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飲食文化之蛇筵
吃蛇,在嶺南地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人認為廣東人吃蛇是“南蠻”之遺風,殊不知吃蛇也是人類飲食文明的體現之一。蛇不僅肉味鮮美,富于蛋白質,營養滋補,而且具有治病功能。明代李時珍《林草綱目》便記述蛇肉可驅風活血、除痰祛濕、補中益氣,對風濕關節炎、氣虧血弱等疾病有一定療效。蛇膽更是明目,治風濕、咳嗽多痰、小兒驚風等的良藥。
說起吃蛇,還有一段小插曲,話說一百多年前,廣州附近的南海縣有個捕蛇能手,名叫吳滿,人稱“蛇王滿”。他捕的蛇多得數不勝數。他想,何不把那些蛇帶到廣州,開一蛇餐館,讓廣州的市民也能嘗到蛇肉的美味。于是1885年,在廣州,也是中國第一家蛇餐館開張了。
“龍虎斗”是蛇餐中的一道名菜,原料以毒蛇為主,用眼鏡蛇、金環蛇和過樹榕,配以老貓和母雞燴制而成,吃起來特別滋補。蛇餐館在此基礎上配上冬菇、木耳、姜絲和菊花,人們品嘗蛇饌時還嘗到菊花的清香,“菊花龍虎鳳”成了蛇餐館的招牌菜。
廣東出產的蛇不下百余種,通常食用的只有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過樹榕、三索線、水律蛇、大黃蛇、白花蛇和眼鏡王蛇等八九種,現在也吃海蛇、海豹蛇、蘄蛇(五步蛇)等。吃眼鏡王蛇大約是這20多年的事。眼睛王蛇屬二類保護動物,廣西、海南較多,現在食肆供應的據說是人工飼養的,也有說是越南進口的。其中過樹榕、水律蛇、大黃蛇、白花蛇是無毒的,其余均有劇毒。當今烹飪蛇菜的技藝越來越高,配料也越來越豐富,烹蛇不但配上雞,連魚翅、鮑參、海狗、水魚等山珍海味也用上,并運用燜、煎、炸、蒸、燉、燒、炒等十多種烹飪方法,做出上百款蛇菜。蛇王滿蛇餐館(位于荔灣區漿欄路41~43號)是中外游客吃蛇的最佳去處。此外,還有白云區太和鎮的蛇餐館群,還有遍布大街小巷的酒樓、飯店、大排檔,皆可吃到美味的蛇饌。未吃過蛇的朋友不妨去試試,感受一下蛇肉的美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