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全國兩會劍指“用工荒”破解之道
每年參加全國“新浪微博上一一晾曬,引起眾多“粉絲”的圍觀和評論。
“用工荒”荒在哪里
“盡管‘劉易斯拐點’是否到來尚無定論,但‘用工荒’的普遍存在卻是客觀現實,并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的發展。”談到‘用工荒’的話題,周曉光顯得有些激動,“僅浙江省金華市而言,去年底的調查數據顯示,用工缺口就達20萬人。‘用工荒’已成為各級政府和廣大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對于導致“民工荒”的主要原因,周曉光歸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新增農民工數量在減少。有關專家分析,我國現有的農民工后備力量每年比此前高峰時減少600多萬人,2008、2009、2010年三年大約減少了2000萬人。加之近年來,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有了較大發展,用工量大增,工資與沿海地區差距不斷縮小,使得大量農民工選擇就近打工。
其次,不少企業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經濟效益下滑,企業提高工人待遇的幅度和能力有限。加之東部地區生活成本較高,房價高企,很多農民工多方權衡,不愿再外出打工。
再次,逐步成為打工“主力軍”的“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觀念已發生很大轉變。與前輩們“求生存”的訴求和驅動力不同,他們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感受,更加重視個人的人生規劃和職業發展。而當前的現實與他們的理想相差甚遠,這些也都成了員工穩定度低、流動性大的原因。
此外,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如社保異地轉移,養老金地區差異,醫療保障,子女教育、入學,“留守兒童”現象等種種矛盾和問題,都是“用工荒”現象的綜合成因。
周曉光的上述觀點得到了許多“粉絲”的認同。同“織圍脖”的義烏企業家樓仲平這樣評論:制造業之痛,希望全國人大代表周董能反映呼聲,讓更多上層領導了解基層,了解企業。
如何破解“用工荒”
盡管如此,但在周曉光看來,“用工荒”并非無招破解。
“‘用工荒’現象既是產業轉移帶來的正常現象,也是產業升級轉型的前奏,只要政府和企業對此都給予足夠重視,完全可以破解這一難題。”周曉光說,義烏市在這方面就作出了很多有益探索。早在多年前,義烏市就通過鋪設面向全國30多個地區的勞動力引進渠道、有效盤活各地勞動力資源;通過工會維權等有效方式,切實保護外來務工者合法權益,大力改善和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生活環境和福利待遇;實現了“民工荒里我不慌”的狀態。
對于“用工荒”的破解之道,周曉光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和全社會要切實改善農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要改革現行戶籍制度,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讓符合一定條件的農民工在城市落實戶口,享受同等市民待遇;要把農民工的住房問題列入城市廉租房、公租房的統籌體系;把農民工子女就學納入城市教育體系;解決醫療、養老保險等實際問題,實施社保資金可跨省隨人轉移等,切實解決農民工的后顧之憂,增強他們的安全感、歸屬感、認同感。
其次,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統籌規劃,加強對各地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的采集、編輯和整理,加強地區間勞動力資源的調配和整合,努力為企業、為農民工提供更加專業權威,更加系統準確,更加主動周到的服務。
再次,企業要在政府引導下加快轉型升級,為提高用工待遇騰出空間;要真正把員工看做企業最大的財富,逐步提高、改善福利待遇,為員工辦好養老、醫療等各種社會保障,保障員工能享受帶薪年假,節假日休假以及加班補貼等;要系統組織員工職業培訓,幫助員工制定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要弘揚、培育以創新、和諧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注重留人留心、以情留人、以事業和發展留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