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左右AH溢價指數
肇始于7月底的本輪上漲行情,由藍籌股的崛起所帶動,而起因是滬港通的不斷推進,大家“赫然發現”AH股板塊中的A股績優指標股水位要比H股低不少,于是出現了追捧的共識。不過,A股的這類個股近年來市場號召力委實大不如前,即使其中的銀行股大多跌破了凈資產值,在QFII“進場掃貨”、國家隊“跑步進場”之類的報道常常見諸媒體的“推動”下,也并沒有能力復原。
觀察反映兩地AH價差的恒生AH溢價指數走勢,當A股從7月22日強勁啟動之時,該指數卻連續暴跌,并于7月24日創出年內新低88.72,之后在低位徘徊了近一個多月,本周一才突破年線并站在其上,收于95.74。從這樣的走勢中也許可以得出這樣的印象,港股對同樣信息的反應比A股敏感得多,A股雖漲,但H股因此消息上漲的力度更大,導致兩地差距不近反遠。
滬港兩地投資文化的差異非常明顯,我們以前常談到的,就是港股基本上以業績給股價排座次,可以有幾百上千元的高價股,也有股價只有1分錢的仙股;A股股價的排列卻還脫不開“有莊則靈”的窠臼,績優股不受待見,連“現代經濟核心”的金融股都在凈資產值之下交易了幾年,至今不得翻身,理由是對房地產市場和地方債可能爆發風險的擔憂。
筆者對這些靠行政力量壟斷資源的企業歷來也感覺不太好,覺得這種企業的管理者行政化嚴重,缺乏真正的市場歷練,一旦真的走向市場的大海,確有溺水可能。但在目前的體制下,對爆發風險的擔憂,似乎有點杞人憂天。要知道,這種體制一旦知錯而改,其力量也是出乎意料的強大的。
所以,筆者雖認為A股把這些大盤股當成藍籌股是一個誤區(藍籌股是尚處于成長階段的績優股),但對績優股們的長期低迷也并不認為是妥當的。只是市場就是市場,A股的投資文化決定了市場主要靠講故事、憑想象來炒作。題材化所有的信息,是市場主力的一貫做法,一旦離開題材,個股的走勢常常會處于龜息狀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