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圖)
“關心員工,就等于關心自己”
眼前的陳建華,皮膚較黑,敦厚樸實。記者很難將他與一個企業規模達312億元的中國化纖巨子聯系起來。
作為一個用十多年時間白手起家的農家子弟,陳建華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什么時代做什么事。”他希望將恒力集團打造成為一個綠色、生態、和諧以及受人尊敬的紡織企業。
陳建華認為,雖然他是企業的掌舵人,但他“一個人再狠,晚上不睡覺,也做不了多少事情,也創造不了那么多財富”。
“我吃的是家常便飯,大多還都是工作餐,睡的不過是一張床,甚至連玩的時間都沒有。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幫助我身邊的每一個人,回報社會。”35000名員工的成長,是他最大的快樂。
在陳建華看來:“關心員工,就等于關心自己。”
樸素溫暖的話,源自一顆寬厚仁愛的心。
金錢是沒有品質的,但財富有。在不同的人手里,財富會顯現出迥異的品質,簡單,純樸,回歸田園,是陳建華現在最理想的生活。那樣的幸福,不需要太多的金錢,只需要一顆寧靜的心靈。
“我們的老板人很好,年輕有為,希望將來也能像他一樣。”在江蘇恒力集團吳江化纖織造廠有限公司景色優美的廠區采訪時,一恒力員工告訴記者。
陳建華稱,他現在所做的很多事都跟自己的經歷有關,因為“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
1971年出生的陳建華小時候家里很窮,每次讀書的錢都是東拼西湊來的。13歲,他輟學成了一名泥瓦匠。一個意外的事故,陳建華摔了一跤,不能再攀高的他開始把目光轉向家鄉盛澤鎮當地很多紡織廠的廢亂絲。從此,與“絲”結下一輩子的緣。
這段艱苦的經歷,成為陳建華人生最大的“財富”,也培養了他寬厚仁愛、關愛員工和回報社會的品德。
“ 管理 , 說到底就是向員工借力 ”
“關愛員工,讓每一員工跟企業共同發展,員工就會加倍愛企業。”在陳建華看來,“管理,說到底就是向員工借力。”
1997年9月,恒力集團率先在江蘇民營企業中成立了黨組織。2005年,經民主選舉成立了恒力集團工會聯合委員會。
“我尊重員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總想著為員工多做點事,員工也把集團當成了自己的家。”在恒力,這個西方管理理論中重要的“人本管理”被演繹成了陳建華的“親情管理”。
恒力集團的員工,5%為蘇州本地員工,40%來自江蘇蘇北,55%來自全國各地,集團充分尊重各地的風俗習慣和地域文化差異,注重人文關懷,創建了恒力特色的“親情管理”。
這種“親情管理”主要“抓兩手”。一手抓員工的物質生活保障,善待員工。恒力集團的員工嚴格堅持每天八小時工作制,沒有加班,平均月收入在2800元左右,從不拖欠工資,員工的工資福利待遇逐年提高。“每月15日是企業發薪日,嚴格執行。”陳建華強調。
“職工宿舍四人一間,每天象征性交一元錢,員工工作幾年后就可入住,雙職工還有夫妻房。”據恒力集團工會副主席樂軍介紹,企業現已建有37幢舒適寬敞配備空調的員工公寓,并配建優美的公園、健身房、塑膠籃球場和羽毛球場等設施。
一手抓員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陳建華一直認為:“企業不但要有機器聲,更要有讀書聲、笑聲。”在他的關心下,企業報刊和網站辦得有聲有色,建立集團俱樂部、文學社,配備專業人員。每年中秋、春節組織大型文藝晚會,平時經常性開展乒乓球賽、籃球賽、卡拉OK比賽、舞會等形式多樣的員工業余活動。
高素質員工促進了和諧。近幾年,擁有35000名員工的恒力沒發生過一例刑事案件。{page_break}
“ 要有好的產品,就得有好的員工 ”
陳建華認為:“要想在市場上站穩腳,就得有好的企業;要有好的企業,就得有好的產品;要有好的產品,就得有好的員工。”
他介紹,集團的員工大都是20歲~25歲的年輕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他們創造了財富,也理應得到相應的回報。“對員工,公司首先看重人品,即誠實和對公司的忠誠。同時根據個人的學歷情況及專長為員工安排工作崗位,唯才是用。重能力,重業績,根據員工實際工作能力來決定一名員工的薪酬和晉升。”
恒力集團現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000多人,其中引進德國、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外籍工程師有46名。
集團每三年評選一次企業勞動模范,每次十名。2004年到企業看倉庫的宋培良,是吳江本地人,今年“五一”被評為企業勞動模范,“獎勵了1萬多元錢的東西”。
1983年大學畢業后,肖明在湖南的化纖企業干了20多年,2006年來到恒力。現在愛人也在恒力工作,“住在恒力之家,三室一廳,免費住,就在廠區附近”。“找不到幾家比恒力綜合環境更好的企業。”肖明說,“這里上升空間比較大,有競爭優勢,要不為什么會吸引那么多境外專家?”
