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紡織服裝業轉型升級之路
我省紡織服裝業的發展模式是建立在產業轉移的基礎上,具有后發平臺來培育。在外務工人員的回鄉創業,已成為安徽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目前,外來加工占安徽紡織服裝產業的90%,都是以貼牌加工為主,本土品牌占的市場份額不超過3%。所以,安徽在做加工的同時,還必須做本土品牌。承接產業轉移所帶來的機遇無疑給皖江地區的經濟裝上了“馬達”,更帶活了全盤的發展,促進了區域市場的調整。盡管有很多企業轉移過來,但很多都只是生產加工環節的轉移,并不是安徽的本土品牌。所以,安徽要力推本土品牌。現在,安徽要總結過去產業轉移的經驗,結合安徽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重新部署下一步的承接轉移工作。
“其實,早在2006年,我省就已經做好了產業轉移的前期引導工作。”省服裝商會秘書長葉梁介紹,“就在這一年,合肥瑤海區、長豐縣開辟服裝產業園,容納來自海內外的服裝企業。沿海地區以加工業占主體的地方,要進行提升和轉型就必然要轉移,但是他們不可能直接轉移到陜西、青海這些地方去,要一步一步地就近轉移,就得到我們安徽來。”現在我省緊扣“產業承接轉移”的主題,根據區域特性制定科學合理的承接計劃,南方以蕪湖繁昌縣孫村為先鋒,扛起“安徽服裝第一鎮”的大旗,北方將以亳州蒙城縣為后盾,打造“皖北服裝加工基地”。南北積極互動,優勢互補,共同下好“產業承接轉移”這盤大棋。
安徽承接產業轉移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和“規矩”,形成了三大特點:一有門檻,二有布局,三有配套。葉梁為我們描述出安徽承接轉移的一條清晰脈絡。
首先,對轉移過來的企業設置一定的門檻。比如在“安徽服裝第一鎮”的孫村,據稱5000萬規模以下的企業已基本不引進,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一定基礎了,再引進小的加工企業對產業提升沒有多大意義。
其次,安徽對承接過來的企業在全省區域內優化布局、分工合作,形成“一點、一線、一大片”有序發展的格局。“一點”是指以打造皖北制造基地為新的增長極。“十二五”期間,我省將把皖北地區作為中國重要的制造基地來打造,在皖北地區打造一到三個大型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就是以加工制造為主體、承接長三角轉移的一個大加工區。充分利用北部的資源、原材料、勞動力優勢,形成整合力量,從而推動整個安徽服裝產業發展。“一線”即指“八百里皖江城市帶”。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共7大板塊,紡織服裝是其中一大板塊。“一大片”是指引導和鼓勵中小型粗加工企業下到各個縣級城市。
第三,大力完善產業鏈配套和產業集群建設。行業內普遍認為,光幾家企業是活不了的,必須要形成一個產業集群,形成配套產業鏈,才能活下去。比如孫村鎮就將興建一家面輔料市場,解決產業轉移企業的后顧之憂,以后足不出戶就能采購到所需的面輔料,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