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雄起”,連續漲停是否涉及黑幕
隨著巨額資金的涌入,市場中的疑慮也開始增加,中信銀行的異軍突起,背后原因卻依然成謎。
對于中信銀行的離奇暴漲,北京股商認為是由于中信銀行和銀聯合作推出的天天富POS貸獲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分析人士認為,中信銀行提出的POS網絡貸款業務模式,真正實現了大數據和銀行風控技術結合,這意味著在互聯網金融熱潮下、引領的商業銀行經濟模式實現的突破,成為新的盈利增長點。
此外有市場傳言稱,中信銀行“雄起”原因仍然和馬云的阿里集團有關,中信銀行是阿里集團產品余額寶的唯一監督托管行。傳言稱,“阿里看到了中信的背景,中信看到了阿里的發展,種種跡象表明,阿里集團和中信銀行還會有深度合作可能。”
雖然阿里巴巴對此傳言一如所有與其“傳過緋聞”的公司一樣,“不予置評”。但一位業內人士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此傳言太過捕風捉影,阿里與中信銀行合作由來已久,但也不能僅憑余額寶的合作而推斷阿里有入股中信的可能”。
專業人士認為,中信銀行再沖擊漲停,帶領銀行板塊拉動指數,這是市場中期向好的特征。中信銀行表演結束之時也就是多頭市場反轉之日。未來權重股與中小盤將繼續上演你退我進、你上我下的好戲,主要精力仍集中于中小盤。
市場人士分析,中信銀行最新的流通市值超過1300億元,但該股自2013年12月份以來的日均成交金額僅有5600萬元,比流通市值僅有200多億元的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的日均成交金額都要小。同期南京銀行的成交金額超過6000萬元,寧波銀行則超過9000萬元。極度冷清的交易,是游資盯上中信銀行的重要原因。
同時也有分析指出,銀行股作為長期處于估值洼地的藍籌群體之一,上漲時機就在眼前。首先中信銀行在前三波的大漲中表現較弱,居于經歷過前三波漲勢銀行股漲幅算術累加的末位。其次,該股股價較低,啟動之初的蛇年末尾收盤僅為3.61元,與民生銀行在2006年8月份啟動之初的最低價3.93元十分接近,低價股也是成為龍頭股的條件之一,因為高價股不具備炒作空間。另外,龍頭股先于大盤啟動這一特征也與中信銀行的表現相當,因此中信銀行成為銀行股的領漲龍頭不足為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