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成牛股集中營 剖析牛股基因
上證指數自今年3月低點以來最多上漲了21%,創業板指數同期最大漲幅則接近30%。創業板指數離歷史最高位1571.40點相去不遠,并保持在牛市通道內;相比之下,上證指數離歷史高點較遠。
局部獨立牛市
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以全線觸及漲停板拉開這個“中國納斯達克”的帷幕。五年后的今天,創業板作為一個頗具自身特色的市場,已經成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
從形態上看,創業板指數在2012年底前與上證指數等基本同步,缺乏明顯的差異;2012年底之后,則走出了與上證指數迥然不同的行情。2012年12月,創業板指數跌至谷底585點后一路上漲。2014年一季度,該指數穩穩站上1500點。特別是,當滬指在2013年6月一度跌至1849點的階段低點后,創業板只經歷了短暫的調整便繼續向高點攀升。正是2013年創業板指數的紅火映襯了主板指數的低迷,投資者才開始將代表新經濟與自主創新中小企業的創業板作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希望來看待。創業板的牛市打開了宏觀經濟下行周期的新希望和新空間。
今年上半年,創業板指數歷經調整,現在又站上1500點附近,離歷史巔峰僅一步之遙。可以說,創業板是目前A股市場唯一一個保持了牛市通道的局部市場,為營造A股人氣,維持市場活躍度做出很大貢獻。今年,我國提出“經濟新常態”,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業板公司也成為各路投資者爭相挖掘的對象。
創業板表現出波動性大的市場特點,股性活躍。自開板以來,創業板日均換手率為4.55%,明顯大于同期深市1.65%的日均換手率。之所以出現以上現象,在業界看來,一是創業板所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方向相契合,獲得了較高的認同度;二是創業板績優公司業績增長迅猛,權重股保持較高的業績增速,有力支撐股價上漲。在創業板股價漲幅前二十名的公司中,大多數公司均有與股價漲幅相匹配的業績支撐,或者外延式并購的資產有著相應的業績預期支撐,展現了創業板合理配置資源、市場價值發現的功能。
契合經濟結構轉型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新興行業中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是未來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從創業板覆蓋的行業來看,A股投資者喜聞樂見的各類新興行業、朝陽產業大多數出現在這里,創業板已經是新興產業的樂土與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創業板以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和成長型創業企業發展為特色,強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形成了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的局面。
創業板設立的初衷,就是為那些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業和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途徑。創業板首發的28家公司,涵蓋傳媒、信息技術、醫療保健和高端制造業等新興產業。5年來,這28家公司的綜合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增長2.13倍和1倍,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33%和19.4%,彰顯了創業板孵化新經濟、新技術企業的功能。
創業板市場已成為支持自主創新企業的重要平臺。截至2014年10月22日,創業板上市公司已達397家,九成以上為高新技術企業,與傳統行業占主導的主板市場形成互補。據不完全統計,九成創業板公司擁有核心專利技術,半數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項目或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鼓勵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創業板的主力軍,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技術企業數占創業板公司八成多。創業板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分布契合了我國產業升級的現狀,充分反映了現階段經濟結構轉型的方向,將成為助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之一。
不過,在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的大背景下,一些創業板公司受制于高額的研發及市場營銷投入,凈利潤增長承受較大壓力。今年上半年,創業板的凈利潤增長率僅為1.51%,顯著低于主板和中小板。同時,創業板業績分化現象逐步加劇,這個新的板塊還需要更多新鮮血液和生力軍來充實,來革新。創業板5年來的歷程,讓投資者看到了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一個縮影,那就是創業板的最大機遇來自中國經濟轉型,它為創業板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自開板以來,創業板受到“三高”、“造富板”等諸多市場非議,但從創業板自身發揮的功能來看,創新型企業研發能力的培育、新興產業的行業整合以及產業鏈形成均是通過創業板市場的發展而實現。創業板市場持續擴大,行業、地域覆蓋面也越來越廣。隨著越來越多具備核心創新能力的上市公司借助創業板實現自身的成長,也為資本市場注入新鮮活力。在資本市場平臺下,部分優秀公司也通過加大創新投入、加速產業整合等手段脫穎而出,實現企業自身的快速成長。在注重內生式增長的同時,創業板公司也在積極利用資本市場的并購重組,謀求外延式擴張。近年來,創業板上市公司在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自身發展壯大、做大做強的同時,也帶動所在產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客觀上也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