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貿易經受強震"大考" 專家稱今年可能轉為順差
日本發生的強震、海嘯以及核電站泄漏事故,不僅對原已步入復蘇通道的日本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也對中日貿易發展產生巨大沖擊。作為日本的近鄰和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與日本之間的貿易關系,在全球貿易中都占有重要份額。日本貿易振興機構近日表示,將力促日中貿易早日走出自然災害和惡性事故影響。
中日貿易可能轉為順差
海關統計顯示,去年,我國與日本雙邊貿易總值為2977.7億美元,從全年的數據看,中日彼此是對方最大的進口來源地,中國為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日本也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今年一季度,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807.8億美元,增長27.1%。不過,海關相關人士表示,地震對中日貿易的影響逐漸顯現。中國對日貿易長期存在巨額逆差,自2002年至今,中日貿易逆差總額已逾2000億美元。去年中國對日本出口1210.6億美元,從日本進口1767.1億美元,對日貿易逆差為556.5億美元。專家分析,隨著來自日本的食品、零部件等進口減少,今年中國對日貿易可能由逆差轉為順差。
我國3月份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在主要貿易伙伴中,惟獨中日進出口同比增速較前兩個月有所放緩。專家預測,未來中日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速放緩狀態預計將持續3—4個月的時間,不過,放緩幅度不會太大。
商務部研究院中貿研究部副研究員張莉說,日本大地震和核泄漏事故后續影響不可忽視。一方面,震后日本相關產業庫存有限,無法保證產品按時按量出口;另一方面,中國國內企業為防止產品供應鏈中斷,不排除避開進口“日本制造”尋找其他相對穩定進口來源的可能。不過,因為有長期訂單的穩定特性作保,所以受影響的以短單為主,因而中日貿易增速放緩幅度不會太大。
庫存能夠保證正常運營
日前在中國商務部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由于東北部受災地區GDP規模占日本經濟規模總量8%左右,而且集中了一些電子、汽車、石化等在中日貿易量中占有相當規模的產品,這在短期內會對中日貿易形成一定影響。
姚堅稱,集成電路、鋼材、汽車零部件和汽車等中國從日本進口前幾位的產品,占整個中國從日本進口的22%,同這些產品相關的中日經貿活動會受到一定影響。中國有大量日資加工貿易企業,特別是在天津、遼寧、山東等地區,強震將影響這些企業進口日本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他表示,上述進口商品在中國國內有相當庫存,目前還能夠保證生產的正常運營。在華日資企業也會在國內找一些替代的生產廠家來補充生產。但中日貿易恢復正常主要還是依賴日本經濟的迅速恢復,因為產業鏈主要源頭在日本。希望日本的經濟能夠迅速恢復,使兩國貿易盡快恢復常態。
進口產品有相應替代品
雖然從數據來看,日本是中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但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由于進口主要是由中國的內需所決定的,并且很多進口產品可以找到相應的替代,因此,這次災難對中國的進口影響有限。
商務部研究院亞非研究部主任徐長文表示,此次受災主要是日本的東北地區,當地是汽車、電子零部件和一些建材企業的生產基地,中國進口上述產品可能會有所影響。但另一方面,這些產品的許多生產企業已經遷移到中國或其他地區,所以不會對中國相關產業產生太大影響。
此外,從我國進口日本商品產地看,進口主要來源地不是受災區,而是關東、中部以及關西等經濟中心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