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漲價拿“牛皮”說事 網友稱“可笑至極”
大牌包調價
都怪“牛皮”惹的事
菲菲最近新入手兩只愛馬仕包包。兩只包一只購于年前,一只購于年后,但是價格卻發(fā)生了變化,她說:“就年后一點時間,愛馬仕包說提價就提價,一下子上漲了15%。這樣算起來,一只8萬元的Birkin(柏金包,愛馬仕經典款之一),一漲價后就賣到了9.2萬元。”
但愛馬仕集團的首席執(zhí)行官托馬斯最近一次放話:“由于原材料上漲,愛馬仕全年的銷售額一半來自皮革制品,接下來愛馬仕將逐步漲價,但近階段盡量保持不漲價,如果漲價,那么幅度也是溫和的。”
與“溫和調價”步調相一致的是,愛馬仕的營銷策略仍在不停歇地展開“攻勢”,烘托出更好的熱銷氣氛。據(jù)悉,愛馬仕進一步吊足買家胃口,更有坊間甚傳“你有錢也未必能買到貨”。不知情的買家跑到專柜說,“我要訂一只愛馬仕的KELLY(凱麗包,愛馬仕經典款之一)”,換來的可能是人家未必會理你。而在這當中,頭次的消費額度、買家的氣質是否和品牌符合都成了“購物條件”。
在采訪中,多數(shù)顧客認為,對于一只標價從四五萬元,至幾十萬元、上百萬元不等的愛馬仕產品來說,原材料的漲價簡直就是成本里的“小小皮毛”,應該不會影響到該品牌的利潤。“一漲價開口就是按15%(漲),實在難逃拿漲價說事的嫌疑。”
記者特此詢問了在杭州的另外幾個一線品牌的包包。在TOD’S的店里,同樣款式的牛皮包包,一只標價6700元,而另一只卻賣到了7000元。
款式一樣,為什么只因為顏色不同,就會出現(xiàn)差價?對此,店員坦言,“因為同款包生產時間不同,原材料的進價問題,所以導致價格上有差異。其中也可能受了最近牛皮漲價的影響,價格發(fā)生了調整。”
{page_break}
漲價變成促銷手段
近期,網友紛紛在微博上評論愛馬仕因為牛皮漲價對包包調價的問題。九成網友表示:“可笑至極的漲價原因,那么高的價格,牛皮的成本都達不到千分之一,居然拿牛皮漲價當噱頭。”還有一成網友表示理解,“奢侈品在廣告宣傳上投入的成本是巨大的,這是無形的,所以消費者不能只拿物品的成本來分析漲價原因。”
對于漲價的原因,杭州市民林小姐表示,最近經常收到不少品牌的電話,比如電器類、樂器類。“來電說的內容多數(shù)關于‘最近產品馬上會漲價,您之前預訂的產品最好盡快來購買’。”林小姐說,等到自己跑到柜臺一看,才發(fā)現(xiàn)其實調價的只是個別款。
對于從去年7月份出現(xiàn)“兩萬元一只的香奈兒包包漲價25%—40%”事件后,很多迷戀奢侈品的消費者購買任何一只包包后的心理就變成:“又漲價了呀,我賺了多少?”與此同時,很多奢侈品消費者卻表示另一種“擔憂”,根本不愁漲價,最愁的是“有錢買不到貨”。
原來,趁著大家都在漲價的節(jié)骨眼,不少商家抓住了這一勢頭,以漲價的名義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而這股漲價潮之后,演變成了“瘋搶后,哪里都斷貨”的局面。
在原材料普遍漲價的情況下,牛皮也沒逃過這一劫。
記者了解到,十年來,牛皮在持續(xù)的漲價潮中并未停下腳步,今年還創(chuàng)下了新高。法國奢侈品公司愛馬仕集團的首席執(zhí)行官托馬斯公布: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愛馬仕將逐步漲價。
此消息一經流出,在微薄上就被紛紛轉載。有人在評論里攻擊:“一只包可以買好幾頭牛了,一頭牛可以做幾只包?即便是牛皮漲價,愛馬仕包動則十幾萬元一只,影響應該也不大,是不是故意拿漲價在炒作?”
“這樣下去,連千元級的LV,都快算不上奢侈品了。”網友Cindy說,這一年DIOR、CHANEL等一線品牌頻頻漲價。這讓處在漲價洪流中的奢侈品迷們,不知如何是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