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發行:“靈活配置”成為出現最頻繁的關鍵字
國慶前后,市場在連拉七根陽線后,再次陷入3000點拉鋸戰。在典型震蕩市下,公募基金發行思路頗具逆向思維——當主題投資出現“相對估值溢價”時,基金公司選擇主攻更能體現預判價值的靈活配置產品。從數據可以看出,10月份以來,更符合當下市況的靈活配置產品占據發行主力,該產品股票投資倉位配置空間在0至95%。
數據顯示,截至18日,已經獲證監會批復并等待發行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共7只,其中6只均為靈活配置產品。國泰基金、華安基金、金鷹基金等實力較強的公司不約而同地選擇發行靈活配置產品。
這股熱潮與靈活配置產品過去一段時間的優秀表現不無關聯。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18日,在偏股型產品中,今年以來收益排在前十的幾乎全部為靈活配置類。業績與資金偏好不斷形成正反饋。從9月份公布的募集情況來看,靈活配置產品具備很強的市場“吸金力”,共募集資金25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18日已經開始募集的偏股基金共23只,其中8只為靈活配置型產品,分別為融通通尚、華富華鑫、銀華體育文化、長盛盛平、融通滬港深智慧生活、民生加銀前沿科技、交銀新生活力、中歐豐泓滬港深。接下來公募基金的發行更是“靈活配置”的天下。
采訪中,多名靈活配置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靈活配置產品或許就是為震蕩市而生的。前海開源基金經理謝屹對記者表示,在反復震蕩格局中,靈活配置產品給了基金經理更多提前預判空間,一旦提前預判到重大的回撤可能性,可以及時降倉。
據記者了解,基金公司在年底的招兵買馬中,特別加強了針對密集發行的靈活配置產品人才的招募力度。目前市場處于缺乏明顯利空的風險“真空期”,市場在3000點附近有較強支撐,但同時主題投資熱情也在退卻,市場缺乏明顯亮點。分析人士指出,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在糾結的市場中,風格穩健、關注價值投資、穩定增長型的基金是不錯的選擇。
對于上述建議,數據可以說明很多問題。在今年年初經歷較大波折后,市場總體偏震蕩,但公募基金平均收益依然強于大盤。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主動型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為-7.72%,同期滬深300指數跌幅為11.38%。從機構和散戶的歷史表現來看,基金的賺錢能力在過去10年中大概率超越普通投資者。即使在以往的牛市中,市場中獲利的散戶投資者不超過30%。
然而,選擇基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精選實力團隊的產品才能保證收益。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總經理劉亦千對記者解釋說:“基金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其投研能力,因此投資者在購買基金前,除了考慮市場點位的因素,更不能忽略產品本身的質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