房的許小姐是殘疾人,一家四口都是在家里吃。許小姐說:“即使很省,平均每天伙食的開銷是40~50元,每個月包括肉菜、油鹽醬醋、盒飯等伙食費用就超過1500多元。今年每個月吃方面的支出就比去年多了200多元,但吃的東西卻越來越不及前幾年了。物價節節攀升,工資上漲完全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生活質量都越來越差了。 ”
前三季度廣東CPI漲2.8%
城鎮居民收支增幅快于去年同期
記者昨天從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了解到,2010年前三季度,廣東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呈上升態勢,累計上漲2.8%,與去年同期的下降2.9%相比,落差達5.7個百分點。各月走勢總體上呈上升態勢。與全國情況相似,廣東前三季度CPI上升的主因也是食品和居住類消費推動。
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昨天同時公布了前三季度廣東城鎮居民收支,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廣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1.13元,增長10.4%,增幅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page_break}
9月農產品漲價農民受惠
但卻憂心成本壓力不敢太樂觀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昨天提到,9月份食品價格的上漲,特別是部分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對促進農民增收有一定的好處。記者采訪廣州本地農民了解到,近期農產品價格上升,農民確實從中受惠,但是他們同時仍然面臨著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強大壓力,“最近相對來說環境是好了點,可是我不敢預計能夠持續到什么時候。”
周小川:中國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風險將上升
記者從央行獲悉,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日在“宏觀審慎政策:亞洲視角高級研討會”上對中國當前通脹等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發表了看法,他指出,中國金融體系面臨艱巨系統風險,資產泡沫、通脹等風險將顯著上升。
對于當前中國的難題,周小川指出,當前,中國金融體系仍面臨著防范系統性風險的艱巨任務。他認為,國內信貸持續擴張動力仍然較強,跨境資本流動蘊含潛在風險,流動性過多、通貨膨脹、資產價格泡沫、周期性不良貸款增加等宏觀風險將會顯著上升,金融業資產質量和抗風險能力面臨嚴峻考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