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商業街坊生意究竟要怎么做
街坊生意也有窮盡時?在越秀區明月二路開了6年鞋店的關姨,眼睜睜看著生意從幾年前的日進兩三百元,降為日進7元,甚至為零。“回去帶孫還好過。”這些日子,關姨已在清貨,打算就此關門大吉。
鞋店門面約四五平方米,隱于明月二路住宅小區的樓梯間底層,門前就是東山實驗小學的后門。“巷口未裝鐵柵欄前,每天出出入入的街坊不少。”從2002年開店伊始,關姨就將鞋擺在門口,不少街坊順手幫襯,每日平均可賣兩三百元。兒子見狀,很快就把店鋪買下來。
“兒媳進什么,我便賣什么。”關姨表示對賣鞋沒有做過多研究。以前兒媳進的貨多為拖鞋、涼鞋、布鞋、膠鞋等日常多穿的休閑鞋。前年,兒媳進了40多雙木屐后,則讓關姨領教到貨不適眾的厲害。一位街坊買了木屐,沒穿幾天便回來投訴,“樓下鄰居以棍棒戳我家樓板,抗議太響”。剩下的幾十雙木屐,關姨降至半價甩賣,也足足賣了兩年多。
退休以前,關姨在醫院工作,她說看鞋店是為了打發時間。她在鋪前擺張躺椅,平日就在樓梯間旁與過路街坊拉家常,有顧客光臨,看中掏錢便是。不過,這幾年隔街也有一兩家鞋店開張,而從她的店鋪去華潤萬家五羊新城店步行也僅需10分鐘。加之今年初,居委會在鞋店旁裝了鐵柵欄,僅在早上7時至晚上9時打開一扇門,平素年邁老人想到關姨的店來,都得邁過高約10厘米的鐵欄。關姨覺得,她的生意由此日漸蕭條。
“不賣了,變成倒貼了。”今年以來,關姨早上要接送孫子去共和小學,下午3時多再接回來,店鋪由此時停時開,曾多次一天僅買出一雙7元的拖鞋。現在鞋架上仍有四五十雙鞋,如果這月仍清不完,關姨打算將其打包回家。{page_break}
專家號脈
定位不準倒閉不稀奇
關姨的生意為何從原來的日進兩三百,變成最后的關門大吉?專門做商業顧問及商業策劃的“廣州楚睿商業”董事長黃文杰表示,社區商業的特點非常明顯,如果不符合這個特點,最后落得關張結業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認為,想做社區商業、街坊生意,必須要做到兩點:便利性和重復性。開在社區里的小店,應該是供附近居民經常光顧的地方,也就是說,有人“圖方便”,它才會有生意上門。其次,社區店輻射范圍不大,消費者比較固定且數量有限。因此社區店里賣的東西,重復性必須很高。而關姨開鞋店,一雙鞋至少能穿上半年至一年,銷售量當然有限了。
很多人認為,開店成功的秘訣是“把價格降下來,把產品質量提上去”。但黃文杰則表示,作為社區商業,其“便利性和重復性”是排在價格之上的。一些開在社區的便利店,不僅生存得很好,且部分產品價格還高過大超市。所以,想做好街坊生意,關鍵還是定位。
金手指
哪些店適合開在社區里
黃文杰分析,目前有三類店比較適合開在社區里:一是日常用品類,如柴米油鹽店,這種店可以高度地體現“便利性”,誰家缺了,可以馬上過去買,不用跑太遠。二是服務型的店,如洗衣店,它的重復性非常高,剛洗完的衣服,可能過幾天還要再洗。第三是小食店,如賣包子、豆漿等早餐店,占地不大,但每天都會有人買。
不過,黃文杰也提醒,雖然社區店有時價格可以高過外面,但仍不適合開設一些銷售中高檔產品的店。因為這類產品,資金投入大,比較性也強,老百姓購買時,一般會多去幾家大商場,仔細比較挑選后再做出慎重選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