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雙向波動打擊市場投機套利型結售匯
種種跡象表明,人民幣單邊升值的歷史已經結束。截至3月底,人民幣年內對美元累計貶值2.7%,基本回到2013年1季度的水平。人民幣日間波幅亦明顯擴大,2月25日和3月17日單日人民幣跌幅均接近0.5%,3月24日單日人民幣漲幅接近0.6%。
與階段性大幅貶值導致投機者短期內大規模爆倉相比,市場對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的弱化更為重要,因為這將對我國長期畸形發展的結售匯市場形成有力糾偏,并在中長期推動我國外匯市場深度的拓展與結構的完善。
2014年2月之前,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較為穩定,出口企業的結匯決策十分簡單:若當期有外匯收入則馬上結匯,若未來有外匯收入則選擇遠期結匯。盡管人民幣也曾發生過比較大的階段性貶值,如2012年5月至7月,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率從6.30附近最高逼近6.39,同時1年期美元對人民幣遠期報價從6.33附近跳升至6.50左右,但2012全年人民幣即期匯率仍小幅升值1%,這進一步強化了企業早結匯早受益的思維定式,加劇了境內的美元拋壓。而年初以來人民幣的大幅波動,使得遠期結匯不再穩賺不賠,出口企業在結匯時機把握上已經趨向謹慎,直接降低了境內的美元拋售壓力。
遠期售匯本是進口企業鎖定成本的有力工具,但在單邊升值預期主導市場的大環境下,未來有進口需求的企業對簽訂遠期售匯合約意興闌珊,有當期付匯需求的企業也千方百計推遲購匯以賺取人民幣升值收益,在這種環境下,以套利為目的的企業成了遠期售匯合約的使用主體。例如,有境外融資能力的企業將境外美元在境內結匯之后,為消除未來償還貸款時的不確定性,簽訂遠期售匯合約以鎖定未來的還款成本(即拋補套利)。而進口企業在無法推遲付匯時間的情況下,常常以美元貸款進行對外支付,同時簽訂遠期售匯合約,鎖定未來還貸成本。只要美元的遠期升水幅度與美元貸款利率之和小于人民幣存款利率,上述操作就有利可圖,此時遠期售匯幫助進口企業套期保值的功能已經消失,完全淪為了鎖定套利收益的投機工具。
市場投機其實無可厚非,因為如果企業在借入美元后同時簽訂遠期售匯合約以鎖定償債成本,那么大量的遠期美元買盤會自然推高美元遠期升水,直至完全消除人民幣存款和美元貸款之間的利差,此時將無利可圖,套利自然終止。但2014年2月之前,在強烈的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下,大量企業在進行美元融資時選擇保留匯率風險敞口(即無拋補套利),若人民幣在貸款存續期間果然升值,則投機者在獲取利差收益的同時又獲得了一塊人民幣升值收益。這種冒險行為加劇了境內遠期結匯與遠期購匯的不平衡,突出表現為遠期結售匯長期維持高額順差。
商業銀行(行情 專區)為消除遠期匯率風險敞口,一般需要在即期市場進行平盤,這直接加劇了即期市場的美元拋售壓力,進一步強化人民幣升值預期,進而誘發企業更強的無拋補套利沖動。這種自我強化的惡性循環,使得人民幣升值壓力與外貿部門的實際國際競爭力完全脫節。
單邊升值預期的打破,一方面使得出口企業對遠期結匯的熱情降溫,同時使進口企業對遠期售匯的需求回歸,直接降低市場的美元凈拋壓;另一方面使得投機資金不敢輕易進行無拋補套利,有利于遠期匯率升貼水的變化發揮對境內外利差的平衡作用,形成市場自發的投機抑制機制。
由于人民幣單邊升值歷史較長,且我國國際收支順差格局在較長時期內有望持續,當前市場對人民幣仍存在較強的中長期升值預期。因此,若要有效打擊市場投機,僅靠一輪貶值遠遠不夠,唯有較大幅度的雙向波動成為常態,使人民幣在高頻波動中趨近均衡價格,才能令企業和金融機構放棄對未來時點價格的對賭,進而逐漸褪去遠期結售匯的投機色彩,使其回歸套期保值的本來功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