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投資邏輯:未來對經濟不必實行強刺激
權威人士再發(fā)話。5月9日權威人士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對中國經濟運行的判斷是L型的走勢,這是一個經濟階段,不可能很快過去。但與此同時,由于中國經濟彈性強,所以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這應當意味著,未來對經濟不必實行強刺激,不必實行大水漫灌。
從權威人士的闡述當中,投資者應當可以得出指導未來投資的準則。
去年資本市場已經經歷了股市的高杠桿,今年又經歷了期貨瘋漲,房地產市場不同城市則處于分化之中,高杠桿引發(fā)的后遺癥得到了高層充分的關注,意味著希望以高杠桿來推動某個市場的瘋狂上漲已經不現(xiàn)實。
在經濟下行時,流動性與投資仍然可以扛鼎,資金不時會成為強心針。但流動性注入后,實體經濟往往由于投資效率低而無法全部吸納,相當大一部分會溢出到資本貨幣市場,導致某個市場短期內會有快速增長。但這樣的增長只是天空中偶爾絢爛的煙火,持續(xù)的時間不會很長,經濟一旦穩(wěn)定,貨幣就會收縮,這時市場會呈現(xiàn)出松、緊、松、緊的階梯狀態(tài)。所以投資者不能不切實際地幻想某一個市場能長期保持充盈的流動性。
在這樣的市況下,投資者需要抓住能夠引領未來的板塊,比如高端制造、消費與高端服務業(yè)。
在經濟的L型運行周期中,會出現(xiàn)分化,無論是地區(qū)、行業(yè)還是企業(yè),總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處,脫穎而出,前景光明。權威人士非常明確地說,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杠桿是幻想。這就提醒投資者,不要用高杠桿投資。
政策的無形之手不會刻意去扭轉分化的趨勢,分化意味著資源得到了高效配置,注入到了未來有盈利前景的行業(yè),所以,高端制造、高端服務業(yè)是中國未來經濟的前景,以后投資應當牢牢握住這兩個抓手。與此同時,在城市化過程中,市場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城市群相對來說更安全,這些城市發(fā)展更快,市場化程度更高,會吸引更多的人到來。
低效率企業(yè)去杠桿,可以用市場并購的方式,也可以用破產清算的方式,對于實在救不了的,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組,那樣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個大包袱。只要就業(yè)穩(wěn)定,產能過剩行業(yè)的破產就不是大問題。
高杠桿運用不當會讓人傾家蕩產,政府不會鼓勵。高杠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fā)系統(tǒng)性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負增長,甚至讓老百姓儲蓄泡湯。對于個人投資而言,高杠桿同樣不是個好主意,除非你自認為自己是巴菲特,但巴菲特現(xiàn)金流豐富,幾乎不用高杠桿。
股市、匯市、樓市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股市的本源是什么?是為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不是為了解決實體經濟的債務危機,不是為了讓大公司得到一大堆錢、讓一堆人套現(xiàn)富了更富的。樓市的本源是讓人住、讓人休息,不是為了讓人投資。而匯市的本源是為讓人在境內外投資、生活更便利。既要加杠桿又要控風險,在目前的階段很難辦到。
未來“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yè)”,“減法”色彩較濃,不可避免涉及人和錢,即就業(yè)和債務的問題,難度和要求都比較高,但決策層的決心很大,依靠過剩產能支撐的短期經濟增長不僅不可持續(xù),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這些產能要更大、痛的時間會更長。辦法就是在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同時動手術,長痛不如短痛。對這些企業(yè)進行“清盤”,既可以釋放出土地、信貸等稀缺資源,也使這些企業(yè)的職工在納入社保、接受培訓后走上新崗位,看到新希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