周文龍是安徽淮南人,2006年大學畢業來到恒力。他說,剛開始兩人住一間宿舍,現在一個人住一室一廳。每月工資4500元,還有高溫補貼,“從來沒有降過工資,去年大規模還漲過一次,今年也漲了10%”。
“老板為人特別親和。”陳建華的一件小事,給周文龍留下了深刻印象:去年夏天在集團行政樓前,一個普通員工的小孩在路上走,大人離得較遠,“老總專門從遠處跑過來,提醒員工別讓孩子摔倒了”。
技校畢業的王沖宇現在是企業安全員,他告訴記者,公司每年都會出錢培訓,每年也會請老師過來,集中培訓班組長,現在自己每月工資有4000多元。
一次,員工朱永祥在安裝現場不幸從2樓摔下,頭部著地,生命垂危,送到盛澤醫院時已瞳孔擴大,醫院表示沒法搶救了。陳建華接到匯報,取消了南京的會議,馬上通知人速將朱永祥轉送蘇州一院,隨后他也駕車趕赴蘇州。
醫生表示希望極小,但陳建華還是懇求道:“即使有1%的希望也要盡100%的努力,要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由于爭取到寶貴的搶救時間,手術成功了。幾乎一夜沒合眼的陳建華,這才稍稍松了口氣。身體恢復后的朱永祥激動地表示:“恒力是我再生父母!”
內心深處散發著泥土的芬芳
坐擁億萬資產的陳建華,最大的快樂卻是“回家吃父母炒的青菜,再在河里釣釣魚”。
這個從江南田埂上走來的企業家,內心深處依然散發著泥土的芬芳。這也讓他從創業伊始,就非常強調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共進。陳建華說:“在打造化纖王國的同時,還要給后代留下一個青山綠水的家園,這是一個企業家的責任。”
自創辦企業以來,恒力總計投入1.8億元發展循環經濟,企業內綠化率為27%;全面實施中水回用工程,實現了企業污水零排放;興建“沼氣回用”項目,把廢水處理廠厭氧處理部分產生的沼氣回收,并作為清潔能源供使用。目前,集團食堂已經全面啟用沼氣提供燃燒能源。繼2008年被江蘇省評為“環境友好企業”后,2009年恒力又被評為“中國化纖行業環境友好先進企業”。
“我的創業初衷,也是為了改善個人生活條件。但現在,我個人擁有的財富已不重要,回饋社會,讓更多的人富起來,讓大家開心,這才是我和我團隊的最大目標。”陳建華如是說。
為切實化解創業者、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恒力集團所屬的吳江市蘇南農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推出了青年創業貸款、中小企業聯保貸款等新的貸款品種。
17年來,陳建華每年為鎮敬老院、五保戶及60歲以上的老人捐資;出資500萬元修橋鋪路,為鎮上建造兩座大橋;每年出資上百萬元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還專門成立恒力教育基金會,在吉林省建成兩座恒力光彩希望小學,在南京師范大學、盛澤中學等學校設立獎學金;向汶川災區捐款220萬元,以個人名義認養50名孤兒;向臺灣風災災區、玉樹地震災區各捐善款500萬元。
據統計,恒力自成立至今用于社會慈善事業的支出,共計2億多元。
鏈接
恒力集團始建于1994年5月,現有員工35000多人。集團名列中國500強企業275位、中國百強民營企業28位,是江蘇省百強企業、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全國民營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陳建華先后獲得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范、蘇州市勞動模范、江蘇省“關愛員工”企業家、蘇州市十佳民營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