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將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
貨幣供給總量回歸常態是明年貨幣政策首要任務
記者24日從央行獲悉,差別存款準備金這一貨幣工具經過改良和優化,明年有望成為央行有針對性地調控貨幣信貸和管理流動性的利器。
日前,央行召開部分金融機構及人民銀行分支行主要負責同志會議。胡曉煉指出,下一階段,央行要按照中央關于加快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把貨幣信貸和流動性管理的總量調節與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結合起來,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配合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等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作用。
胡曉煉介紹,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是在原差別準備金基礎上的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其調整基于社會融資總量、銀行信貸投放與社會經濟主要發展目標的偏離程度及具體金融機構對整個偏離的影響,考慮金融機構的系統重要性和各機構的穩健狀況及執行國家信貸政策情況等,以更有針對性地回收過多流動性,引導金融機構信貸合理、適度、平穩投放,優化信貸結構,體現宏觀調控的要求。
同時,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也為金融機構提供主動按宏觀審慎政策要求,從提高資本水平和改善資產質量兩個方面增強風險防范能力的彈性機制,達到防范順周期系統性風險積累的作用。
此外,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貨幣政策定調為“穩健”后,央行在該次會議上首次詳細地介紹了穩健貨幣政策的具體內容。
胡曉煉指出,貨幣政策從適度寬松轉向穩健,是宏觀政策導向的一個重要變化。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極端動蕩狀態已經有所緩和,發達經濟體復蘇較為緩慢且仍然不夠穩定,總體上外需形勢有相應改善,我國經濟增長勢頭進一步鞏固,完全可以通過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一方面,貨幣政策回歸穩健有利于加強通脹預期管理,防范資產價格泡沫;另一方面,貨幣政策及時回歸穩健更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有助于銀行調整信貸結構;此外,穩健的貨幣政策還有利于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強資金規模和結構的調整等。
胡曉煉表示,穩健貨幣政策首先意味著要控制好貨幣總量。貨幣政策從適度寬松轉向穩健意味著以M2為主的貨幣供應總量增長應低于適度寬松時期,降至以往穩健貨幣政策階段的一般水平。“貨幣供給總量回歸常態是明年貨幣政策最主要的任務,只有回歸常態,才能實現中央提出的把好流動性總閘門的要求。”
其次,要保持貸款總量合理適度增長。銀行信貸增長要與實現社會經濟發展主要目標相吻合,特別要考慮經濟增長目標和通脹控制目標,從反危機特殊時期的非常態應對,轉向合理適度的增長。
再次,要繼續優化信貸結構,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嚴格控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服務于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局,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支持。第四,要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高度重視經濟較快發展中存在的流動性寬松、信貸投放較大等可能積累的順周期系統性風險隱患,加快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