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定價“虛高”起因消費者“無折不買”
排隊上電梯,排隊試衣服,排隊買單,排隊上廁所……上周末,東門掀起68小時瘋狂打折購物潮,僅東門茂業百貨商場周六、周日兩天客流就破百萬人次!白領蔡小姐成功“血拼”帶著一身疲倦回家清點“戰利品”時,才發現——怎么現在打折了的價格跟兩三年前沒打折的價格差不多!在采訪中,感嘆服裝定價太高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有消費者迷惑:怎么打了3折,大商場賣的服裝、鞋子價格還這么高?
現場 賣場排隊購物太辛苦
“今年真是賣瘋了!”年年東門商戰,一年更比一年勁賣!上周六晚上9點,東門中路車水馬龍,車輛堵塞。記者來到東門茂業百貨后,發現進出的人實在太多,幾乎無法從正門進入。商場一樓主要售賣化妝品、鐘表、珠寶,由于OLAY、歐萊雅等幾個化妝品品牌以及依波等鐘表品牌也加入了“1換1.4倍”(相當于7.1折)的活動,這些參加活動的柜臺幾乎都人頭攢動,排隊提貨的長龍形成堵塞。而旁邊諸如FANCL等專柜沒有加入打折的專柜,則少人問津。
記者好不容易排隊搭扶手電梯來到主要是專營鞋柜的二樓,當記者嘗試在某品牌鞋柜挑選時,卻發現根本沒有位子坐著試鞋。“人真的太多了,排隊上廁所的時間跟買單的時間差不多!”記者在10樓遇到拎了大小好幾個袋子的市民李小姐。她略顯疲憊地說:“上廁所都好多人,我從4樓一直走到10樓上廁所,還排了15分鐘。”
不少銷售人員都站在椅子上大聲吆喝著傳遞著顧客需要的東西,買衣服要排隊,試衣服也要排隊,而不少鞋柜甚至買了單拿貨也要排隊,有專柜貼出“開單超過2小時不買單提貨作廢”。“人太多了,一上午就挑了兩雙鞋子,排隊買單都等了一個多小時。”市民吳小姐表示,雖然買了5折貨,但實在太辛苦。
感受 服飾定價越來越“虛高”
“搶”得很辛苦,真的撿到便宜了嗎?“今年秋裝、秋鞋又漲價了!很多牌子起步價都已經過千元了!”市民李小姐逛了一圈后,發現今年商場秋冬新款標價又悄悄調高了一個擋。她記得,在2005年之前,大部分品牌的單鞋價格都在300元左右,之后就一路上調,從五六百元到七八百元,去年更是飆升到900元的臨界關口,今年則直接突破千元大關,一些品牌靴子更是動輒在2000元以上。服裝也讓消費者感覺漲價明顯。以前商場里,普通品牌的東西基本還是以三位數為主,現在隨手拎起一件毫不起眼的線衫,標價可能就在千元以上。
“打了3折也不劃算,國內商場里的衣服也太貴了,比國外還貴!”經常去香港、國外購物的周小姐感嘆,雖然商場打出了低至3折的招牌,國內服裝的價格竟然比公認高物價的歐美還貴。“在倫敦,40英鎊(約400多元人民幣)可以買到打折的國際一線品牌BURBERRY的連衣裙??墒窃趪鴥壬虉觯@個價錢頂多買一件還是號稱打折了的國內二線品牌的襯衫,實在莫名其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場負責人坦承,與前幾年相比,鞋類、服裝、童裝價格差不多翻番,今年秋冬的新款服飾也至少提價兩成。“沒辦法,物價飆漲,廠家嚷嚷著什么人工、原材料成本都漲了,他們自主定價,商場標價只能跟著往上走”。不過,除與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有關外,還與近年來商場動輒打折大有關系。“現在消費者無折不買,加上深圳商場競爭格外激烈,以至于不少品牌專門針對深圳市場制定價格策略。”一位供應商稱,商場每次搞活動都要全程參加,幾年前曾經因為參加某商場的促銷活動賠本了,“進場費”、“商場扣點”、商場租金、各種各樣的“公關費”,最后都要攤進服裝價格中,只有在新品上市時把價格調高,“反正現在沒有什么東西不漲價的。”{page_break}
