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80” :我的工作我做主
先看這樣一組對比,青年工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企業的管理者如何看待青年工的。
青年工人眼中的自己
我想到別的地方去看看,我喜歡流浪式打工,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在外邊創出一點名堂,有自己的舞臺,把父母接過來(22歲的云南籍男工)。
不要以為九零后就會打扮,或者是玩,他們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上進心。我就是這樣的(20歲的四川籍女工)。
做好一個“老大”,最重要的是要和她們溝通,了解她們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能讓她們心情壓抑地工作(21歲的90后女拉長)。
上班8個小時像坐牢一樣熬過去,我還希望加班呀?不加班,但要提高效率,一樣能做完活(21歲的河南籍男工)。
管理者眼中的青年工人
他們現在流行“旅游式”打工,沒有責任心,不想干了,連招呼都不打一個,就走人了(B廠一名中層管理者)。
年輕人做事不穩定,比較貪玩,我行我素,那些小孩你要他怎么樣,他就不怎么樣,不太聽管(E廠一名一線管理者)。
這些年輕人都愿意少加班,多休息,還想多拿錢,怕吃苦,承受壓力的能力弱。還比較自私,只考慮自己(B廠一名一線管理者)。
管理人員也要調整心態,應當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鼓勵他們,尊重他們,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很重要(D廠一名一線管理者)。
以上對比不難看出,觀念上的差異成為青年工人與企業管理者或者說與企業之間產生矛盾的根源。就像許多企業管理者感嘆的那樣,現在的年輕人不好管理,干不了多長時間就走了,真不知道他們到底想找什么樣的工作。
是呀,現在的“后80”青年工人到底想要什么樣的工作?
調研顯示,“后80”青年工人在擇業時主要看重薪資水平、學習技能的機會、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在找工作的時候,“后80”青年工人把薪資擺到最重要的位置,其次是學習技能的機會,再次是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他們看重的因素更加多樣化。
在A廠調研過程中,一位18歲女工的陳述很好地印證這一點。她說:“我們現在心很活的,哪里火就想到哪里去。有的在這個廠里面走了,又有回來的。不管掙錢不掙錢,只要過得開心就好。”
從表一的數據對比中不難發現,“后80”青年工人目前實際獲得的工作待遇與他們對工作的期望之間,有著比較明顯的“差距”。工廠的吸引力與青年工人的需求之間存在的較大落差客觀上為他們比較頻繁地更換工作和流動提供了外在推力,同時也可能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流動打工的內在驅力。這可能是他們中的一部分喜歡“流浪式”打工的重要原因。
期待獲得公平公正的勞動報酬和無差別的工作福利;希望工作本身具有吸引力;希望在友善包容和相互尊重的環境中工作;期望成為職業人,獲得穩健的職業發展。“后80”青年工人在關注勞動收入的同時,職業發展的空間同樣受到重視。
“我很小的時候就夢想做生意,將來要是不打工了,我就自己做生意,開個美發店或者服裝店什么的”。來自河南18歲的女工說。
另一位來自山東的女工說:“我以前的想法可能實現不了了,現在很喜歡中醫,我再干幾年就不打工了,我要去學中醫。學中醫是我的夢想,有夢的人不孤獨。”
17歲的小華(化名)說:“我現在還沒想過將來要干什么,我還小,我想我以后肯定會自己干的”。小華來自貴州,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對自己的未來已經信心滿滿。
來自云南的青年男工小龍(化名)也在規劃著自己的未來:“我在這里已經干了快4年了,在這里我能跳街舞,我想到別的地方去看看,我喜歡流浪式打工,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在外邊闖出一點名堂,有自己的舞臺,把父母接過來。”
由此可以看出,“后80”青年工人的特點非常鮮明。他們大都接受了9年義務教育,學業完成以后就進城打工,對農業和農村并不是很熟悉。與前輩相比,他們具有“受教育程度高,職業期望值高,物質和精神享受要求高”等突出特點。由于生活水平、教育程度等的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在工作、生活和職業發展等方面有更高期望,他們渴望被人理解、尊重,渴望能夠實現自我價值,并且需求更加多樣化。
他們在一個地方、一個企業工作的時間,遠遠低于他們的父輩。盡管有的企業擁有良好的勞動環境、工資收入,但是,時代的變革終歸讓他們的腳步邁向征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