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將創業板小額融資制度推而廣之
今年10月30日,創業板將迎來5周歲生日。據報道,在中國股市上走過5周年的創業板,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包括允許虧損網企上市等在內的多項重大制度變革正在醞釀之中。其中,允許符合一定條件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滿12個月后到創業板發行上市,已經寫進了不久前證監會發布的《關于支持深圳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里,該項政策的實施予計不會太久遠。
于2009年10月30日正式開板的創業板,在過去的5年里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創業板上市公司突破400家,股票總市值超過2萬億元,融資金額接近2700億元。為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引導資金流向新興的傳媒、科技行業,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創業板企業已成中國經濟重要引擎。
不僅如此,創業板還是某些股市制度改革的試驗田。一些重大制度改革可以優先在創業板進行試點。比如,管理層有意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虧損網企在創業板上市,這就是股市制度的一項重大變革,優先在創業板嘗試是必要的。實際上,在過去的5年里,創業板市場也有取得比較成功的制度。如“小額融資制度”無疑是一個成功的嘗試,完全可以將其推而廣之,推廣到中小板,甚至是主板市場。
在創業板的各項基礎制度中,再融資制度是出臺得比較晚的一項制度。差不多在創業板開板了4年半之后,《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才得以在今年5月16日發布。不過,正因為該項制度經過了充分的醞釀,所以該項制度的各項規定也較為完善。尤其是其中的“小額融資制度”,成為創業板公司再融資制度的重大亮點,同時也成為創業板市場的一個重大亮點。該項制度推出后得到了創業板公司的熱烈響應。
創業板的“小額融資制度”明顯存在三大亮點。一是融資額度小。融資金額不超過五千萬元且不超過最近一年末上市公司凈資產百分之十。這種小額融資較之于動輒幾十個億甚至上百億的大額融資來說,不僅對市場的沖擊甚小,而且幾乎不會烙上圈錢的烙印。
二是融資速度快,屬于閃電融資。一方面,對于小額融資,證監會實行的是簡易程序審核,證監會自受理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作出核準或者不予核準決定。另一方面創業板定向增發的發行對象不超過五名,而小額融資,通常一、兩家機構就可以認購完畢,因此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特定發行對象。
三是融資成本低。根據《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非公開發行股票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由上市公司自行銷售:(一)發行對象為原前十名股東;(二)發行對象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關聯方;(三)發行對象為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員工;(四)董事會審議相關議案時已經確定的境內外戰略投資者或者其他發行對象。就小額融資來說,基本上都可以滿足上述要求。這意味著小額融資將券商的承銷費也省去了。
也正是基于上述亮點的存在,“小額融資制度”一經發布即受到了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歡迎。錦富新材、旋極信息、聯創節能、當升科技、洲明科技、華伍股份、雅本化學等一批創業板公司均選擇了小額融資的方式實施再融資。其中華伍股份的發行份額全部由實控人聶景華認購,當升科技增發份額則由嘉實基金獨享,而洲明科技則向總經理王榮禮在內的5位公司高管發行。這充分體現了小額融資快捷、靈活的特點。因此,“小額融資制度”是創業板一個成功的嘗試,它完全可以推廣到中小板,甚至主板。包括在滬市上市的一些中小企業也是適用這項制度的。
當然,如果要為“小額融資制度”挑刺的話,那就是定向發行的對象在選擇實際控制人時宜慎重。畢竟向實際控制人增發將進一步鞏固其在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地位,這是不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同時向實際控制人增發也容易引發利益輸送或內幕交易的嫌疑,這也需要予以避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