追因 大部分消費者“無折不買”
雖然采購的市民蜂擁而至,但記者昨日在現場隨機調查了20位顧客,九成顧客、特別是中年家庭主婦都表示,在今年物價不斷上漲的形勢下會削減百貨類消費品的支出。但是二三十歲的單身女性則對這一項不太敏感。采訪中,八成以上的消費者都表示“不打折不會消費”。
今年7月市零售行業協會發布的《2009年深圳市連鎖經營發展狀況報告》指出,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各商家,尤其是百貨企業長期、頻繁、大幅度的打折促銷活動,雖然保持了銷售額的增長幅度,但同時推高了品牌商的商品價格。由于品牌商價格虛高,不打折無法回歸價格本真,反過來又倒逼商場進一步加大打折力度,形成惡性循環,嚴重損害了整個行業的公信力,也讓消費者養成了“不打折不消費”的行為習慣。
太過頻繁的商戰促銷讓深圳零售商家陷入循環怪圈。有商家透露,去年零協曾召集全市各大商場集體達成一致意見——大家都保持冷靜,不要做大力度折扣促銷。不過,業內指出,今年CPI指數一直居高不下,糧價油價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消費者消費支出結構發生變化用于購買衣服和娛樂的支出比例下降。CPI的上漲已經直接影響到了百貨店的銷售業績,非理性消費成分比重越來越大,企業品牌認同和依賴度越來越被忽視。商家為了刺激消費,紛紛使出打折招數,正是受CPI上漲高壓下蝴蝶效應所致。7月起,海雅百貨推出1換3的大型促銷活動就打破了市場平靜。
縱深 商家搞促銷穩賺不賠
記者在經歷了8年的東門商戰采訪中,都能聽到商家大呼“沒錢賺”、“只是賺個人氣”。那么,商家真的是“賠本吆喝”嗎?
茂業營運管理中心總經理李昌融首次向記者透了底——“今年活動沒有負毛利”,肯定賺,并且力爭利潤率比去年多一倍!他透露,早些年的活動曾經出現過“虧本”,以去年此時的活動為例,當時一度緊急叫停像OLAY這樣的幾個知名化妝品品牌活動,就是一測算虧太多,當時ONLY、VERO MODA一些服裝品牌也虧了12個點。不過,總體測算下來肯定有賺無賠。
有品牌商就表示,搞促銷,消費者、專柜都不是最大的贏家,最大的贏家應該是商家。一位在百貨業打拼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百貨如衣服等最大的壓力來自于庫存,“只有大量走量才能賺得更多”。而商場舉辦這樣的活動則可以幫專柜短時間內大量走量。商場的好處就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資金,但商場都會壓貨款一段時間,短的一個月,長的可達半年。“現金為王,商場可以利用這些大量的現金流,進行其他諸如地產等項目的投資,這也是商場為什么熱衷搞這種活動的真正目的之一”。除此之外,商場通過舉辦促銷活動,還可以用低折的促銷力度把消費者吸引進商場,去購買那些實際利潤更大的商品,從而提高商場的整體利潤。
有業內人士還表示,商場之所以集中在年底搞大型促銷,還為了沖擊年度銷售業績,“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要把業績報表做得好看”記者了解到,以茂業東門店為例,去年全年銷售業績12億多,而“68小時營業”就賣出了2億多,兩天創造了2個月的業績!根據今年活動最新統計顯示,截至昨晚6點,該店銷售同期增長50%。茂業營運管理中心總經理李昌融則表示,其實在這種促銷活動中,專柜和商家都有賺。“以前剛做這種買換促銷時,有供應商因剛接觸這種新手法,在談判回款率上出現過虧本。不過,現在廠家都聰明了,在扣點上算得很精,還能利用活動吐貨套現回籠資金,雙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