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短期貶值加速 長期升勢不改
受美聯儲繼續削減購債規模推升美元上漲影響,3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繼續下跌,報6.1475,再創年內新低。
3月17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幅迎來了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的第三次擴大,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此后連續幾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持續貶值。
牽一發而動全身,匯率波動范圍擴大后,人民幣向哪里走,長期趨勢是否會改變?匯率市場化是否繼續加速?成為市場亟需解答的問題。
擴幅后仍有可控性
自3月17日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維持小幅貶值節奏,而人民幣即期匯率則加速下跌。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在跌破6.20整數關后,市場看空的氛圍愈發濃重。3月20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盤中最高跌幅達386點,至6.2340,創近一年新低。截至當日收盤,人民幣即期匯率報6.2275,下跌321點,連續4日收跌,跌幅近千點。以盤中最低點6.2340計算,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相對于當日中間價6.1460的浮動幅度超過1%,達1.43%。市場人士稱,短線還看不到止跌反轉的跡象。
興業銀行資深分析師蔣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擴幅后的匯率表現比較合理。首先從方向來看,中間價與即期匯率都是貶值趨勢,只不過,中間價貶值幅度較小,即期匯率市場在此基礎上幅度放大,這也體現了擴幅后,匯率市場化、靈活性進一步增加。其次,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突破1%,也遠沒有達到2%的限制,屬于合理浮動,而且這本身就是擴幅所希望達到的效果。”
從波動幅度來看,人民幣波動幅度2012年4月14日由0.5%擴大至1%后,匯率波動幅度真正達到1%的情況并不多見。“目前連1%的浮動范圍都還沒被充分利用,因此,浮動范圍擴大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實質性影響不大。”蘇格蘭皇家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Louis Kuijs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
而且擴幅后,人民幣匯率依然具有可控性。央行認為,當前擴大波幅“是適當的,風險也是比較小的”。人民幣做多和做空的因素同時存在,有充分彈性的雙向波動會成為常態。同時,如果匯率出現異常大幅波動,人民銀行也將實施必要的調節和管理,以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
擴幅只在于日內匯率變化,即使日內震蕩達到2%,次日央行又將設定新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高盛亞洲公司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擴大的浮動范圍,只是一日之內的變化幅度,而天與天之間的變化幅度,仍然由央行設定。
前期貶值或為鋪路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擴幅已在預料之中,此前一輪大幅貶值就是最明顯的跡象。
實際上,從2014年初人民幣貶值開始,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的瑞穗證券董事總經理沈建光、Louis Kuijs等數位經濟學家就認為,人民幣匯率連續下跌,是中國央行在為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做準備。因此,當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這一重要步驟宣布時,各機構反應平靜。
其實2007年、2012年擴大波動區間前,人民幣即期價相對于中間價都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雙向波動特征:2007年5月18日前86個交易日中,即期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貶值的天數有23天,占總天數的比例為27%;2012年4月16日前65個交易日中,即期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貶值天數為34天,占比約為52%。但是,2012年9月中旬以來,即期價相對中間價呈現出一成不變的單邊升值走勢,2012年9月11日至2014年2月24日共計346個交易日中,從未出現即期價相對于中間價貶值的情況。
中國銀行報告顯示,如果央行想要第三次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那么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改變市場關于人民幣升值的單邊預期,恢復人民幣即期價圍繞中間價雙向波動。否則,在單邊升值預期不動搖的情況下擴大波幅,很可能被理解為政府希望加速人民幣升值的信號。
中國銀行報告同時指出,本輪人民幣快速貶值的一大特點是中間價主動引導貶值。中間價在隔夜美元指數微幅下跌的背景下,逆市持續貶值,并引導即期價走出相同行情。此外,本輪貶值幅度較大。回顧人民幣近年走勢,一般在前一年年底升值沖關后,年初人民幣匯率會有一波調整行情。但今年2月至今,人民幣中間價累計貶值0.23%,是2011年12月以來單月最大跌幅;即期價貶值1.06%,更是創下歷史單月最大幅度貶值。
而大幅貶值的目的已經顯而易見,方正證券宏觀分析師王坤指出,自2月中下旬以來的人民幣兌美元迅速貶值,導致了人民幣匯率一定的雙向波動特征,為這次央行擴大即期匯率波動區間提供了有利條件。另外,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擴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區間,進一步推進匯率改革。因此,加大人民幣即期匯率波動區間在市場預期之中。
“中國央行正在推動企業和金融機構為更加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做準備。” Louis Kuijs分析說,“央行希望加強市場波動,讓人們去適應。”
短期或繼續貶值
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是否會加劇人民幣貶值?
王坤認為,在目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中,貶值預期仍占據主導。此次即期匯率波幅的擴大,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人民幣貶值預期。
不過,“人民幣持續性貶值,并不是央行所希望看到的結果。”蔣舒認為。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博]則表示,此次央行宣布人民幣匯率波幅再度擴大,表明此前由中間價引導的貶值進程就此暫告一段落。在未來一到兩個季度左右的時間里,人民幣匯率將呈現區間震蕩狀態。
即期匯率波幅擴大并不是匯率走勢的決定因素,而且人民幣即期匯率貶值預期的強化,也會加速央行修正貶值預期的行為,因此,方正證券不改變對于人民幣貶值是短期現象的判斷。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強調過,“人民幣匯率變化主要取決于以國際收支為基礎的外匯供求狀況。當前中國財政金融風險可控,外匯儲備充裕,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較強,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
不過,從歷史數據看,央行傾向于浮動區間擴大后使人民幣走弱。2012年春,人民幣曾在幾周內貶值0.5%,隨后在2012年4月16日央行宣布人民幣波動區間由0.5%擴大至1%。之后的3個月內,人民幣又繼續貶值1.4%,直至當年7月份才恢復升值趨勢。此次央行擴大匯率波幅,被外資金融機構認為是“典型的中國央行風格”,因此市場也預期,央行仍將主導人民幣貶值。
高盛認為,“以史為鑒,人民幣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繼續貶值,因為央行希望通過增加匯率的雙向波動性以減少投機性資金流入。但考慮到此次在交易區間擴大前,人民幣已經貶值了1.8%,遠高于2012年4月交易區間擴大前0.5%的貶值幅度,因此未來繼續貶值的幅度可能小于2012年。”
不過,在普遍的看跌預期中,Louis Kuijs仍提出謹慎的提醒,稱需要看央行政策制定者的心態。“未來數日,人民幣存在升值可能。但不論如何,我們要注意的原則是,人民幣匯率波動仍然是由央行控制,而非市場主導的行為。”他向記者表示,未來數日人民幣升值雖有可能性,但仍然由監管者決定,很難從市場層面作出準確判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