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紡織加速發展 創新能力不斷加強
2010年是“十一五”計劃的最后一年,也是最關鍵一年。河南省紡織行業在“十一五”期間經歷了紡織行業調整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努力創造出令人驚喜的局面,呈現出速度快、效益好、活力強的良好發展勢頭。
“‘十一五’期間是河南紡織行業發展最快的5年,是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最大的5年,是經濟運行質量最好的5年,是企業活力發揮最充分的5年。”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李書勤接受記者采訪時總結道。
截至2010年6月,河南規模以上紗錠規模由2005年的893萬錠增至現有的1500萬錠,增長68%。
2009年,河南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336.8億元,比2005年增長1.68倍;實現利稅171.25億元,同比增長3.04倍;利潤119.4億元,同比增長4.36倍。
一年一個新臺階,河南紡織不斷創出歷史新高。2010年1~4月,河南紡織完成銷售收入477.9億元,實現利潤37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40.1%和44.8%,均高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連創新高,使河南“紡織大省”的地位得到鞏固。
優勢行業更加突出
棉紡是河南紡織的優勢行業,其年銷售收入、利稅、利潤分別占全省紡織行業的75%、74%和73%。
新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使河南棉紡企業中第一家上市的,現有近50萬紗錠、3000臺織機、資產20多億元,年銷售收入20億元,實現利稅1.5億元,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綜合經濟競爭力位居全國棉紡織行業前20強、河南省同行業第一。
新野紡織圍繞產品調整升級,先后進行9次大規模技改,總投資18億元引進先進設備。目前,先進設備占企業設備總量的2/3以上。他們先后開發生產了麥飯石功能纖維、大豆蛋白纖維、天絲、多纖維混紡交織面料等近百個新產品,形成了“高支精梳紗—新型紡紗—高檔服裝面料”的獨具特色的產品結構。
前不久,該公司非公開發行9000萬股A股股票工作順利結束,共募集資金4.94億元。5月19日,總投資2.79億元的10萬錠精梳緊密紡募投項目開工建設。另一募投項目——總投資2.77億元的新疆阿克蘇皮棉加工基地及純棉精梳紗項目正在積極籌備之中。
此外,舞鋼銀龍集團龍山紡織科技園的8萬錠緊密紡在全省首屈一指;龍山全部實現了無卷化,100%無結頭;焦作海華精梳紗占95%。目前,全省棉紡、化纖、服裝的比重趨于合理,紡織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承接轉移效果顯著
2009年9月3日,河南省政府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聯合在鄭州舉行了“河南承接紡織服裝產業轉移洽談會暨合作項目簽約儀式”,簽約項目102個,項目總投資180億元。11月18日,河南省政府與杉杉投資控股(集團)公司在鄭州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河南省服裝協會抓住沿海產業轉移的歷史性機遇,發揮行業組織的資源優勢,采取“引薦、引導”的方法,促使產業轉移取得顯著效果。他們幫助新鄭市在溫州舉辦了“紡織服裝園招商推介洽談會”;他們組織滎陽、襄城縣、淇縣、淮陽縣和產業集聚區領導赴青島;他們組織淮陽、湯陰、武陟、宜陽四縣赴中國服裝名城虎門,與當地行業組織共同舉辦“粵豫服裝產業轉移洽談會”。通過洽談,協會促成廣東中大羊毛衫品牌聯盟與河南淮陽縣政府、中山沙溪服裝商會與河南湯陰縣政府、廣州市制衣行業商會與河南武陟縣政府、虎門服裝服飾行業協會與河南宜陽縣政府簽訂戰略合作聯盟協議,使河南四縣產業集聚區與廣東地方服裝行業協會結成“親家”。
同時,經豫粵兩地參會人員的共同努力,東莞27家紡織服裝企業與河南四縣區達成初步轉移共識。目前,沿海地區已經有30多家服裝企業轉移到河南淮陽縣,其他地區也不同程度地引入了項目,并正在落實入駐。
2009年,全省紡織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5.27億元,比上年增長22.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今年1~4月,投資仍保持23.1%的快速增長。“沒有項目就沒有發展,沒有好項目就沒有好的發展,沒有大項目就沒有大發展。”李書勤說。
創新能力不斷加強
鄭州幾家紡織企業重組搬遷投產的第一批企業——鄭州一棉、鄭州宏業紡織兩家企業,瞄準頂尖設備,打造標桿企業,裝備水平明顯提高。
鄭州宏業在清梳聯流程中選擇的抓包機、單軸流、多倉、精開棉機都是寬幅,既能高產又可實現“薄喂細梳”。在生產流程中,他們特別加上一套專門適應生產新型纖維和功能性差別化化纖的設備,此類功能性產品占總產量的1/3。
在空調系統設計中,他們在省內率先使用“羅瓦體系”多風機變頻自控系統,既能確保車間空氣參數精準,又能節能30%左右。此外,公司建設有PROFIBUS現場總線、工業以太網、企業局域網、英特網構成的信息化體系,領先全國同行。公司總經理吳振剛說,這是企業確保紡紗“高精準”的秘密武器。
李書勤告訴記者,現在有實力的企業都在上規模、上檔次,裝備水平越來越高。不再是簡單的數量擴張,而是追求高效高產、高檔次、差異化。設備向高效、自動化、連續化、智能化發展。企業選用先進設備,應用新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加強。
產業集群形成支撐
靠自有資金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許昌裕豐紡織有限公司成立9年時間,發展到30萬錠規模,并躍居全國同行業人均創利第三名,成為全省棉紡織行業的標桿企業。該公司投資2億多元的五期高檔紡紗項目,設備已訂購,并陸續進廠,計劃今年10月安裝、調試、運營。屆時,裕豐總規模將達45萬綜合紗錠。
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銀龍集團把握發展良機,從1.5萬紗錠發展到50萬紗錠,資產從虧空4300萬元發展到13億元,成為擁有8個分公司、5000多名員工的股份制民營企業,舞鋼市的龍頭企業和稅源大戶。他們在“十一五”期間計劃總投資20億元的龍山紡織科技園項目,一期15萬錠精紡項目已建成投產,二期10萬錠精密紡高檔紡紗項目正在加緊施工,今年年底前將建成投產。
河南省還把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看成是創造新優勢、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舉措,是實現跨越式發展和中原崛起的有效途徑,并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目前在河南各地掀起了調結構、促轉變、承轉移、建園區的熱潮。
產業集群的發展使行業呈現了新活力,對行業的支撐和拉動作用日趨明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