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復蘇道阻且長:新財政刺激法案仍“難產” 美股或持續下行
李徽徽認為,美股在短期內接下來繼續承壓,還有進一步的調整空間,主要股指還有10%的向下空間,尤其以科技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還有15%的下降空間。
美國東部時間9月22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和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共同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委員會的聽證會,會上釋放的信號全球關注。
鮑威爾在會上重申,美聯儲將致力于幫助美國經濟度過新冠病毒大流行,并概述了迄今為止已經采取的行動。他表示,美國經濟已經顯著改善,但復蘇的道路仍十分漫長,需要財政政策的進一步支持。姆努欽表示,他和白宮仍在尋求與國會兩黨就新一輪刺激法案達成協議。
然而,分析指出,受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懸而未決的影響,新一輪應對新冠病毒的刺激方案或將難以在11月美國大選之前出臺。
此外,盡管美聯儲“鴿聲”四起,但是美股在9月持續震蕩。分析師認為,美聯儲的“新”政策難以有實際的“新”行動,因此美股將有繼續下行的風險。
美國經濟開始改善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美聯儲已將短期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并推出13項緊急貸款和流動性工具,以緩解市場壓力。
此前,美聯儲已經于美國東部時間8月27日對其“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戰略聲明”進行了相應的修訂。根據聲明,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簡稱“FOMC”)將“尋求實現平均通脹率為2%的長期目標”。因此,“當通脹持續低于2%的時期時,適當的貨幣政策應試圖在一段時間內推動通脹率升至2%以上”。這也意味著在通脹率升至2%以上之前,FOMC不會上調利率。
鮑威爾指出,近期許多健康的經濟數據得益于3月被美國國會批準的高達2.3萬億美元的應對新冠病毒的刺激法案。“其結果不僅是就業反彈,而且個人收入和個人儲蓄也逐步增加。這些因素使美國經濟能夠“有彈性”地應對貸款違約和大衰退來襲時可能發生的其他問題。
資深金融專家李徽徽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美聯儲在3月采取降息、量化寬松等支持工具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李徽徽補充稱,“ISM制造業和服務業指數維持在50以上,失業率也從雙位數持續降低到8.4%,消費支出也穩步回升,預計今年三季度的GDP增長率將回正并大幅回升到20%。”高盛最新發布報告更預計,今年三季度美國GDP增長率將反彈到35%。而在剛過去的二季度,美國GDP下降32.9%。
鮑威爾在聽證會上也表示,美國經濟已經改善。“經濟活動已經從低迷的第二季度水平回升。當時,為了遏制病毒的傳播,美國經濟的大部分行業被關閉。目前,許多經濟指標都已經顯示出明顯的改善。”
不過,鮑威爾指出,美國“就業和整體經濟活動仍遠低于疫情前的水平,未來的道路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他還強調,美國經濟最終將從這個困難時期完全復蘇。“只要有必要,我們將繼續致力于使用各種工具來支持經濟。”
據悉,美聯儲的支持計劃最高有可能提供超過2萬億美元的各級資金,不過其中一些資金的使用率較低。面向中小企業的主街貸款計劃(The Main Street Lending Program)最高可提供6000億美元的資金,但目前僅使用了約20億美元,而美聯儲可以在一級市場購買公司債券的工具尚未被使用。
鮑威爾表示,這些支持工具總體上已釋放了約一半的潛在資金,如果市場壓力再度出現,它們將隨時待命。
盡管美聯儲仍備有“后手”,但是,鮑威爾認為,美國經濟要完全從疫情中恢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進一步的財政支持。“美國經濟前景將取決于防疫效果,以及各級政府的政策行動。在某些情況下,直接的財政支持會比美聯儲的貸款更好。”他說。
芝加哥聯儲主席埃文斯22日表示,如果美國國會不能通過一項支持失業者以及州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計劃,即使不會徹底衰退,美國經濟也將面臨復蘇時間更長、速度更慢的風險。“財政支持是根本性的。”
據埃文斯預測,如果要使美國失業率到2021年年底降至5.5%,那么至少需要5000億美元或1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
姆努欽表示,他和白宮仍在尋求與國會兩黨就新一輪刺激法案達成協議。“總統和我仍然致力于為就業者和企業提供支持。我認為仍然需要有針對性的一攬子計劃,政府已準備好達成兩黨協議。”
李徽徽對記者強調,財政支持非常必要。“美聯儲已經將利率降低到接近零,進一步的貨幣政策刺激有可能陷入‘流動性陷阱’的風險。為了避免該風險并有效提振經濟,這時候需要強有力的財政政策刺激,并通過各種手段提升政府支出的乘數效應,如減稅降費、開放壟斷領域、直接現金返還、基礎建設和公共設施投資等。但是,同時美聯儲也需要盡快將貨幣政策轉為非常規,并調整結構,比如政府購買資產的范圍擴大到風險資產,加大短債的購買,以及由貨幣寬松過渡到定向的信用寬松。”
