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市場變幻莫測 歐洲企業苦于應對
從經濟復蘇乏力到主權債務危機,當前歐洲企業的煩心事還真是不少。這還不夠,匯率問題也跟著添亂。受美元和歐元貶值影響,不論是礦業巨頭,還是瑞士鐘表制造商,眼看企業利潤受到侵蝕,誰的日子都不好過。無奈之下,部分企業已開始重新思索,運營基地到底該安在何處。
外匯問題的確不可小覷,但企業的應對方式各有不同。以礦業公司力拓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RIO.AU, RIO)、Xstrata (XTA.LN)和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為例,由于澳元等貨幣大幅升值,匯兌因素對三家公司上半年利潤的沖擊總計達到21億美元,相當于總利潤的16%。不過這幾家公司均未就外匯敞口采取對沖措施,因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往往可以抵消礦業生產基地所在國貨幣升值所造成的負面沖擊。此外,這些公司也擔心無法把握對沖的分寸,因為即使對沖得當也不見得會有多少益處,而一旦失誤,又有后果需要承擔。
其他行業面臨的問題則更加迫在眉睫。譬如,瑞士跨國公司的收入大部分是以美元或歐元來計,但生產成本卻以瑞士法郎來計。由于瑞士法郎今年強勁上漲,鐘表制造商斯沃琪(Swatch, SWGAY, UHR.VX)就在擔心,要想實現70億瑞士法郎的收入目標,恐怕先得應對匯兌因素所造成的10億瑞士法郎(合12.6億美元)沖擊。食品巨頭雀巢公司(Nestle SA)則預計,以業務所在國貨幣來計,上半年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5.2%,但如果兌換成瑞士法郎,利潤反而會下降8.5%。
要想找到合適的策略來應對單純的匯率波動并非易事。企業固然可以通過衍生品來對沖未來的匯率波動,確保利潤不受匯兌因素侵蝕,但對沖規模著實不易把握,特別是在經濟形勢縹緲不定之際,企業很難對自身盈利水平作出準確的預測。更何況,由于相關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在利潤報表中反映出用于對沖的衍生品市值的變動,企業利潤水平的波動反而會加劇。
企業財務人員越來越傾向于通過外匯期權來對沖匯率波動。據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數據顯示,截至4月份的六個月,非金融類公司的外匯期權交易額約占倫敦日均外匯交易額的22%,之前的六個月則為11%。不過,通過外匯期權對沖就難免要向銀行支付昂貴的前端傭金。
而且,要想減小匯兌風險,企業最好還是作長期打算。Lonza Group (LONN.VX)及Clariant (CLN.VX, CLZNY)等瑞士化工企業已在考慮將生產基地遷往國外,以便收入和成本不致因為匯兌因素出現太大偏差。歐洲航空防務航天公司(EADS, EAD.FR, EADSY)也表示,將在美國尋求收購機會,以期緩解以歐元計算生產成本但以美元計算銷售收入的難題。鑒于外匯市場越來越變幻莫測,部分歐洲企業已開始采取行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