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7點并不安穩 大盤股決定突破方向
本周滬深股市繼續低位震蕩,上證綜指盤中逼近近期低點,而深成指則創出一年來新低。從目前來看,A股市場震蕩筑底行情還未結束,指數上下空間均較為有限。
首先,雖然短線大盤繼續維持弱勢,但“軟著陸”跡象顯現。例如周初雖然隨海外市場暴跌而繼續探底,但兩地股指的跌幅要明顯小于海外市場。這一現象在今年9月6日前后也曾經出現過。其次,本周初出現的跳空缺口在數日內被迅速回補,這是自8月中旬以來的第三次缺口回補,這些都顯示在2500點以下市場抗跌能力增強。最后,市場交投極度萎縮,籌碼鎖定性增強,加上市場估值偏低,估值安全邊際顯現,因此未來繼續向下空間有限。
當然,短線大盤“咸魚翻身”、扭轉頹勢的可能性同樣不大。海外市場動蕩,歐債危機持續不斷,從國內看,宏觀經濟“軟著陸”持續、通脹回落一再推遲,貨幣政策難以明顯放松,股市盈利效應匱乏,增量資金難覓蹤影,這些都制約短線行情的走強。同時,從盤口看,市場預期謹慎,觀望氣氛濃重,參與意識淡漠,一旦沖高離場沖動不小。因此,綜合而言,后市大盤仍以震蕩筑底為主,耐心等待黎明曙光。
下周趨勢 看平
中線趨勢 看平
下周區間 2440-2520點
下周熱點 ST板塊及小盤題材股
下周焦點 2437點支撐力度
階段性低點正在形成
本周大盤探底回升,周二破位下行,留下2487-2477向下跳空缺口,不過在周四上行中迅速回補,本周的周陽十字星是在持續調整后出現的,預示多頭開始醞釀反擊。本周持續的地量預示著空頭能量釋放至末期,只是缺乏振奮市場信心、誘發強勁反彈的催化劑。總的來看,估值底、政策底已基本成立,目前只待市場底的到來,階段性低點正在形成,短期還是震蕩為主,下跌空間已不大,真正的反彈還需導火索。
目前A股市場把歐債問題放大化了,并出現“跟跌不跟漲”弱勢風格,其實歐債問題對中國影響并不十分可怕。從出口角度來看,歐元區占中國出口市場比重大約在14%-16%之間,其中意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占歐洲整體比重在16%左右,也就是說此四國占中國整體出口比重在2%左右,最壞影響也不是十分大。從資本角度來看,歐元相對于美元貶值,導致歐洲資產貶值,而解決歐債問題關鍵在于發債券與賣資產,而這正是中國獲得優質資產和技術的好機會。
短期來看,歐元區的債務鏈把歐盟各國利益捆在一起,所有歐元區國家都不會主動選擇放棄,德法更是如此。穆迪調降了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13.04,0.04,0.31%)評級,但資本市場并沒有逢利空下跌,而三國電話會議后德法力挺希臘以及歐洲債券可能推出的消息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場的擔憂情緒。當然只要歐債問題未從根本上解決,仍將反復擾動市場。辯證地看,金融市場的動蕩正是對預期風險釋放的表現,當眼中只有風險時,那意味著危機之后或許就是轉機。歐美經濟暗淡的前景也緩解了外部通脹壓力,有利于國內市場大環境的改善。目前并非08年那樣的全面危機,中國經濟對外需依賴已大為減小,未來因為歐美經濟的二次探底而導致中國經濟大幅度放緩的可能性較低,所以不應過分放大外圍市場對于A股影響。
技術面,“先見地量,后見地價”,9月以來滬市大多數交易日成交額不足600億元,9月6日501億和9月16日495億成交量創了14個月新低,逼近2319點底部的448億成交量,表明大盤繼續調整空間有限。而市場悲觀情緒已成主流,9月初當周參與交易的A股賬戶數占全部A股賬戶數的比例為6%,根據經驗當賬戶活躍度達到或者低于6%時,市場往往會形成階段性底部。雖然之前滬指形成了2636、2616高點為雙頭,頸線位2507點的M頭,量度跌幅在2378點附近,但大盤真正的轉折往往是形態上最難看的時候出現的。從空間上看,根據對數坐標的K線圖,滬指歷史上三個著名的低點即95-998-1664的連線構成最原始的上升趨勢線,目前該趨勢線在2500點附近;而 998-1664點原始上升趨勢線將具有極強支撐作用,目前該趨勢線在2260點附近將構成下檔最強支撐。從波浪理論來看,3067高點開始5-3-5的調整浪,2610低點至2825高點為ABC的3子浪形式為特征的反彈浪,之后展開了5浪下跌, 2636高點展開的第5浪調整正在步入尾聲,之后有望展開X浪反彈。總體上看,市場底的特征開始呈現。
行情在恐懼中誕生,在猶豫中上漲,在歡樂中死亡。2826高點以來的溫水煮青蛙的行情結束了,接下去應該是青蛙亂蹦亂跳的時間。從投資角度來看,未來外需下降或將推動國內政策向刺激內需方向的轉型,西部開發概念、新興產業、消費民生等領域會迎來發展契機,可自下而上選擇優質的投資品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