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來PMI首現回升 新出口訂單跌破景氣線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和匯豐均發布了我國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兩個版本的數值顯示我國經濟增長態勢優于7月。
官方版數據顯示,我國8月PMI為50.9,較7月環比回升0.2個百分點,回升幅度雖不大,但卻是4個月來首次出現向上態勢。CFLP特約研究員張立群稱,PMI指數微升表明經濟回調態勢逐步趨穩。
而在7月創出新低后,匯豐發布的我國8月制造業PMI終值本月也回升至49.9,距50的榮枯線僅一步之遙。
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8月制造業PMI終值較初值微升,接近榮枯分水嶺,而產出和就業指數則反彈至50上方,為3個月來首次。這些數據表明,未來幾個月中國經濟增長僅有所放緩,不會硬著陸。
值得注意的是,有專家分析指出,盡管PMI有所回升,但經濟增長中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尤其是需求的趨勢性回落值得重視。
“硬著陸”風險暫解除
從PMI各分項指數來看,8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采購量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下降,降幅多在1個百分點以內,新出口訂單指數降幅較大,超過2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同上月持平;其余各項指數有所上升,其中積壓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升幅稍大,超過1個百分點。
CFLP官方報告評論說,從最近兩月PMI指數走勢來看,前月降幅明顯收窄,本月止跌回升,反映出經濟發展經歷上半年調整之后,不穩定性因素已明顯下降,總體態勢正在向穩定方向發展。
美銀美林經濟學家陸挺稱,此次公布的PMI雖算不上驚喜,但對市場應該是個利好。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告訴記者,在出口訂單下降的同時,整個新訂單穩定,顯示內需依然不錯。有經濟學界人士更評論說,今年中國經濟保持9%以上的增長速度問題不大。
出口需求恐現趨勢性回落
雖然PMI顯示總體向好,但8月世界經濟波動對我國的傳導作用仍不可小覷,最顯著的表現便是新出口訂單指數出現明顯下降,8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僅48.3,比上月下降2.1個百分點,并跌至榮枯線下方。
國家統計局網站刊登的新聞稿中提到,出口訂單指數降至臨界點以下,表明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發達國家債務危機及外需不振等影響,制造業企業國外訂單量減少,出口面臨挑戰。
美國芝加哥PMI在8月下降2.3至56.6,連續兩個月下滑;歐元區制造業PMI初值在8月繼續放緩至49.7,2009年9月來首度跌破擴張區間。北京領先國際金融報告稱,2008年以來,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仍處在向下共振的狀態。
歐美民眾“捂緊錢袋”,對我國出口企業影響顯著。浙江寧波一家日用品生產型出口企業最近就遭到了美國客戶退單的情況。
該公司業務主管小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們前一陣子接到約8萬美元的訂單,其中3萬美元已出貨,但由于美國客戶采購款并未獲得銀行貸款,加上存貨銷量不佳,對方已無力支付這筆款項;剩余未出貨的5萬美元貨款只能退單,其他3萬美元已出貨的未收款項也只能加緊追討了。
另一方面,有專家分析稱,除歐美國家外需不振,人民幣連續創紀錄地升值,也將削弱我國商品的價格競爭優勢,可能使歐美國家的訂單轉移到其他價格更低的地區。
從PMI行業綜合指數來看,在20個行業中,低于50的行業家數有所擴大,其中大多同國際市場聯系密切,或是原材料進口較多,或是產成品出口較多。
不過,交銀國際宏觀分析師李苗獻認為,全年來看,雖然未來歐美經濟形勢存在惡化可能,但鑒于我國出口的產品多為必需品性質,因此如果外圍經濟不出現2008年那樣的嚴重衰退,則中國出口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市場不應過度悲觀。
輸入型通脹仍有隱憂
世界經濟波動對中國的另一重大影響是輸入型通脹可能會惡化在美元不景氣的情況下,石油等大宗原材料價格或趁勢掀起一波漲勢。
官方PMI購進價格指數自今年3月以來持續回落,7月回落幅度明顯縮小,只有0.4個百分點,8月又回升0.9個百分點,達到57.2。
購進價格指數反彈,主要受原材料與能源類購進價格明顯上升帶動。8月原材料與能源類購進價格指數重回60以上高點,達到61.9,較7月上升4.3個百分點。
CFLP報告提示說,聯系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再現波動,各國寬松貨幣政策傾向于延續,特別是美國有可能再度出手,啟動QE3,我國要鞏固控通脹成果,警惕大宗商品價格反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