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開展“匯率戰” 人民幣將維持雙向波動
歐洲央行6月5日宣布將主要再融資操作利率從0.25%降至0.15%,這也是自2013年11月份以來,央行再度降息。同時,歐洲央行還宣布下調邊際存款利率10個基點,至-0.1%,這也是全球首家實施負存款利率的主要央行。
6月6日是歐洲降息之后國內金融市場的第一個交易日。當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一改往日頹勢,驟升85個基點。
6月9日,歐元區降息的消息經過了一個周末的發酵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485,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38個點,單日漲幅達0.22%,創20個月以來最大。這一中間價為3月27日以來新高,也是人民幣中間價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上升。
人民幣中間價強勢上揚提振了市場情緒。而剛剛公布的外貿數據似乎表明中國經濟已經走出了谷底。海關總署上周末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貿易順差為359.22億美元,創下2009年2月份以來的新高。盡管前5個月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但5月份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環比下跌,銅進口環比下滑15.6%,鐵礦石進口環比降7.2%。
機構分析認為,受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影響,基于貿易融資目的的商品進口可能已經失去動能。受歐洲央行降息影響,下半年人民幣匯率可能在波動中延續升值,預計最早本月人民幣對美元走勢就將扭轉方向,到年底將升至6.12元人民幣水平。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認為,外貿順差擴大疊加歐央行加速寬松,人民幣匯率繼續貶值空間不大,將維持雙向波動。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偏弱的進口意味著國內穩增長政策需要加碼,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的壓力不小。
有媒體報道稱,針對是否應當采取包括降息在內的更多措施來提振經濟的爭論,央行的態度很明確,即目前不會采取降息的措施,理由是一大批新增信貸將加劇已不斷膨脹的債務,并將資金轉移到房地產行業。
針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決策層已經果斷采取了措施。比如5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提出了五條措施。其中第一條是加大“定向降準”措施力度,對發放“三農”、小微企業等符合結構調整需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實體經濟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降低準備金率。
“定向降準”是目前定向微刺激政策中威力最大的政策之一。微刺激是今年才出現的新名詞,用以區別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推出的4萬億元的刺激計劃,也形象說明了當下中國經濟的微妙形勢。
筆者曾將定向降準比喻為“局部降雨”,全面降準則是“甘霖普降”。前者是官方為實現經濟穩增長而采取的措施,是微刺激政策,作用明顯;后者是有識之士為經濟長期穩增長開出的“藥方”,意味著穩健貨幣政策的全面微調,在普惠所有金融機構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也就有了堅實基礎。
對于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中國經濟來說,定向微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但那時歐洲央行還沒有推出“歐元版QE”。在歐洲央行挑起“匯率戰”之后,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走勢將更加引人關注,其中外匯占款規模的變化將影響到下一步的貨幣政策走向。也許在今年第二季度經濟數據明朗之后,是繼續“局部降雨”還是選擇“甘霖普降”,就將一目了然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