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柜臺業務管理辦法》出臺放大招
2月14日,中國農歷的大年初七,西方的情人節。臨近傍晚,央行突然放出大招,此舉將對未來兩年中國資本市場的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可惜絕大多數人沒有看懂。
央行發布的文件為《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柜臺業務管理辦法》,媒體在報道的時候使用的標題多是“央行發文規范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柜臺業務”,這些措辭帶有極強的催眠作用,讓讀者不知所云,然后直接忽略。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央行的大招,應該是這樣的:股市不行了,為了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給企業加杠桿、穩增長,央行決定發動人民群眾買債券。
中國債券市場分為兩部分:一是證券交易所,而是銀行間市場。從交易量和規模上看,都是后者為主。而后者主要由金融機構,以及部分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
普通人參與債券交易,要么到銀行買國債,持有到期限兌付本息;要么去交易所,買賣掛牌的債券。第三種辦法是買銀行理財產品,而銀行拿這筆錢到銀行間債券市場買各種債券(國債、地方債、企業債),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這是間接參與。
此次被允許在柜臺交易中買賣債券的企業,其凈資產要不低于1000萬;符合條件的個人,要求年收入不低于50萬,名下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
事實上,2015年中國的債市已經非常火爆,很多金融機構在債券上“加杠桿”,積累的風險不斷加大,很多有識之士開始提示債市風險。擴大參與銀行間債市的交易主體,等于引入活水,有利于降低債市風險、增加債市的容量。
其實,啟動債市只是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一招。在主板市場低迷的情況下,管理層還在通過新三板“暗度陳倉”,給中小創新企業提供上市機會。新三板的快速擴容,將在2016年達到一個新高潮!
有分析認為,這是為了給“地方債置換”尋找接盤俠,這固然是主要目的之一。但另一方面,由于股市低迷,通過股市給企業“加杠桿”的計劃受阻,IPO注冊制改革事實上將被再次推遲。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在債券市場上打主意。
那么,管理層啟動債市和新三板,對深滬股市將產生怎樣的影響?短期看,將產生正面影響,因為降低了市場擴容壓力,還實現了向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輸血(主要是債市)。長期看有負面影響,對市場資金將造成分流,甚至可能出現新三板和債市將股市邊緣化的可能(當年國債期貨就這樣干過)。
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誰讓深滬股市不爭氣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