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紡織企業再掀“產學研”高潮
近日,福建省晉江市華宇織造有限公司迎來了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專家,就雙方校企聯合項目進行了對接。自明年5月起,東華大學將陸續派出紡織專業碩士生入駐華宇織造,加入華宇織造科研隊伍。
“希望東華大學科研成果能為我們的產品提高更多的附加值。”華宇織造副總經理嚴文明表示。此外,該公司還在與泉州紡織服裝職業學院洽談產學研合作項目,此后將會考慮和更多高校聯合,開展項目合作。
在原材料狂漲的壓力下,紡織在企業壓縮成本的同時也在科研創新上下足功夫,產學研合作在沉寂許久之后,再次成為紡織服裝業界焦點。如何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怎樣使高校科研真正為企業所用?怎么保持長期的項目對接?……這些成為晉江紡織企業產學研合作中的困惑。
現象:
產學研合作促產品創新
產學研合作對晉江的紡織企業來說,并不是一個新概念,“上世紀80年代初剛剛參加工作時就聽過產學研的問題,一直到現在。只不過晉江很多面料企業,特別是處于二線的,都在資金和途徑上有欠缺,所以很少去觸及。”嚴文明表示,此次華宇織造跨出產學研這一步也是效仿行業中領跑者的做法。
嚴文明口中的領跑者便是福建百宏聚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據公開資料顯示,百宏聚纖所擁有的專利項目中不少是受益于產學研合作,在與東華大學合作成立了滌綸纖維聯合研發合作中心,并建立人才合作基地后,百宏聚纖先后開發了20多項科研項目,其中開發成功的DTY 83/72、BaiC00L(吸濕排汗),FDY55/72三維超亮光系列纖維等產品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正是看到百宏聚纖通過產學研合作所帶來的利益,讓華宇織造在與高校的對接上加快了腳步,“我們主動與東華大學紡織學院聯系,經過項目上的商討之后達成協議。一方面他們為我們提供科研成果,另一方,我們也為他們提供實戰基地。”嚴文明表示,這樣的“互惠互利”方式讓他們的合作很順利。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院長邱夷平則表示,滌綸化纖作為學??蒲械闹攸c研究項目,也希望能找到合適的企業進行產業化的實戰演練。
面臨原材料漲價的壓力,更讓紡織企業看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在采訪中,不少紡織企業也在力圖增加產品附加值的訴求下,將產學研合作的想法再次提升日程,作為發展自身科研技術的新途徑。“產學研是我們未來發展中一定會涉及的。”南方織造生產部部長王孝卓告訴記者,公司也希望能與高校有產學研上的合作來開發自己的新產品,但是目前仍沒有什么途徑,但一定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企業,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傳統紡織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創新是唯一的道路。創新僅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是勢單力薄的,必須借助與外界的聯合,整合資源,共同發展。”晉江市勝洋服裝織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加達說道,一味地靠機臺設備的更新是遠遠不夠的,在有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員加入的情況下,機器設備這些“硬”的東西有了“軟實力”會有更好的發揮。
困局:缺乏戰略規劃 產學研合作頻遭流產
在看好產學研合作前景的同時,也有不少紡織企業對產學研合作的實質效果和長久性打上了問號。
“很多企業打著產學研合作的幌子,開展所謂校企合作,無非是想從學校招工,真正的科研從未涉及。”業內人士林先生說道,“尤其是招工越來越難,和高校的合作便成為不少企業的招工途徑。”在采訪中,有不少紡織企業表示,與學校的合作多數停留在人才輸送,科研上的合作是比較少。能通過產學研合作完成人才的培養和輸送未嘗不可,但只為招工卻也違背了產學研合作的初衷。
與此同時,不少企業的產學研合作由于缺少項目對接和資金匱乏而遭遇流產。“在6·18上對接過一次之后就沒再聯系過了。”晉江某面料企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公司曾經在產學研合作上有過嘗試,希望通過一些展會的契機來對接,但是因為沒有后續的項目跟上,所以都是半途而廢。記者了解到,多數晉江紡織企業在產學研合作中都處于以短期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合作,而缺乏以長期戰略為目標、基于基礎性產業前沿研究的產學研聯盟。
采訪中,不少企業表示,能夠長期合作下去的要么是有足夠雄厚資金能承擔長期科研壓力,要么就是有項目延續進行。然而,長期合作就涉及更多的經營需求問題。“事實上很多大學、科研院所的成果都是脫離企業實際需要的。”上述面料企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打個比方,大學、科研院所的成果往往是種,但企業實際需要的是苗,從種育成苗這個過程中風險太多,以利潤為目標的企業很難愿意來承擔這一風險。況且很多種一看就知道很難育成苗的。我們也碰到過一些學校的科研人員找來談技術合作,但一聽介紹我們就知道,他的技術不能說沒新意,但基本還停在理論研究的層面,在目前的產業環境下,是不可能變為現實的。”
探索:企業期盼政策引導
“一方面是企業在合作中的態度不夠積極,通常是短期項目對接之后就不再聯系;另一方面,產學研合作在誕生之初就天然地將政府、企業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所以長期的合作也需要政府的介入,更多的關注和作為,從中牽線搭橋。”業內人士林先生則表示。
“其實政府既不要做運動員,也不要做教練員,而要做服務者,環境的提供者。”嚴文明說道,營造環境,包括輿論環境、創新氛圍、誠信體系。采訪中,不少企業也渴望政府在產學研的推進工作上能給他們指明方向。
“我覺得‘引導’是政府在產學研合作中的職責所在,尤其是在產業政策的引導上。”不少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二線企業更是需要政府在官、資上的多方支持,比如給予資金資助、財稅優惠、人才政策等等。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院長邱夷平則表示,產學研合作的歸宿最后還是要落到企業的經營活動上,如果產業引導缺位的話,即便產學研合作結出了果實,在把果實轉變為“真金白銀”的生產力時也會遭遇困難。
企業是游戲主導者
“不管這背后有怎樣的阻礙,從微觀的角度講,晉江產學研合作難延續原因很簡單,就是僅靠各方自己的力量不夠做成一件事,需要大家合作。”業內人士林先生一語道破產學研在晉江面料企業難生存的關鍵原因。
而在呼吁多方合作的大環境下,政府引導固然重要,但產學研的主導者仍應是企業主。企業只有在自身實力提升的前提下,才能有吸引科研院校的資本,這時候政府的引導才能起到作用。
產學研合作的游戲規則應該是一個以企業為主體,集合了各種角色、社會資源在內的合作創新網絡。這種合作是企業主積極整合資源、不斷創新的過程,應該是長期的、相對穩定的,是針對企業創新的整體戰略規劃,是企業創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非只是緣于一兩個項目的需要。
“常州模式” 將高校企業聚集在一起
在常州科教城,入駐6所高職院校,聚集了153家企業,以及中科院、南京大學等大批高校院所。“產學研”天然地長在了一起。晉江和常州同屬于以制造業為主的城市,在軟實力上,缺少高等院校、研究所和大企業,專業技術人才也相對匱乏。而常州的產學研模式則讓常州的企業近水樓臺先得月。
常州科教城一改地方引進高校院所,圈地、蓋樓、買設備、“招兵買馬”、找市場的程序,而是找市場、找合作企業、“招兵買馬”、蓋樓的“逆向思維”,把“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的理念和要求演繹得淋漓盡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