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防曬衣:添加劣質防曬助劑或無助劑
不少消費者在花費數百元購入一套防曬服之后卻往往發現產品質地粗糙、參數缺失,實際使用后不僅防曬效果大打折扣,進行售后投訴維權往往又無門。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7月中旬走訪了兩地多處防曬服生產、銷售渠道后發現,目前市面上所售的防曬服不規范者幾乎與合格標準者各占一半。
在上海郊縣的一家防曬服倉儲中心,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見到了一家小型防曬服企業的負責人周先生,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本身紡織面料的服裝都帶有些微的防曬作用,但如今高調打出防曬功效的防曬服較之普通服裝并無太大不同。”
“本身防曬服與普通紡織品工藝最大的區別便是在布料中添加了防曬助劑這些成分阻隔陽光中的紫外線,而目前市售的相當一部分防曬服都添加的是劣質防曬助劑,甚至不加防曬助劑,畢竟消費者的心理作用很容易因為‘安慰劑’效應,覺得穿上防曬服真的已經好了許多。”周先生表示。
低成本的防曬陷阱
周先生的防曬服生意從2010年以來就逐年紅火了起來,在眾多高校、居民區與戶外游樂園區周邊,都可以看到標有其品牌的防曬服。從6月高溫季開始,到9月末,防曬服集中熱銷都不成問題。
除了實體散貨銷售之外,在淘寶等B2C網站上,也有周先生及其分銷商的防曬服的生意。“本身購買防曬服的基本以年輕女性為主,這部分群體又是現在國內網購的主力軍,沒有理由不開辟新的渠道。現在線上防曬服的銷售量相當可觀。”
但在他看來,無論目前防曬服價格差異多么巨大,至少半數以上的產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防曬效果名不副實首當其沖。去年夏天,上海市消保委對市面上所售的防曬服發起抽查,結果顯示:“市場所售的防曬服符合率僅為3.13%。”
上海消保委透露,這32件價格從數十元至500元不等的抽查樣品中,均以不同方式明示或暗示具有防紫外線或防曬功能。而實情卻令人擔憂,其中僅有1件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商品標稱強調的“抗紫外線,強大的紫外線隔離性能”、“防日曬”、“全面防紫外線科技,有效過濾太陽光,為皮膚提供完善的保護”等特殊功效,基本都沒有明示依據。
記者以有意加入其代理商的身份進入了周先生的防曬服倉儲中心,根據不同產品規格、款型設計及防曬系數,各類防曬服被分門別類地堆放在并不算寬敞的倉庫之中,等待銷往全市各地。
周先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防曬服在大城市也是一個較新的概念性事物,在三四線城市使用需求明顯偏弱。即便在一二線城市,由于尚沒有一兩個權威的大品牌出現,所以各類雜牌防曬服有著相對寬松的生存環境,銷量也很穩定。
“原本不少做休閑服生意的商人都開始打起防曬服的主意,那些有著小作坊資源的生產商也開始越來越多接防曬服的代工生意。”周先生直言,“防曬服本身生產工藝并不算太復雜,而且成本較低售價卻可自行調節,因而各類小廠生產得很多。”
記者在其倉庫中看到,多款糖果色、超透視的防曬服存貨量最多,這類產品也是時下銷售的熱門款。“市面上這些受年輕女孩歡迎的款式,通常都在100~300元之間,而實際成本只要幾十元甚至更低,如果要更高的利潤回報,在面料選材上和防曬助劑上‘少些分量’就可以輕松搞定。”
早前有業內專家就曾提醒公眾,外表薄透面料的防曬服若要想達到防曬功效,就必須另加上抗紫外線涂層。而這類加工涂層所內含的抗紫外線助劑通常都價格不菲,與百元左右的產品定價相去甚遠,因此可以判斷出眾多“山寨”皮膚衣面料幾乎不可能采用抗紫外線助劑產品。
然而,這似乎并不影響眾多防曬服的銷售方大肆宣傳防曬的功效。
事實上,我國目前雖無直接針對防曬服的監管規定,但從2010年1月開始,我國執行的新版國家推薦性標準《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GB/T 18830-2009)中,對紡織品抗紫外線有著指導性的規定。
“只有當產品的UPF大于40,且UVA透過率小于5%時,才可稱為防紫外線產品。其中,UPF為‘紫外線防護系數’,指皮膚無防護時計算出的紫外線輻射平均效應與皮膚有織物防護時計算出的紫外線輻射平均效應的比值。”此外,標準還強調,防紫外線產品應該在標簽上標有以下3個方面的內容:標準的編號,即GB/T 18830-2009;當40< UPF≤50時,標為“UPF40+”,當UPF>50時,標為“UPF50+”;長期使用以及在拉伸或者潮濕的情況下,該產品所提供的防護性能可能減少。
面料致敏誰之過?
