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注冊制試點落地新股供給提速 買方密集籌謀打新策略
伴隨著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落地,買方機構正在捕捉更多的策略機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今年以來主板、創業板、科創板、精選層共有279只新股已經發行或確定發行時間表,較去年同期增長已超過一倍以上。
而圍繞注冊制改革帶來的新股供應機會以及新股上市初期的溢價效應,正在被不少買方機構所覬覦。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主流打新策略共有兩類,一是配置低波動底倉+打新策略,即持有一些低估值波動較小的標的作為底倉;二是底倉對沖+打新策略,即采用股指期貨,融券等方式對沖底倉風險,以保留打新的穩健收益為目的策略。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上述策略的有效性均建立在兩個假設條件上,一是新股能夠持續供應,二是新股溢價且不破發仍將成為普遍現象,因此投資者采取類似策略時應當對相應風險有所警惕。
打新潮涌
新股上市的溢價效應仍然被不少買方機構所覬覦。
例如8月24日上市的創業板注冊制新股,就迎來了首日的快速上漲。
交易數據顯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后的新股上市當天,18只新股全線呈現上漲態勢。其中N卡倍億開盤20分鐘后一度領漲,漲幅高達527.94%;彼時共有不少于6只創業板注冊制新股漲幅超過100%,而18只新股漲幅均超過40%。
在新股持續創造的高溢價面前,打新對買方機構來說成為了一件劃算且穩定的事。
“我們經過測算,假設新股的發行速度不出現比如IPO叫停等巨大政策變化,那么整體打新的收益率將保持在年化7%~10%之間。”華南一家私募機構投資經理指出,“也就是說在打新這件事兒上,實際上是有一個固定的收益在里面的。”
“由于新股數量不斷地增加,所以雖然打新中簽率比較低,但是整體上的打中新股的概率還是存在的,所以這也就造成了更多資金來投身打新策略的現象。”北京一家研究打新的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
由于打新需要一定比例的持倉市值作為底倉,因此在打新策略上采取一定的結構安排。
方法之一,是將部分低估值、低波動的藍籌股作為底倉,并且謀求打新的固定收益。
“一種方法是將倉位主要配置低估值低波動的藍籌股,這種股票雖然不會大漲,但是也不會大跌。作為打新的底倉配置是比較適合的。”上述投資經理表示。
“這種策略其實在2017年就有過一輪,當時劉士余執政時期新股的發行速度也比較快,所以當時打新策略也是非常有效的,當時那輪藍籌股上漲也和這個有關。”上述投資經理指出。
方法之二,是用股指期貨、融券、場外期權等工具和持有的底倉做對沖,只保留打新部分的收益。
“對于一些風險偏好更低的機構來說,會選擇用一些金融工具來對沖掉底倉的敞口,屬于純打新產品,但是風險收益相比低估值打新策略更低。”上述投資經理表示,“有一些產品也會和券商的PB部門合作,能夠拿到一些券源或者其他工具,更利于策略的實現。”
另據記者獲悉,也有部分私募機構愿意采用穩健成長+打新的組合。
“這一輪牛市中低估值策略有逐漸失效的成分,相反成長股更加受到市場認可。某種程度上,一些成長股,哪怕估值過高,他的穩健度也比一些周期股要強。所以目前也有機構采用了穩健成長,加打新的組合底倉,主要采用了一些成長行業的龍頭作為配置。”上述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
風險仍存
雖然機構的打新積極性較高,但打新策略仍然建立在兩個前提假設下。
第一個前提假設,是新股供給的持續穩定。在業內人士看來,只要市場行情不發生重大變化,不會觸發相關金融風險發生,新股市場在中長期保持活躍仍將是大概率事件。
“只要不發生突發狀況,新股的注冊制改革以及新股供應還是會在長時間保持持續的。這不僅關乎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融資,也關乎著國內經濟的結構化轉型,從傳統經濟邁向新經濟的關鍵一步。”上海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從頂層設計來看,新股的持續供給有著重要意義。”
伴隨著注冊制改革向更多存量市場板塊的復制,新股供應速度反而有望進一步加快。而監管部門似乎也釋放出了這一信號。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日前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及時總結評估科創板、創業板試點經驗,統籌研究制定其他板塊推行注冊制的方案,做好全市場注冊制改革的準備,分階段穩步實現注冊制改革目標。”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也表示,如果注冊制改革進一步向主板和中小板市場推進那么未來新股的供應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第二個前提假設,是新股的高溢價始終存在,且不會發生大規模破發。對于這一點,市場中卻存在著一定的分歧。
一方面,不少交易人士認為,由于新股流通盤較少,市場慣性等因素,炒新在短時間內仍然是難以改變的市場習慣。
“因為新股的流通市值比較小,所以很容易就被炒上去。可以說炒作新股已經成為了A股市場的一個多年以來的慣性,不是特別容易扭轉的。”北京一家私募機構交易員表示,“所以這也是打新策略收益的來源所在。”
但另一方面,亦有分析人士表示新股溢價的怪現象在新股數量的持續增加下,早晚要被打破。
這種預期也并不奇怪。事實上,近來已有破發案例不斷出現,例如日前凱賽生物上市四天便破發的確刷新了近年來新股市場的紀錄,此外精選層市場改革后多只新股也迎來集體破發。
“新股的高溢價狀態是一種反常,不會永遠持續,隨著新股供給量的逐漸增加,市場逐漸回歸理性,資金進一步抱團優秀的公司,并不是所有新股都有希望得到溢價追捧的。”上述分析師表示,“即便不是現在,最終也會被打破。一個不唯新股、有破發的市場才是正常的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