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服品牌如何走出“未老先衰”的怪圈?
諸位曾經火過或正在火著的品牌們:很抱歉,我們此番要給你們潑點冷水降降溫了。
最近李寧、美特斯邦威、Kappa的那些事兒,想必大家都關注了。你們或許也感到遺憾、困惑,這些輝煌一時的品牌,怎么接二連三地出事?其中雖有品牌發展自身起伏的規律,但再放眼周圍,那些晉江、溫州兵團,有多少品牌能在新消費時代中與時俱進?有些已經無聲跌下、消失,有些正以跑馬圈地帶動的業績增長掩蓋品牌的虛弱。李寧、美邦、Kappa這些被媒體炒熱的悲情劇,只是冰山一角。
千萬別覺得這些事與你們無關,在中國企業如何真正步入品牌時代的重大問題上,在前進與倒退的緊要關口,還是多聽點真話吧,哪怕它過于直白、尖銳,令人不悅,否則下一個身處險境的,可能就是你們中的一位。
中歐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王高用“未老先衰”形容許多中國品牌的困境,我們深感貼切。
前二三十年成長起來的企業,大多選擇先做規模,后做品牌,因此你們中的大多數其實只是“有名氣的商標”。如今面對新消費群體、日趨激烈的品牌大戰,面對國外品牌對中國市場的加速深耕,找明星代言、噱頭式營銷等等老方法越來越不管用。而你們羸弱的品牌能力,又很難把握消費者的新需求,既與85后的代溝越來越大,又難以進入和中高端群體對話的語境,原本的市場份額也逐漸被國外品牌擠占。
看看那些“帶頭大哥”如今的處境:一直模仿耐克、阿迪達斯的李寧,終究沒能趕超對手,反而讓自己陷入了泥濘的中間地帶,上不去、下不來;曾經周杰倫代言和“不走尋常路”的概念讓美特斯邦威火了一把,但現在的85后越來越不買賬,“你怎么不尋常?什么個性?和我有什么關系?”QQ火了,讓奇瑞汽車的品牌與A級車畫上了等號,但奇瑞卻還未形成出明確的品牌價值和內涵,導致現在做B級車何其艱難,而QQ也難以取得長久的生命力。
你們可能會說,“我們的市場份額還在增長,過得還很不錯。”但如果你們不重新審視自己品牌,很可能重蹈“帶頭大哥們”的覆轍。
或許你們已感到唇亡齒寒,開始嘗試品牌再造,渴望重塑品牌內涵,或徹底重新定位,或兩者皆有;各種國內外的品牌咨詢公司、公關公司也已經聞聲而動、蜂擁而至,而你們正扒拉著手中的預算,想著如何撒豆成兵,四兩撥千斤。
但很遺憾,即便這樣,勝算也并不大。這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事,誰能說好結果。但還是請保持樂觀的情緒看下去,別人的觀點和教訓,或許能幫你們少碰點壁。
究竟哪些品牌值得再造?
在我們獲知的觀點中,有些相當悲觀。部分人對中國品牌的再造不抱希望,甚至提出,包括李寧在內的很多中國品牌不具備好的品牌基因,終將被時代拋棄。而Coach等國外品牌之所以能夠再造,是因為它們具備明確、良好的品牌價值。
但也有人反對這一觀點,認為一些擁有較好的品牌基礎的品牌值得再造。例如卡塔斯·巴布教授認為,在正面臨退居二線的品牌中,僅有8%的品牌試圖實現復興,這個比例太小了。 今天企業對品牌再造的需求非常高,因為它們意識到創建一個品牌要比再造一個品牌多花費10倍的財力。從已經繪制好的圖紙上復興品牌比從白紙上創建品牌價值,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益。很多時候,人們只需要少量的投資把隱藏在品牌中的信息解碼即可?!拔疑踔撂岢鲆粋€問題:上帝需要重塑品牌嗎?我認為,品牌再造已經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即使上帝也要利用它,如果他身處失去魅力的困境中。”
爭論之所以存在,源于品牌的主觀性,也源于每個人對品牌價值的不同理解。更重要的是,企業家群體對自己品牌的深深期待。
{page_break}
是的,沒有人比他們更愛你們!李寧品牌是李寧個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依文是夏華女兒的名字,也是夏華的另一個孩子;七匹狼、美特斯邦威、奇瑞,以及各行各業的品牌,都是那些企業家們的孩子和夢想。因此,即便他們的耳邊充斥著各種尖銳的質疑,“放棄吧,你的品牌基因不行、團隊不行、你也不行。”但正如一個父親面對別人關于“你的孩子先天缺陷,放棄努力吧”的規勸一樣,品牌的擁有者們不會放棄。
所以,想做就做吧。
為了幫你們實現品牌復興,我們曾經將封面的重點放在品牌再造的方法論上。但我們最終發現,那些源于西方的方法論,中國人學得并不慢、并不少。而在中國企業品牌再造中,沒有比“找自己”和“改變傳統觀念”更重要的了。99%的挫折不是因為沒有方法,而是沒有認清自己和品牌,導致用錯了方法;或是搖擺不定,沒有堅持。因此,企業家對自己和品牌的自省,是品牌再造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在變革面前,很多企業家難以突破自身的瓶頸,無法與時俱進。有些人留戀過去、思維老化,對品牌的理解、審美都跟不上時代。有些人雖一心變革,但猶豫不決,對短期利益難以割舍,導致變革不了了之。還有人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以至于品牌發展反而走上歧路。
因此,在對品牌進行重新思考和梳理前,企業家們請先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究竟想做一個怎樣的品牌?我的思想老化了嗎?我有足夠的信念堅持完成變革嗎?”
如果你們覺得這是在危言聳聽,就看看李寧品牌再造紊亂的根源吧。王高教授曾苦笑著說:“實在想不通,為什么李寧會把品牌再造中的經典錯誤都犯了?”事實上,李寧品牌今天的挫敗,正源于李寧在企業家這一角色中的失敗表現。當李寧對品牌的未來缺乏足夠的危機感,離企業的距離便太遠太遠,遠到這個企業幾乎沒有主人,沒有了原本的奮斗精神時,各種短視、爭斗、算計也就隨之而來。許多人追逐一己之利,不惜傷害企業,而日積月累的問題最終在巨大變革時充分爆發。
又如美特斯邦威,困擾它的真的只是庫存處理問題,或是底層員工的執行力嗎?周成建為什么做不好Me&City?他想做的快時尚為什么快不起來?這恐怕與他以及團隊的基因和心態最相關。不說別的,選林志玲做美邦的代言人就令很多人費解傳聞是他的個人喜好,若果真如此,難道不需要警惕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