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企業家:明天你還活著嗎?(3)
企業家人身安全防范的七大誤區
必須承認,企業家是商海中的能手,但是同時也必須承認,他們在人身安全防范上絕非能手,他們的安全防范水平和商業經營水平相比,就好比小學生和博士生的差距。
盡管國內有一些企業家采取了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但國內富豪在人身安全防范方面存在著七大誤區:
誤區一:保鏢萬能
很多企業家都以為,“有了保鏢就安全”,甚至是“人身安全就是請保鏢”。現在不少企業家都聘請了保鏢,然而,一些企業家還是在有保鏢的情況下遭遇人身侵害的。保鏢是重要的,但絕對不是萬能的;沒有保鏢,個人人身風險很大,有了保鏢,并不等于自己的人身安全進了保險箱。
浙江籍富豪周祖豹雇有多名保鏢,還是遭遇了暗算。2003年2月12日,北京祖豹毛皮輔料綜合市場董事長周祖豹,在其老家樂清市蒲歧鎮北門村家門口被刺14刀身亡。周祖豹從1985年開始經商,1993年起一直在北京經營市場,其祖豹毛皮輔料綜合市場是華北最大的皮毛集散中心。多年前,周祖豹在辦公室遭遇到了人身安全威脅,便雇了多名保鏢。
2月11日是周祖豹的二兒子三兒子結婚的日子。2月12日上午9時40分左右,周祖豹和大兒子周建勇準備出去辦事。已坐進停在家門口私家轎車上的周祖豹,上車后發現轎車座墊比較臟,就從車中出來,叫大兒子將坐墊抖一抖。
正當周建勇埋頭抖坐墊的時候,兩名歹徒迅速靠近周祖豹,拔出三角刀刺向周祖豹。這時,一輛灰色微型面包車開到跟前,車上又下來三名帶刀的歹徒,周建勇沖上前和歹徒搏斗,但歹徒們矛頭都指向周祖豹。當三子周建南從屋里跑出來時,周祖豹已倒下了,身中14刀,流血不止,隨即身亡。歹徒們見狀,迅速跳上面包車逃走。
擁有多名保鏢的政要,遇刺的案例也不在少數。即使是世界強國的美國,其總統擁有多名保鏢、衛士,但還是出現了多位總統遇刺身亡的案例。事實上,美國總統的安全防衛水平,正是在多位總統遇刺后汲取教訓、總結經驗才大幅提高的。
值得重視的是,國內企業家對保鏢的定位和任務,急需調整和提升。
誤區二:硬件崇拜
三重安全防護系統、紅外線監控攝像設備、數碼安全屋……一些企業家在安全設施、設備上的支出數目,已經可以和他們置辦豪宅的費用相比了。毫無疑問,這些設施是保衛企業家安全的基礎,但僅僅依賴甚至崇拜這些硬件,是一個極大的誤區。有些企業家盡管在豪宅硬件上投入很大,但還是在豪宅內出事了。
誤區三:槍殺概率極小
中國是一個實行槍支管制的國家,企業家遭遇槍支侵害的概率要遠遠小于國外發達國家。這個觀點在理論上是正確的,但現實生活中并非如此。據相關部門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私下透露,中國私藏在民間的黑槍至少在100萬支以上,而現實存在的黑槍數量,無法搞清楚。有一年,某省會城市收繳槍支,短短一段時間內就收繳出了1萬支槍支。
更為嚴重的是,在龐大的黑槍“存量”背后,還存在著一條源源不斷的黑槍生產產業鏈,槍支生產、部件與配件供應、運送、銷售,各個環節一應俱全。一些“地下黑槍工廠”在云南、廣東、廣西等省成泛濫趨勢,屢禁不止。在這些省份的槍支黑市上,一支槍只要花800~1500元就可以買到,而槍支的生產成本則更低,只要不到100元人民幣。“黑槍生意”成為了當地村民生活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如果不靠制造黑槍來賺錢,就供不起孩子上學”,當地一位村民說。
誤區四:高層經理不需防范
目前,國內企業家在他們所領導的企業中,占有絕大部分股份甚至全部股份,這些企業的總裁、副總裁和董事等高層經理人員,基本上是拿年薪和獎金,他們所積累的財富還沒有達到富豪的水平。因此,一些富豪就認為,人身侵害主要是針對自己來的,高層經理不存在人身危險問題,不需要防范,不需要安全培訓。
其實不然,高層經理的安全培訓是非常必要的。經過安全培訓之后,不僅有利于防范高層經理的人身安全,更有利于企業家本人的安全。這是因為,企業家70%左右的工作時間是和這些高層經理、助理、主要隨從在一起的,而接受過培訓的高層經理則可以預防和應對企業家本人可能遇到的人身侵害。
誤區五:國企老總無危險
很多國企老總認為,企業家遭遇暴力現象都發生在私營企業家身上,國企老總的年薪沒有多少,風險基本不大,事實并非如此。
跟蹤研究企業家人身安全課題數年,多名國企老總遭遇暴力侵害的案例已經進入記者的視野。
2002年7月,山西大同云崗實業總公司一位主要領導攜家人為已故一年的父親掃墓。在返回途中,從樹林中竄出30多個人對該領導進行突然襲擊。在隨行的親朋好友及保鏢的保護下,該領導在曠野中奔跑了5個小時后才得以逃脫。
2003年12月24日,南方匯通(前身為貴陽車輛廠)董事長惠金根在上班途中被車撞死,肇事司機為貴陽車輛廠的二級單位——貴陽市白云自力聯合廠的廠長杜世春(音),隨后,杜在車上自焚,25日,杜世春因搶救無效死亡。
2004年1月16日上午,福建省輪船總公司總經理劉啟閩在辦公室被員工連刺四刀,身受重傷。