只負責銷售、物流環節的周先生,在江浙一帶有著3家生產工藝的供應商,作坊式的生產環境經過道道流通環節的粉飾,最終抵達消費者手中的產品,已經全然看不出最初的模樣,變得光鮮異常。
其中一家生產車間便位于浙江服裝生產重鎮溫州。經周先生引薦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與生產方多次交涉,對方仍以“風頭緊”對外保密為由,婉拒了參觀的請求,足見其產業鏈的謹慎。不過,在距離溫州工廠不遠的大型服裝商貿中心,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見到了該工廠的銷售聯絡員小文。
小文透露,工廠在每單貨物交接后,都會根據最新產品的特性對商家進行提點,這些產品特性經過精明商家的演繹之后,就變成了“高透氣性”、“無毒無異味”、“便于清洗”等宣傳亮點。“但真正面料的質地好壞和防曬效果,卻很少被人關注。因為防曬服基本上起的是防護的作用,很少能把人‘穿壞’,所以商家基本都有恃無恐。”
難道夸大其詞的防曬服,真的如此安全無虞嗎?
在淘寶一些銷量靠前的防曬服店鋪中,當咨詢店主這類產品的紡織質地為何時,通常被告知的回復都是聚酯纖維或滌綸。而一些中小網店的店主,甚至都很難答出其中的原理,只是一再強調“肯定能防曬,買的人非常多”。
目前市面上的防曬服基本以聚酯纖維和滌綸為主,二者被官方證實都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線性能,所產出的織物屬于輕型織物,最終制成防曬服較為輕薄,更受歡迎。
但由于這類紡織品面料透氣性不如棉麻面料的衣服,不少商家擔心消費者因為悶熱而不購買防曬服,對防曬服的材質進行偷換,并在外觀設計上擴大通風裸露面積。雖然減緩了悶熱的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犧牲了防曬的初衷。
國家紡織制品質檢中心的有關人士曾向媒體解釋稱:“衣服的紫外線防護性能與很多因素都有關系。比如,織物的組織結構、顏色、厚度等。顏色深、織得更密的衣服防曬效果會更好一些。目前國內的絕大多數生產防曬布料的企業都是利用添加涂層的方式達到防紫外線的效果。”
不僅如此,防曬服面料的掉包花頭還使得不少消費者不僅未能有效防曬,還導致皮膚過敏等危害。此前外界多有報道稱,消費者在購買了紡織質地粗糙的防曬服后,由于吸濕、透氣性差,捂出痱子、疹子。一些生產環節不過關的防曬服,甚至還引起了皮膚紅腫、瘙癢等過敏不適反應,引得消費者不得不就醫服藥。
國家纖維質檢中心高級工程師秦言華表示,現在一些商家把防曬的概念應用在普通服飾當中,大眾又對防曬布料知之甚少,不免出現一些以假亂真的情況。“在選購防曬服時不要盲目地被各種花哨宣傳所吸引。正規的防曬服, 都會在衣服吊牌上標明防護指數,如果沒有,建議不要購買。”
維權之路困阻重重
在防曬服涉嫌夸大宣傳、偷梁換柱的名單中,并不乏全球知名的大牌服裝公司。在此前上海有關部門抽查的不合格名單中,包括NIKKO(日高)、探路者等知名品牌均赫然在列。這些被抽查的品牌樣品紫外線防護系數小于15,不符合其產品明示值。
去年山東濟南地區有消費者因防曬服功效糾紛向日本知名品牌優衣庫進行投訴,后雖獲得優衣庫方面受理并收回該店相關產品,但大品牌被曝光后才采取的單店“亡羊補牢”式的補救能否從根本上扭轉產品的瑕疵,還亟待產業層面的關注。
此外,防曬服廠商們的花招還包括售后維護的種種隱形服務的缺失。前述專家表示,這類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添加了助劑材料幫助阻隔紫外線,如果經過反復洗滌或洗后暴曬都會影響其性能的長效發揮,最終影響使用壽命。通常來說,正規防曬服的產品標簽均會標明上述注意信息,而如今市售的防曬服許多壓根連產品標簽都沒有,或是只有寥寥數行產品材質介紹,無法達到售后提醒的功能。
當被詢問到產品瑕疵暴露后的風險時,周先生笑著表示,現在市售的防曬服有著明確品牌意識和問責機制的非常之少,絕大多數都是依靠商家口碑與流通資源做生意的。消費者一旦發現防曬功效不如預期,相當一部分人也不愿意為了區區百余元而花費精力進行投訴問責。
“即便真正投訴了以后,工商監管部門的追擊難度也很大。很多防曬服本身就是雜牌,品牌價值很低。消滅了一個品牌,工廠把貼牌更換后搖身一變又可以重出江湖。”周先生表示,“現在正是做防曬服生意的絕佳時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