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業遭遇用工荒 鞋企“留人”有三策
12月17日訊 缺工,缺工!2010年,“鞋企的一種心病。訂單增多,出口增加,鞋企卻因普遍缺工而叫苦不迭。“民工荒”這道魔咒再一次盯上了鞋企,幾乎所有的鞋企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還是招不滿工人,甚至連普通工、學徒工都招不到。“來多少,要多少”、“生手也要”幾乎成了每一家鞋企的口頭禪。日前,北大博士朱懷江表示,鞋企遭遇民工荒,這說明企業更應該懂得留人。企業該怎樣留人呢?朱懷江獻上了三種計策。
實行“水”式管理
鞋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用工多,對人的依賴性很大,所以具有一定的管理難度。管理松懈吧,生產效率低下,管理嚴了,員工一拍屁股走人。怎么辦?朱懷江認為,溫州吉爾達鞋業公司董事長余進華寫過一篇《鞋企過“冬”需持“治大國若烹小鮮”藝術》的文章,推崇“水”式管理,很值得思考。水處柔弱,柔能克剛;水處卑下,善于迂回;水善融通、滲透。實行“水”式管理,便是在一派柔弱之中,滴水穿石,解決了員工的后顧之憂。
“治大國若烹小鮮”。它的意思是說,管理一個大國就像煎小魚,不翻動,小魚則會煎糊;翻動太勤,反而會將小魚弄得破碎。余進華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是道家思想的統御藝術,運用到鞋企也會成為一種管理藝術。管理員工不能“剛硬”,要像水一樣有“柔性”,因為水有極大的可塑性,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盆中是杯盆之形。管理似水,要恰到好處,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才能不傷及員工的積極性和幸福感。
擇人任勢
吉爾達一直堅持用待遇留人、用環境留人、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機制留人。余進華曾經直白地表達了自己的管理哲學:“自己怎樣運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隊員能將籃球準確地投到籃框里。”朱懷江認為,余進華的管理融入了《孫子兵法》思想。兵圣孫子說:“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他充分利用了職業經理人的“天才”。
是一只猛虎就給你一個山頭守著,是一條蛟龍就給你一片海洋翻騰,是一匹駿馬就給你一片遼闊的草原奔騰。知自己所短,用他人之所長,善于充分調動所有資源為己所用,讓人才有用武之地。因此,管理者擇人任勢,善于把握情勢,駕馭情勢,“治眾如治寡”,這不僅能讓管理者的事業“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也能充分展示員工的才華,使員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實現“事業留人”的目的。
擇人任勢,并不是簡單地放手不管,而是把如同籃球交給商界最優秀的投球手,實現集團利益的最大化。
找到每個員工的優點
朱懷江對“民工荒”做過分析,他認為,目前中國并不缺少勞動力,“民工荒”最直接的原因是新一代民工就業觀念發生了變化。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新一代農民工數量目前已達9,000萬人,占外出農民工總量的60%(國家統計局調研數據),成為農民工的主體。然而,這部分農民工在就業選擇、工作條件、生活環境上也有更高的要求。新一代民工在追求勞動報酬的同時,更追求精神享受。如果工作得開心幸福,誰愿意離開原公司呢?{page_break}
現在的鞋企喜歡用最原始、最低級的管理手段如按時打卡、查考勤、統一制服、切斷網線、缺崗罰款來管理員工,然而,這些管理手段都是被動的,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也無法滿足新一代員工的精神需求。員工缺乏主觀能動性,即便是一天24個小時都上班,也會磨洋工的。
管理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處罰員工。事實上,每個員工都有優點,只要用心觀察,在“丑小鴨”身上也會找到閃光點。找到了員工的優點并將這些優點發揮到極致,就能充分地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激發出潛力,員工也會主動地、發自內心地熱愛企業、熱愛工作。
溫州某鞋企制度規定:每一個企業管理者都要找到直接下屬的3個典型優點,并加以利用。此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鞋企員工年流失率不足15%,根本不存在“民工荒”現象。
目前,中國低端勞動力市場出現了從傳統的“生存工資定價法則”轉向“保留工資約束下的市場議價法則”的結構性拐點變化。朱懷江斷言,當薪酬制度確定以后,環境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是最重要的,但是,實現這一切都需要以上策略和藝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