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紡織品纖維回收利用工作滯后
原料富礦前景可觀
在剛剛閉幕的2014中國國際紡織原料會議暨產業金融論壇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表示,在紡織原料的應用上,廢舊紡織品纖維的回收利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
“我國是纖維消費大國,每年不斷擴大的纖維消耗量使得我國紡織原料趨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制約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的瓶頸。”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表示。
數據顯示,2013年全世界纖維加工總量達9230萬噸,我國纖維加工總量占到全世界總量的50%以上。此外,我國紡織品消耗量正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我國人均紡織纖維消費量將會增加到21千克。在天然纖維無法充分滿足紡織工業發展需要的情況下,要緩解紡織原料的供應緊張局面,就必須更加重視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測算,到“十二五”末,我國廢舊紡織品累計產生量將超過1億噸。以年產廢舊紡織品2000萬噸計算,如果我國廢舊紡織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每年可提供的化學纖維和天然纖維,相當于節約原油2400萬噸,還能減少8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節約近三分之一的棉花種植面積。
回收利用明顯滯后
然而,我國廢舊紡織品纖維的回收利用現狀卻不盡如人意,再利用率約為10%。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指出,從節能減排、綠色經濟的角度來看,我國纖維回收利用率太低。
我國一些企業利用廢舊紡織品纖維生產出來的產品,已在建筑、汽車、農業等領域得到廣泛利用。但是,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在回收渠道、再利用率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據了解,在英國,廢舊紡織品的回收渠道有很多種,包括通過各種慈善機構采取上門回收、建立紡織品回收站等。其中,內森廢舊回收公司每周要分類并處理超過35萬噸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再利用率達98%。此外,在歐美國家,紡織品回收從政策到企業運作等環節都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模式。而在我國,即便是率先開啟舊衣回收計劃的上海、廣州等地,現在也僅處于探索階段。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率低,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導,廢舊紡織品的回收渠道不健全;另一方面,回收廢舊料加工技術有待提高,再加上大多數消費者對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的認識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的發展。
點面結合深化改革
那么,如何才能使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發展更為順暢呢?
王天凱建議說,首先,要加快推動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廢舊纖維制品回收系統和相關標準制度,進一步完善回收廢舊紡織品的渠道;其次,要突破纖維再生利用關鍵技術、加強裝備配套,真正發揮緩解原料短缺矛盾的重要作用;此外,要鼓勵紡織企業開展回收工作,逐漸擴大廢舊原料在紡織品再生產中的比重,加強回收提煉技術研發,增加回收利用的附加值。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近日啟動了“舊衣零拋棄——中國品牌服裝企業舊衣回收活動”。該活動旨在通過在部分知名服裝家紡企業進行試點,品牌企業自主回收舊衣物,為今后全國范圍內的推廣起到示范作用。這不僅有助于在服裝企業、消費者、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企業之間建立起生產、消費、再利用、再生利用的比較完整的回收體系,還能將產業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社會慈善公益事業結合起來。
高勇表示,下一步,尤其是“十三五”期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將把廢舊紡織品纖維的回收利用作為行業工作重點,并聯合環保部等部門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廢舊原料回收系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