就在2005年全國兩會前夕,國內又一家著名企業老板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江蘇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的座駕遭遇槍擊,專車司機死亡。
誤區六:事先防范多余
牛津管理評論發現,那些受到過人身侵害的企業家都非常重視自己和企業高層的人身安全問題,愿意在安全防范上投入;而那些還沒有遭遇到人身侵害的企業家,則對企業高層的安全問題一直沒有重視起來,甚至非常淡漠。
“你放心,我不會有事的,我的命硬著呢”,有一次山西海鑫集團前董事長李海倉在運城與山西工商聯副會長張慎德匆匆見面時,李海倉坦然一笑地這樣說。李海倉遭遇槍殺之前的一個月,他剛剛發生一起車禍,司機小王在車禍中還斷了雙腿。
像李海倉這樣抱有僥幸心理的企業家非常普遍。“這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怎么可能發生在我身上呢”,一些企業家當面對記者說;更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家認為,企業高層的安全“事先防范是多余的”。殊不知,在人身安全問題上,是沒有后悔藥的,萬一不幸遇到此類問題時,很多企業家連后悔的機會都沒有。
李海倉遇害事件發生后,海鑫大廈每個樓層都配備了保安,還從少林寺和武警部隊聘請了專業人員,為經理以上領導配備了保鏢。
誤區七:行善能避禍
很多企業家都有一種普遍的看法:“行善能避禍”。而事實并非如此,行善是必要的,但并不能避免所有的殺身之禍,尤其是飛來橫禍。在那些遭遇人身侵害的企業家名單上,沒有哪一個不是行大善、積大德的,但還是遭受了不測之禍。
李海倉遇害案是“行善能避禍”誤區的最典型例證。生前的李海倉慷慨解囊,是遠近百姓有口皆碑的“大善人”。就在李海倉出事那天上午,他剛剛把1萬元過年費給了鄉親,村領導裝著溫暖的現金下樓,而兇手則帶著冰冷的槍支上樓,村領導與兇手擦肩而過。企業家剛剛行過善,罪惡之手就悄無聲息地伸出來了。
企業家既要問問自己行過多少善,更要問問自己實際的安全防范水平有多高,因為當暴力侵害來臨時,企業家求過的“神”和拜過的“佛”并不能阻止歹徒和歹徒手中的兇器。
一旦被劫持或綁架,怎么辦?
1.樹立“棄財保人”的核心理念,基本答應歹徒的條件和要求,盡量爭取讓事情出現轉機時間。
在企業家遭遇劫持的案件中,就出現過拒絕答應歹徒的條件和要求,而遭遇劫持者立即被殺害的事情。
2005年5月10日,臺灣商人吳健福在墨西哥自己的工廠遭到兩名歹徒持槍搶劫,歹徒將吳健福及數名員工、會計捆綁,并逼問保險箱密碼,由于吳健福拒絕說出密碼,歹徒憤而持槍朝吳健福頭部射擊一槍,致吳健福當場身亡。
至于歹徒提出的條件和要求,被劫持人應該答應哪些條件?不應該答應哪些條件?不同的要求又該怎么樣去答復?這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總之,有一條原則:盡量爭取時間或者拖延時間,讓事情出現轉機,針對不同條件和要求的答復,要服從并服務于這個原則。
2.一定要想方設法及時告訴公司和家人,讓他們及時報警,取得公安機關的幫助。
盡管綁匪在綁票之后都會警告其家人,“不得報警,否則將要撕票”,這主要是恐嚇和威脅。在得到劫持、綁架信息之后,家人要在第一時間報警。畢竟公安機關在處理劫持和綁架問題上,要比公司和家人專業得多,辦法也多很多,成功概率也很高。
現在,部分地區的公安機關已經就劫持和綁架問題作為專門課題研究,比如如何針對不同的綁匪采取不同的辦法,培訓談判專家,就具體個案制定幾套不同的方案等。
3.盡快讓自己或歹徒與外界通電話,以暴露綁匪的準確位置。
企業家在遭遇劫持之后,一定要盡快讓自己或歹徒與外界通電話,這樣,公安機關就可以通過GIS或者GPRS等衛星定位系統掌握綁匪的所在區域和準確位置。如果是遭遇綁架的企業家打電話,第一個電話打給誰?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值得深思的問題了。因為這個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外面的救援思路和救援質量。
4.為了防止撕票和遭遇暴力,盡快在綁匪中樹立“好人緣”,“與綁匪打成一片”,消除敵對狀態。
綁匪也并不是鐵板一塊的,綁匪中的立場也并不是都完全一致的。在實施綁架的犯罪群體中,也有“老大”、“老二”、“干將”、“打工仔”之分。而且,綁匪也是人,尤其是具體干活的綁匪,更具有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的一切特性,他們有“至剛”的一面,一定就有“至柔”的一面,有暴力的一面,也會有軟弱的一面,也有被感動的時候。
一句話,綁匪們也不是無懈可擊的。
所以,在綁匪中樹立“好人緣”,“與綁匪打成一片”,消除敵對狀態,這樣,可以培養積極因素,培養對自己人身安全有利的條件,防止撕票和遭遇毒打等暴力的發生。
2005年5月,成都 寶馬車主李先生在駕車回家途中遭遇綁架,綁匪勒索200萬未果,李先生被綁架60個小時后成功自救。受害者李某講述了被綁架60個小時驚心動魄的經歷,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