新財政刺激法案仍“難產”
然而,自7月以來,對于新一輪財政刺激計劃法案的規模和范圍的討論,美國國會仍處于停滯狀態,何時能推出新的刺激法案仍不得而知。
分析指出,在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去世之后,有關接替金斯伯格的人選成為美國國會兩黨新的分歧點,這或將影響新一輪刺激法案的談判。
一位世界銀行分析人士稱,美國總統特朗普試圖迅速填補金斯伯格去世后留下的空缺,而這可能會令在11月3日大選前推出刺激法案的前景蒙陰。
TD Securities分析師也在一份報告中稱,已經在新一輪經濟刺激法案上陷入僵局的國會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現在將注意力集中在最高法院空缺的爭奪上,這降低了新法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
瑞銀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空缺可能會刺激兩黨加劇競爭,并將取代新冠病毒和國際貿易摩擦等問題,成為選民心中的主要話題。
TD Securities首席美國宏觀經濟策略師Jim O'Sullivan稱,“雖然我們預計最終會出臺一攬子計劃,但在大選之前不能出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即使在最高法院突然成為一個問題之前,也有這個可能性。”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任Larry Kudlow則淡化了最高法院之爭的影響。當地時間9月21日,當被問及這是否會讓議員們更難關注另一項COVID-19法案時,Kudlow稱“沒有必要”。
Krueger稱,“我們一直在設想另一項(1萬億或1.5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目前的僵局顯示出經濟下行風險。”
O'Sullivan認為,最高法院席位之爭“可能也會增加民主黨在選舉中贏得參議院席位的幾率”。這一結果會提高出臺更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的可能性,進而可能對經濟復蘇的速度產生重大影響。
高盛的分析顯示,“如果2020年的選舉結果是一個統一的民主黨政府,這可能會讓拜登總統通過一項大幅增加支出的議案。”高盛預計,這可能促使美國經濟復蘇速度快于預期,將美聯儲需要開始加息的時間提前“最多兩年”。
不過,瑞銀分析師指出,如果特朗普和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在大選前在美國最高法院安插一名保守派法官,那么如果民主黨重新贏得參議院席位,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擊敗特朗普,“民主黨的政策議程將會更加激進”。
李徽徽則表示,美國經濟復蘇還是呈現良好的態勢。“預計經濟在第三季度將會大幅反彈,而真正的經濟企穩可能要到2021年初。根據他的預計,美國今年的GDP增速將為-4.5%,2021年的GDP增速將恢復到5.8%。
9月美股持續下行
從市場來看,盡管美聯儲“鴿聲”四起,但是進入9月以來,三大股指持續震蕩,周線已經連續三周下跌,為近一年來最長下跌周期,許多備受追捧的科技股跌幅更超過了20%。
李徽徽對記者解釋稱,最近美股回調主要有四個原因造成:第一,美國國會仍未就新一輪財政刺激法案達成一致;第二,曾為納斯達克指數創出歷史新高的主力板塊科技股集體回調,對大盤影響較大;第三,風險利率的下行降低了投資者預期,也提升了股價估值,但最近10年期國債利率回升到0.7%并逐步企穩回升,對于折現估值形成了壓力;第四,美國大選的臨近使整體資本市場波動性加大。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指出,美聯儲的九月議息會議讓市場失望。“這是一個美聯儲不放水就有自殘傾向的市場。美聯儲所謂的對于貨幣政策思路的歷史性調整,其邏輯是自相矛盾的。如果美聯儲認為其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引發經濟的再通脹,那么為什么又要強調將保持零利率2-3年?如果這樣的貨幣政策是無效的,那么又為什么要執行?因此,市場的失望是有道理的。”
摩根士丹利首席投資官兼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Mike Wilson認為,最近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8月份是由缺乏經驗的散戶投資者的投機所推動的上漲。因此,“一個更好的思考方式是,目前的下跌只是我們回到了上升之前的位置,而這上升可能一開始就不應該發生。此外,牛市在此過程中會經歷修正,而這正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
李徽徽也認為,美股在短期內接下來繼續承壓,還有進一步的調整空間,主要股指還有10%的向下空間,尤其以科技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還有15%的下降空間。
李徽徽還表示,“短期的調整將是低吸的機會,預計美國標普指數在未來12個月大概率觸及3600點,距離近期的點位還有10%向上空間,看好周期股和中小市值股,板塊偏向于金融、工業、材料和醫療健康。”(編輯:辛靈,如有任何問題或建議請聯系xinlingfly2007@163.com)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