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改善經濟增長結構:出口貿易不在單一服裝類
以往談及浙江外貿,人們往往首先想到“服裝鞋襪”,而機電產品近幾年已逐漸替代紡織品,成為浙江最重要的出口種類,也是浙江經濟快車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來自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前3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6677.2億美元,增長34.5%,高于同期我國總體出口增速0.5個百分點,占同期我國出口總值的58.9%。另據介紹,今年前8個月,浙江累計實現外貿出口總值1162.4億美元,其中機電產品累計出口總值510.5億多美元,同比大增49.36%,約占全省外貿出口總值的43.9%,大約相當于全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量的1/10;紡織服裝累計出口總值321.5億多美元,約占全省外貿出口總值的27.7%。
浙江機電產品出口去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曾大幅下挫。在這樣的背景下,接近五成的增幅更顯得來不易,不僅大大高于浙江紡織服裝等產品的出口增速,也高出同期全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速近14%。
浙江機電產品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
“浙江機電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不斷提升,其中船舶、汽車零部件、照明產品等,更是出口增長中的‘亮點’。”浙江省商務廳機電產業處處長韓峻說,今年上半年以來,國際市場環境正在好轉,“補庫存”的效應使得不少機電企業出口增長看好,一些大企業的出口訂單一直排到今年年底,甚至明年上半年。
該省主要機電產品出口地之一的金華市,出口增長高達54.99%。金華市外經貿局外貿處處長汪祖龍介紹,隨著國際市場回暖,像鋼鐵門窗、電動及手工工具、金屬休閑桌椅、鋁制廚房用品等消費需求又出現增長。該市節能燈出口1.3億多美元,同比增長17.8倍;手提式鏈鋸出口1.1億多美元,同比增長1.03倍;鋁制廚房用品出口2.2億多美元,同比增長87.98%。位于金華的浙江金磐機電實業、浙江金輪機電實業等企業,出口增幅都在60%以上。
總之,浙江機電產品出口正逐步走出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負面影響,重回快速增長通道。浙江省把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國際化出口產業集群與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緊密結合起來,促進機電產品結構調整、轉變機電產業發展方式,其成效也正逐步顯現。
技術品牌提升機電產品檔次
自主創新始終是推動機電產品出口、加快機電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詞”。浙江省積極引導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對有自主知識產權、自有知名品牌、較高附加值、國際競爭力的新項目的研發投入,促進機電產品從產業鏈低端向高端提升、由價值鏈低位向高位提升。
浙江省最大的船舶工業出口企業之一、揚帆集團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5000萬元,而且還在不斷增加。通過自主創新提升產品檔次、提高技術水平,給企業帶來更為豐厚和持續的效益。
近期,揚帆集團瞄準了建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汽車滾裝船,制定了一套大型汽車滾裝船的建造工藝,不僅有效縮短了船塢建造周期,還能提高鋼材利用率1%左右。目前,5000車位汽車運輸船首制船已通過德國勞氏船級社審核并交付使用,該船建造的船塢周期僅需3個月,與日韓等國先進造船企業相比也毫不遜色。
在汽車零部件、電腦刺繡機、軸承軸瓦、機床、彈簧等塊狀經濟發達的諸暨市,雖然機電裝備行業發展多年、初具規模,但以往產品定位趨同、缺乏“叫得響”的品牌,使行業持續處于低利潤率狀態。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自覺將目光投向自主研發、自主創新。金盾鏈條歷時1年多自主研發的汽車生產總裝配線項目,在安全性能、傳輸速度方面都有優勢。產品檔次的躍升給公司帶來了豐厚的訂單。
引導機電產品出口走創新驅動發展軌道
浙江省對機電企業實行分類指導,引導機電產品出口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對大企業,鼓勵它們通過資本運作,積極參與海外并購,借此加強創新能力,大力發展一批主業突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核心競爭能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對中型企業,致力培養“小巨人”,使它們成為“專、精、特、新”的行業龍頭企業,成為行業標準制定者。對數量眾多的小企業,則通過設立出口基地、發展公共服務平臺,為它們提供信息、研發、檢驗檢測、出口促進等公共服務,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檔次、提升競爭力。
韓峻表示,今后發展方式轉變的方向和著力點,除了繼續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先進裝備制造業之外,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是必然選擇。在浙江省的發展目標中,力爭到2015年,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突破1000億美元,年均保持15%左右的增速。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省外貿出口比重超過50%。培育百億級的出口基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